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8-03-22 02:17刘玉兰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刘玉兰

摘要:小学生的解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者开始重视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成果。本文以“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为研究重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及建议,具体包括: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弄懂题意;勤于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方法要多样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策略

小学生解题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解题能力是指是分析題目、明确正确条件,并能懂得条件与条件的关系,从而得到答案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本文对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策略进行系统的理解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方面:重视解题过程而忽视解题技巧的锻炼。

数学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是一个在对题设中的关键字、关键条件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拟定各种可能解决应用题中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研判,进而选择其中最便捷、最有效的策略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这实质上是一个长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和养成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独立自主完成这一训练过程是非常辛苦和吃力的,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的。但是,目前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注重对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解题能力、解题策略和解题技巧的锻炼,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时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做起。

2.学生方面:小学生整体思考程度不够,思维综合能力欠佳。

小学生思维综合能力欠佳的主要原因是整体思考程度不够,数学形象思维具有潜逻辑性,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内在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挖掘,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能够掌握教材中浅显的知识,并不能挖掘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潜在背景,难以做到整体把握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多而杂,但多而杂的背后却存在着明确的分类,看似没有关联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联系,不能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致使知识的整体性得到破坏,就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综合能力不佳。因此,整体思考程度不够是遏制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因,这样也阻碍了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1.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弄懂题意。

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题意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就提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比如“圆圆家一年4个季度的用水量是:第一季度用水123立方米,第二季度用水178立方米,第三季度用水196立方米,第四季度用水163立方米。圆圆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有的学生受题目中“4 个季度”这个条件的影响,审题不仔细,误将结果写成为:123+178+196+163=660(立方米);660÷4=165(立方米)。错将题目算成了“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量”。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2.勤于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别人怎么讲也不如自己实际操作一遍能够使学习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对不懂的地方更容易理解,因此,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勤于动手操作,丰富他们对数学表象的感知,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数学解题能力都得到充分开发。例如:在上“长方体认识”这堂课时,想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长方体的构成,就要让他们体会面、棱、顶点都是怎样形成的,首先在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块橡皮泥,用小刀在橡皮泥上先切下来一块,切下来后剩下了一个光滑的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什么是“面”,等学生深刻了解面的时候,再让学生继续动手在面的三分之一处再切下来一块,这样就有两个面了,这两个面的相交的地方就叫做“棱”,也同样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用手摸一摸棱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再在棱的三分之一处再切一刀,这样就出现了三个“面”,也同样出现了三个“棱”,这三个面的交点也就是三个棱的交点就叫做“顶点”。这样让学生仔细观察,用手感受,再依次切割直到自己动手切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们就会了解一个长方体是怎样形成的,通过操作形成的表象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3.解题方法要多样化。

同一个题目,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等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多样的解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多样化算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一所学校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 吨,问:这个学校一年的节水量是多少吨?”有的学生先根据“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 吨”这一条件,求出“每月的节水量”,然后再根据一年有12个月这一知识,求出一年的节水量。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做法。然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了学生中的另一种做法:有的学生灵活的运用了在“年、月、日”中学到的关于季度的知识,根据一年有四个季度,一个季度有三个月,将题目中的“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 吨”看成是一个季度的节水量,所以用“435×4”一步计算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方法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交换思想所带来的收获。

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弄懂题意;引导学生从整体思考,重视知识结构的形成;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坚持做到激发学生求异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反复系统训练,促进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向红.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误区与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6(05).

[2]杨丽娜.小学数学形象思维教学浅议[J].学术研究,2015(10)8.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