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民族医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及实践研究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3-22 13:50刘思媛赵宏文
关键词:医药中医药学院

佟 枫 刘思媛 张 艺 杨 花 张 丹 赵宏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201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尤其在近几年,中央制定的国家发展大政方针,如“互联网+”等,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略,也是推动青年一代成长奋斗与国家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在各兄弟院校纷纷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应民族医药类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路,是摆在有关高校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一、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民族医药类学生现状分析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学、民族药学各专业分属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二级学科,目前共有藏医学等7个二级学科。随着国家对于推进中医药建设各项举措的不断深入,开设民族医药类专业的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国本科院校中有23所开设了民族医药类相关专业。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民族医药类专业毕业学生不断增加。根据第三方统计的用人单位的反馈数据,仅2016年就有毕业生1200余人。目前该类专业学生在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并不占优势,其原因笔者分析,一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专业高考录取分数比中医学、中药学及其他下属二级学科更低;二是此类专业虽然历史积淀深厚,但从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角度来讲均属于新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设置尚有一定不完善之处,必须紧随时代变化不断修订;三是学生思维活跃,不拘一格,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相较于其他同类型专业学生更高。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民族医药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各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成效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是一个成立仅10年的年轻学院,但在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近几年学院发展势头良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将科研优势向本科生迁移,在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参与相关课程学习热情高涨,初步形成了全员提升的氛围

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藏医学和藏药学中分别开设了《民族医药创新创业思维》作为限制选修课,学生100%选择。另外选择《中医药创新创业》任选课的学生比例也达到了75%以上。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进行课堂内学习和课外观摩、实战演练,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接近100%。

2.积极参与各项科研创新创业活动,成效显著

近3年来,学院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青春”创新创业活动比赛的比例为22.7%,远高于学校的8.7%。在参加的学生中获奖率为32.4% ,更是大大超过学校18.9%的平均水平。其中,在2017年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斩获包括金奖在内的4项奖励,在全校获奖作品中占比为44.4%,大大高于各专业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本校4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水平。

3.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反哺学院教学,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民族医药学院经过近10年的努力,学生在科研创新类比赛中的成果充分印证了专业培养的成功之处。《融合藏羌彝文化特色四川民族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实践》获得2018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学院关于民族医药类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与举措

1.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将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民族文化教育

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版块,明确了继承和发扬民族医药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学院成立了校级学生社团——藏医药发展协会,每周均开展与本民族文化相关的宣传活动。学院在每学期党政联席会议上商讨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举措不少于2次,党政协同推进,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形成合力。结合学校“杏林之光”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和教学实践活动月,开展了以“红景天”学术活动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据此组织的创业项目《同仁县藏式农家乐》获得第二届“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唯一的创业实践挑战赛类铜奖。

2.博彩众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创新创业导师来源

(1)结合审核评估反馈意见,认真修订相关教学计划

根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反馈意见,学院积极修订完善民族医药学院藏医学和藏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从2016级开始,增设《民族医药创新创业思维训练》课程,并积极选聘授课教师,涵盖本院教师和外聘专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从“游击队”升级为“正规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设计,扩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保证了创新创业技能在本科生中的覆盖率。

(2)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作用

民族医药学院从青年教师中认真遴选了12位40岁以下青年教师作为各个班级的专业“班导师”。这些教师年富力强,冲劲十足,善于接受新事物,不仅承担引领班级学风建设,传授学习方法的工作,更要肩负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重任。学院在他们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图通过班导师辐射本科生,让他们认清形势,积极解读各类创新创业政策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在指导学生科研创新中的责任心。同时从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兄弟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邀请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班导师开展专题教育,提升了他们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针对性。为了加强效果,学院从学科建设经费和综合绩效中分出专门经费,有力保障了这些活动的开展。并按照目标管理原则对指导效果进行了要求,即“三个五”计划:除新生班和毕业班外,每个班级参加国家创新创业比赛项目不低于5项,参加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低于5个,参与科研创新研究项目不低于5个。

(3)积极扩大创新创业导师群

学院通过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动、学术会议、专业竞赛、社会合作等途径,积极寻求三类友好单位专家的协助。一是体制内的高等院校,如兄弟中医药院校的民族医药学院和其他高校的药学院,如云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及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的相关教师。二是体制内的相关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如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重庆中医药研究院等。还有一类是体制外的相关企业。如和学院有产学研合作的太极集团、宇妥藏药、多维药业等。目前学院导师团队已增加到60余人。导师群的不断增加带来了本领域的新鲜空气,让本科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有了更多机会跳出课本的藩篱,接触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路。

3.集思广益,开展“三提升四加强”学生素质提升行动,促进教师优质资源向本科学生下沉

“三提升四加强”是民族医药学院党委根据本院学生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提炼和总结出的适合院情的系列学生素质提升计划。计划的核心是围绕立德树人,共享教育资源,达到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1)三提升:协同提升、特色提升、精准提升

其中协同提升包括三个层面:即:在基层党建层面,引导党团共建,促进党员学生与团员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班级建设层面,促进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相互协助,共同进步。

特色提升主要指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将马尔康、峨眉山野外实习和在药企、研究院所、医疗单位的实习有机结合,补充教学层面的实践短板,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提升药材辨识能力、基础制剂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和综合实验设计水平。

精准提升主要指围绕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职业规划的实际需求,分类施教,由院领导、班导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如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选课指导、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发展指导、创新创业专项指导、就业指导等,从而提升学生个人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

(2)四加强:加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信任,加强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民族学生专业基础水平建设、加强民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学院尤其注重三个“离不开”教育,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互助互信,除了文体活动等少数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外,尤其注重补齐他们的短板,加强他们的专业基础水平帮扶和创新创业能力帮扶,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多民族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具体做法上,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创业比赛。并积极对参赛项目的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既尊重学生本人的组队意愿,又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学历、年级高低搭配和专业搭配,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培养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中医药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民族医药类专业是中医药高校的特色所在,同时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出彩之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增加创新创业载体,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继续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培养全面发展的毕业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

猜你喜欢
医药中医药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传统医药类非遗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