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立足凭“借”成长

2018-03-22 10:39程卫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借鉴经验

摘 要:在青年教师参加工作过程中,为了积累经验,掌握教学流程,“借鉴”成为走上讲台,站稳讲台的必由之路。在“借鉴”过程中,需要目标明确,了解自己需求和短板,准确借鉴;也要头脑清晰,找准借鉴方向;最后要将自己借鉴内容,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用好用实借鉴的成果,指导自身工作,为迅速成长做好铺垫。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借鉴;经验

青年教师,在叶澜教授研究表明,青年教师,是处于“生存关注”阶段走向“任务关注”阶段,正在寻求达到“学生关注”阶段目标教师群体;一般我们也简单划分为工作五年或者三年内教师。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为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站稳讲台,熟悉基本教学流程,学习开展基本教学工作,通过各种学习途径,逐步成长,最终成为合格甚至优秀教师。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年教师很难将理论知识顺利“嫁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无缝对接。从学生身份走上教师职业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有明确目标,清晰思路,周密计划,则会避免更多“弯路”,从而实现顺利成长。

在青年教师成长历程中,为适应学校工作,在新的环境中,模仿他人教育教学行为、复制已有成功经验,成为适应工作第一步,这样模仿和复制也就是简而言之就是借鉴。在借鉴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生搬硬套,也就走上生硬发展的道路,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借鉴过程中,青年教师就要理顺下面几个关系:找谁“借鉴”?“借鉴”什么?“借”来后如何转化?“借”来后如何用?如果在借之前,没有弄清楚上述四个问题,不仅不会对自身教学起到帮助,还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职业发展,约束自身成长,在走向成功的路途上“挣扎”时间会更长一点。

一、 “借”有所指——借对内容

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路途上,开始总是懵懂和艰难,这时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也就是对自身职业有足够的了解,不能局限于教育學、心理学等大学理论知识,也不能将实习中片段的认知作为依据。而是需要全方位了解这个教师的专业、所处学校、面对的学生几个方面的情况,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入职后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自身缺失基本经验,迫切需要积累,一般青年教师会选择见人就求教,遇人就问,往往效果不好,要达到预期效果,青年教师在借鉴前,根据个人不同需求,理清这样一个问题:我需要借什么?只有明确借鉴目标,才会顺利达到借鉴效果。

(一) 教学流程

教师最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学习最基本的教学流程成为必然,虽然这部分内容在师范类院校已经有相对系统地理论传授,加上现在实习期短期实践和微格教学支持,基本备课、上课、反思大框架已经具备。但是涉及具体操作细节,如:熟悉教材、熟读教参、了解学情;上课流程中,导入、新授、练习、小结;师生互动中,讨论展开、问题出示、评价展开。在听课中,经常遇到青年教师忘记教学环节或者忽视评价,一节课内容太长等,下课后,试着问过这些教师,得到回答基本就是:不知道啊?忘记啦?遇到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基本教学环节,青年教师首要借鉴目标。

(二) 管理技能

青年教师在管理上的缺失,远远超过上课技能上的“短板”。可以说,衡量一个教师优劣,可以通过他/她的管理技巧去判别(知识水平相近情况下)。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经常有新教师加入,用心观察后发现,管理能力突出的教师,或者说通过学习管理技巧后,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成绩上远远超过同期入职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入职时,需要在这个技巧上更多下功夫,学会管理自己面对的学科教学,将会大大提升自身教学自信,从而脱颖而出。曾经见过一个青年教师上课,根本无法管理班级,需要班主任在后面管理学生,使得班主任工作压力增大,青年教师个人挫败感骤增,结果可想而知。

管理技巧是比较容易借鉴,也是必须要在借鉴中积累的内容,只要青年教师做个有心人,从管理技巧入手,将会有超乎寻常收获。

(三) 沟通技能

教学最终是实现人与人的互动,沟通自然是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青年教师中,大多具备沟通能力,只是没有系统性学习教育教学中专门沟通技能。以小学教师为例,我们沟通对象主体是6~12岁的孩子和背景迥异的家长,沟通内容、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这就需要经验指导,借鉴成为学习沟通技能必然途径。

学生、老师、家长,在三方沟通中,合理运用沟通技巧,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走近家长心里,巧妙斡旋于三方之间,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将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一般有经验教师,都有自己一套沟通技巧,青年教师在办公室、教师,多留心观察,日积月累,加上在实践中,多去请教有经验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合适的沟通技能,会帮助实现顺畅沟通。

上述三个部分内容,属于每个教师必备,青年教师只有明确目标,有意识去借鉴,才会让自己避开盲从,取得良好借鉴效果。

二、 “借”有所成——借对形式

当青年教师明确自身需要借什么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解决找谁借,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一般都指导,教师几个借鉴之路,概括起来就是:良师益友加磨课。

(一) 拜良师

每个青年教师身边都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且在教育教学领域浸淫多年,成为青年教师最好借鉴对象,这就是青年教师身边的良师。青年拜良师,也要以自身需求、短板、学科特点为依据,找到良师也就找到最便捷借鉴对象。

1. 身边良师:每个青年教师进入学校后,都会遇上有经验教师。学校一般会以“结对”“一帮一”“青蓝工程”等形式,实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学校推荐的教师,都是在这所学校中教育教学的佼佼者,也是学校认可的教师。这样一来,“寻良师”就指向鲜明,目标明确。每个个体有差别,当学校安排不能满足青年教师借鉴胃口时,就需去观察身边其他优秀教师,只要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经验,可以通过听课、聊天等形式求教。身边良师都是在与自己相同环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主体,这样斤斤计较距离借鉴,属于即学即用,并且借鉴便捷,学习时间、空间灵活,是借鉴首选。

2. 远处名师:身边“良师”有天然优势,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在视野、教学方向、看问题高度上,也会出现“盲区”,这就要求把“借鉴眼光”投向别处,远处的名师成为另一个借鉴重要对象。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飞速发展,“名师”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在很多培训现场、展示课堂,我们都能看见名师,他们上课中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既是以往经验浓缩,更代表学科教学前沿理念。青年教师通过“借鉴”名师,提高自身教学出发点。比如,学校每年都会接到参加培训任务,青年教师成为首选学习培训对象。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观念转变快,在学习中,学习起来劲头十足,能随借随用。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名师来校示范、评课,让青年教师近距离走近名师。名师课堂实录、视频,也是走近名师,近距离观察名师的重要途径。

身边良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影响你,触手可及;远处名师,起点高,看得远;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借鉴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二) 挑益友

青年教师成长中,“益友”不可或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益友”——书。教师都听过类似的话:“多看书”“不要忘记阅读”“遇见问题去书中找答案”等。入职后,工作繁忙,往往将看书这条抛诸脑后,或者迫不得已被动看书。青年教师在读书中会发现,书上都是前辈或者教育工作者凝固的经验和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这些著作中有教师职业普适性内容,遇到困惑,这些作为所有教师入门书籍。小学语文教师遇到教学问题,看看窦桂梅《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你会收获良多,数学老师可以在《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收获数学课堂上另一番新天地。青年教师入职后,会产生浮躁、愤懑、挫败感,看书恰好可以使内心平静,从容应对。

挑“益友”是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去挑选,不能盲从。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看对自身职业有帮助的书,会消除对职业的陌生感,加速自身适应新环境,走在职业发展道路上。

(三) 勤磨课

青年教师成长快慢,和个人意愿有绝对关系,教师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能力来展示自身价值,教师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收获满足感。磨课是教学技能最重要生长点。“耐得住磨”的青年教师,往往很快就会走上正轨,通过三五年时间就会崭露头角。磨课,是将自己完整教学流程暴露在众人面前,接受经验、视角、细节等多方考量。磨课中,教学环节是需要得到检验,如果不磨课,设置的环节就不会很快得到检验;经历磨课,教学环节更加合理,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从中学会如何选择视角,设置自己未来教学。磨课中,更是快速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智慧,直接达到最优效果捷径。

磨课,不仅听别人评价,还要自己去揣摩,还有就是与“镜像”中自己进行磨课。以我校为例,青年教师试教后,正式上课都会进行录像,让青年教师对着自己课堂,写教学实录,在镜像中看到自己上课,可以细致入微发现问题,引发深思,一点一滴积累对细小环节处理,积少成多。再通过教学实录与教学设计比对,结合评课,会发现更多问题。比如在我校黄老师设计《烙饼问题》教学上,设计中是40多个问题,结果实录中出现200次以上问题提问,按照她自己的话说:老师,我好像把问题问“碎”了!这恰好反映出青年教师最大短板,提问过细,缺乏思考性。通过实录中自身剖析,在调整后,设计问题更精炼,课堂线条清晰,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磨课不仅磨教学环节,更磨练教学细节,还有教师耐心,多番磨课后,青年教师上课气质焕然一新;反观不愿意磨课青年教师,其成长速度就相对较差。

三、 “借”有所思——借出思索

他人的经验始终不是自身探索的结果,虽然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指导自身工作、生活,但是不转化为自己的思考,那么教师刻板复制。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教学内容、自身情况各不相同,青年教师在借鉴过程中,往往陷入借来即用的误区,不加以思考,结果效果不佳,就开始怀疑所“借”非人,从头再来,循环往复,两手空空。曾经有一份针对36名特级教师研究表明(2006年,胡向荣),这些教师在归类自身成功个人因素时,94.4%教师毫无意外选择反思。青年教师的“借鉴”是“表象捷径”,真正用好、用实借鉴,就需要反思。通过反思,找出自己教育教学中与经验相契合部分,思考自身遇到问题,琢磨吃不准部分,在实践中印证,不断将借和思有效结合,去指导应用,才会产生最优效果。

四、 “借”有所出——借出效果

青年教师通过指向性明确,内容对路借鉴后,就要思考借过来的东西,需要在自身上重新产出,而不是原原本本的复制别人。产出成果,成就青年教师自身,是借鉴的出发点,是借的“初心”。不假思索地照搬,或者仅仅去借鉴,而不加以运用,都只会让前期工作白费。青年教师善于利用借鉴的成果,合理运用,指导自身教学教育工作,才是借鉴核心内涵。

通过借鉴,结合自身教学现状,调整教学策略,将他人经验内化自我见解,通过实践,印证提炼。某校有语文年轻教师通过在校向身边教师借鉴,将写话教学与习作衔接作为突破口,以本班为实验班,走在有经验教师前面,大胆尝试,由于思虑周全,已有经验加青春头脑风暴,这个青年教师教学成效超出本级水平,大有长江后浪催前浪之势。在此基础上,这个教师还提炼出研究课题,走上教研结合的“复合型”教师成长道路。

借鉴过来后,内化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不能因为一时得失,而质疑自己,要在“借——用——反思——再借——再用——再反思”这样螺旋上升路上不断坚持下去。

五、 结语

青年教师成长是复合过程,借鉴是其中重要途径,只有用好借这个途径,才能让自己少走弯路,更早走上正轨,成为合格教师甚至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刘秀坤.关注今天 为了明天——探索青年教师成长之路[J].学周刊,2014,(30):118.

[2]李勤.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苏铁熊,刘汉涛.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76-79.

[4]兰华斌,黄秀菊.“三位一体”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04):25-26.

[5]杨启富.导师制: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寧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88-90.

[6]叶万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程卫,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借鉴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