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程本质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018-03-22 12:06温晓燕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温晓燕

[摘 要] 综合实践课程是与学生实际经验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作为教学材料,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分析综合实践课程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教学措施,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探究能力;实践水平;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学习阶段必修的一门课,主要包括了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多方面教学内容。这门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很强,这门课程具备了独立的价值与功能,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互补的特性。首先,综合实践课程具有整体性特征。课程主题的选择涵盖了生活、自然、个人在内的各个方面信息,体现的是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其次,综合实践课程具备实践性特征。通过对生活中资源的充分挖掘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最后,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课程内容随着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由此可见,教师应当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方式和质量,充分发挥实践课程价值。

一、明确课程主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本次课程的主题,围绕该主题来确定本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对课程做出评价。常见的主题课程设计为主题分解课,即通过将一节课分为不同的主题研究阶段,逐渐开展主题课程,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课程内容。

在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程《错觉》的授课中,教师采用的是主题分解授课模式。首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将本次教学主题定位三个,分别是:(1)体验生活中的错觉;(2)了解错觉的不同类别;(3)了解错觉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在确定了四个主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上网搜集关于错觉方面的信息,对错觉形成的原因、种类有初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先让学生观察几幅图片,回答教师的提问,亲身体验“错觉”。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错觉,错觉有哪些种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查阅资料可以发现根据形状、大小、方向、时间等要素,可以将错觉分为很多的种类。紧接着,教师让同学们再次思考,人们生活中可以运用“错觉”做些什么?教师负责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出可以利用商场可以利用错觉摆放商品,使陈列的商品看起来更加丰富;可以利用错觉来定价,使商品价格看起来更加合理,等等。

通过主题分解的方式开展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对“错觉”有由浅入深地认识,亲自感受和体验错觉,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同时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小组合作占据了很大比例,许多结论也都是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每个主题是按照难度不同划分的,学生在完成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再去探索下一个主题。这样不会因为刚开始课程难度太高,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利用传统节日,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社区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实践课程可以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让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在4-6年级的实践课程中,都有一节课关于“端午节,包粽子”的课程活动。该课程依托于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让学生在端午节学习包粽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让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心中。活动步骤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了解端午节。教师通过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几个传统节日,引出端午节的主题。让学生讨论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进而引出端午节要吃粽子的习俗。(2)包粽子教学。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包粽子的方法,引出这样的问题:图片上的粽子造型都很可爱,同学们如果亲自动手包,肯定会觉得它们更可爱,那么你们想尝试下包粽子吗?你们觉得自己在包粽子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通过讨论会发现包粽子需要各种材料,还要掌握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教师现场帮助学生解决材料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探寻包粽子的方法。教师可以选择有过包粽子经验的同学现场示范,也可以自己示范包粽子的课程,边示范边讲解,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讲清楚包粽子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同学模仿自己的方法,用准备好的材料包一个粽子,相互比一比谁包的粽子更好。(3)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每个同学回家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包几个粽子给父母,与父母一起欢快地度过端午节。

从这个教学案例看出,教师以端午节为契机,让孩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掌握包粽子的方法。在课堂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还会布置课下任务,而课下任务更关注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合作,同时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氛围,使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深入学生脑海中。每个年级孩子心智和身体发育情况都不同,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差异。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偏弱,实践活动的内容就不应当选择包粽子这种难度较高的动手课程,可以选择一些对动手能力偏低的实践活动,否则可能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三、运用生活物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回归生活”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一直坚持的理念,这种理念弥补了学科与生活脱节的缺陷,具有重要的價值。课堂所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很多课程在授课的时候忽略了生活元素,造成课程与生活相脱节,学生对课堂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归生活,实践课程可以选择生活物品作为教学材料,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绳子作为教学工具,用不同材料的绳子编出不同的造型,或者利用绳子开展不同的游戏,感受绳子的魅力。在教学纲要中,孩子们的各种探索活动都先从身边素材开始,生活中很多细小的物件都能成为孩子们活动的工具,在纲要的指导下教师选择绳子作为活动材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引入课题,然后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来探索绳子中的奥秘。教学内容包括绳结的编法、体验翻绳子的游戏。在打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绳结,让学生掌握这些绳结的基本打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绳结基础之后,可以让他们创新一些绳结编织的方法。比如,可以以小竞赛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绳结作品,比一比哪个小组绳结最复杂、最难解开,通过这种锻炼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翻绳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最基本的翻绳技巧,让他们掌握大致的翻绳思路,在此基础上两两一组,一个同学负责做造型,另一个同学负责翻绳,看一看哪个同学比较厉害。

通过将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绳子”引入到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尽快地融入课堂中,同时通过各种游戏的设置,也让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儿童自由地探索生活奥秘正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仅仅围绕实践课程的授课目标,尽可能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的同时,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在生活中有所运用。

[参 考 文 献]

[1]钟华.基于地域文化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例谈武平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8).

[2]邢天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赤子(中旬),2014(3).

[3]路金波,谢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分析及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11).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