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语文
过去三年来混改虽已迅速展开,以民资参股、股权激励、PPP等模式亦多有案例展现,但离市场整体的表现仍有一定距离,其中缘由值得研究。混改开始最直接的影响必然要体现在单个企业业绩层面的改善。我们选出了最近参与混改的三个典型公司,一个在电信行业,一个在军工行业,另一个在石化行业。从典型行业公司的表现来看,盈利改善力度改善最大的越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
最为典型行业混改的代表之一,中国联通业绩在2018年一季度出现逆转,市场各方评价颇高,认为混改的红利已经开始释放,股价仅上涨了17.5%。
作为典型代表的中国石化,其零售业务引入混改资金,并将中石化销售公司准备单独上市。从过去两年的业绩增长来看,业绩的好转已经彻底改变了市场过往的预期。股价自2016年上涨了74%。
不可否认,混改已经带来国企股的长线布局的投资机会。过去5年国有企业盈利普遍不强,但资产证券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对应的是民企群体,尤其是一批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尽管内生型增长普遍较弱,但民企充分利用了资本并购、定增等手段,通过外生性扩展来扩大企业规模,同时加强市值管理,导致众多民企上市公司市值在过去3-5年出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也逐步提升。但仅为了资产的扩张而盲目并购,如果资产盈利质量并没有真正提升,则对股东回报而言是负贡献。
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和提质增效的必要性,国企资产如何提质增效变成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关键。甚至对国企的市值管理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国企经营质量的同时,提升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比如某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债转股的方式降低整体债务率,同时,过往两次大的资产减值也减轻了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通过轻装上阵,为企业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持。
同时,该公司所在行业从2016年以来已经走出了长期低谷期,在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开始进一步强化,行业供求进入新的良性发展阶段。公司订单开始复苏,最近一个季度预收账款增幅接近40%,一季度扭亏为盈,为2018年业绩彻底扭转提供了保证。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公司PB已经处于10年来的最低点,与2013年熊市估值一致。
或许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如果大量个体的国企改革不断演绎带来业绩层面的实质性提升,那么,对整体而言,我们或可以判断,以国企蓝筹为主要代表的上证50指数的业绩已大概率走出低谷。以2017年的年报数据显示,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整体业绩增速达到13.92%,摆脱了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创出了2012年以来的新高。
从上证50整体投资回报率角度而言,以一季度业绩来看,市盈率(TMT)中位数仅为13倍,算术平均市盈率(TMT)仅为10.6倍,市净率为1.2倍,年化回报率10%是目前可以获得的收益率。如果考虑到过去10年,上证50指数市盈率(中位数)最低至13倍,应该说,现在上证50的估值仍然大概率较为安全,即使未来市场情绪出现阶段性的下滑,也不会影响上证50业绩增速带来的回报。所以,从定量的角度来看,稳定的股息率、业绩增长(国企改革带来的业改善潜力)和市盈率提升(市盈率中位数从13倍回到25倍)带来的符合回报将会使得投资上证5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