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翔
摘 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而培养这种思维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学会提问”。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对三种提问策略分别进行阐述,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核心素养 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2
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即指思维或论证过程中分析、评价和重构观点或立场的过程。它包括反思自己的观点和批判别人的观点两个方面的统一,并通过论证使经验常识和科学理论协调一致。就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上看,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调试力、信念力和行动力四种学科关键能力。其中的思辨力就是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知识储备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作出新结论的一种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真正价值在于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让学生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合格公民,而培养这种思维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学会提问”。本文提出三种提问策略:“破题法”策略;“质疑—论证”策略;“追问清单”策略。具体结合课堂教学展开论述。
一、破题法发问——促问题生成
所谓破题教学,就是在教师确定课堂教学主题后,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围绕主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破题教学的最重要的意义是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课例一:在七年级下册《保护自我》一课中,让学生围绕“自我保护”主题设计问题。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见下表)。从以上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思维主要从教材知识出发,缺少具体的情境,回答起来较为空泛。因此,我建议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上了一个具体生活情境。在教师引导后学生再提出了以下更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通过设计问题,修正问题,完善问题情境,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知识盲区,从而深入思考“怎样将自我保护意识转化为自我求生的技能”,实现了知识和生活的有效对接。在本节课最后,我给出一组数据《日本2014年发生地震次数与死伤人数统计》。让学生根据背景材料设计问题,探究其中的原因。通过学生课后探究,不仅认识到自救技能意识重要性,同时也掌握求生的技能和技巧。
创造性思维引发新观点的产生,批判性思维则检测这些观点的缺失。破题教学法正是通过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來发现问题,同时又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检验这些问题,从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价值判断的区别。这种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决定与想法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质疑—论证”——重问题分析
“质疑—论证”策略的使用,就是要敢于质疑,并认真去论证。从教学的角度,其实是将自己的经验放到教材、他人观点中去验证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质疑他人观点甚至教材的结论;另一方面,也能够重新审视将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全面明智。
课例二:在七年级上册《绿色上网》分析网络交往利弊时。我展示了一个公益广告视频——“在春节的团圆饭上,每个家庭成员各自摆弄着自己的手机,期间并没有家人间的交流互动,团圆饭变了味,长辈们感叹不已”,进而给出一个“智能手机的使用已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和谐关系”的假设,也得到一个结论“我们应该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在上第一次课时,没有要求学生去质疑论证这个结论,学生出于对教师及媒体权威的信任,对于上述结论深信不疑。
在上第二次课时,我增加了两个环节。先抛出假设后,再给出提示、让学生进行讨论质疑论证。具体提示有:数据是否真实;论据是否有效;推理是否有误;词语是否准确。这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质疑:(1)、家人间的交流不是一定要在吃团圆饭时进行;(2)、手机也可能是一种家庭交流的新方式;(3)、家庭和谐气氛营造是否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4)、长辈们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智能手机的使用是时代发展趋势,家庭不和谐氛围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手机广泛使用,相反应该更多发挥智能手机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这个案例并不能证明这个结论的可靠性。在“质疑—论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手机怎样使用更合理,同时也学会站在长辈的角度去体会日常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因此,“眼见为实”的真理有时也有可能被颠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掌握主动去判断分析媒介输出的信息的能力,学会利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社会公共问题,初步养成媒介批评能力的要求
经常性的反思和质疑是一个人具备批判性思维素质的重要标志。通过“质疑—论证”可以促进学生反思和修正能力,通过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时候,不迷信权威、不从众,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内化为思想认识并积极践行。
三、用“追问清单”——导问题解决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纽带。而追问是一种技巧,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二次生成”。追问清单的使用,更多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追问清单能够促进课堂“高质量问题”的产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课例三:七下《调控情绪》一课中,在讲授“复杂而多样的情绪”这个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要求,设计的以下追问清单: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而我们应该当沉着、镇定,理清问题之间的主次和解决的难易程度,问题解决的次序、寻找替代的解决方案都对问题的成功解决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了追问清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置问题、模拟情境,以实践中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课程三维目标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追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切实解决问题的要求出发,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课堂让学生“学会提问”最终还是要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的引导作用不能缺位。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其次,要做好课堂问题预设,从而保证学生广泛参与又能围绕教学主题开展讨论;最后,要注重提高问题的质量,所提的问题要从记忆再现型向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型转变。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再思考。通过“破题教学”策略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价值判断的区别,从而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质疑—论证”策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惧权威,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通过“追问清单”策略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学贵有“疑”而重在“问”,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通过不断训练、实践和反复探索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