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学学日本的“修学旅行”

2018-03-22 05:16陈立武
教书育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修学游学旅行

陈立武

游学是世界各民族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学习方式,倍受推崇和青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中国历来重视游学对人格养成和知识吸纳的重要作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开阔眼界,增进学识堪作国人游学典范。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近年来,我国学生游学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当下的游学似乎有背离主旨、丢弃本意的倾向,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日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有成熟的经验,我们不妨借鉴效仿。

游学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1882年,栃木县第一中学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在东京上野举办的“第二届实业博览会”,开启了日本修学之旅。1886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的“长途远足”更创造了长达11天的修学旅行记录。二战后修学旅行逐渐风靡起来,1946年,日本文部省将修学旅行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并多次下文,指导全国中小学校的修学旅行。

修学旅行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自理、自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作等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其内心精神世界。修学旅行是日本学校最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构成了每个人终生难忘的青春记忆,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纳入教育体系,政策保障有力

修学旅行作为日本中小学校教育的一环,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教学计划。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修学旅行费用主要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承担,并且数额和比重逐年增长。国家财政支持减轻了参加修学旅行活动学生的家庭负担,让普通家庭学生能够承担起相关费用支出。政府资助为日本的修学旅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修学旅行活动具有经济带动作用,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政府为下一轮修学旅行活动提供更有力的财政支持,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在风险应对方面,日本社会对学生的修学旅行已达成广泛共识,加上有成熟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在修学旅行中发生人身伤亡等意外事故,只要学校在组织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过失,社会舆论和学生家长都会理性对待,由学校与家长通过协商或法律手段解决,不会出现无理取闹现象。

我国教育部等11部委201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肯定了研学旅行的价值意义,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鼓励学校开展此类活动,但“意见”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学校不敢贸然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多途径的经费筹措机制现阶段还难以操作,更何况学校面对无法回避的安全问题和各地频出的“校闹”事件,政府对此的态度暧昧不作为,大概没有人愿做这个“出头鸟”。

二、组织运作精细,学生参与度高

日本实行地方自治。47个都道府县(省级行政区)及政令都市(计划单列市)的教育委员会根据文部科学省的要求制定了《修学旅行实施基准》,并对修学旅行的实施目标、出行路线、活动内容和日程、带队人员组成、学生组织管理、住宿餐饮环境条件、旅费支出、健康和应急管理体制、旅行保险等进行全面审核。

修学旅行季节,学校必须做好周密完备的计划报当地教育委员会审批。计划中要明确旅行的目的和预期达成的教育效果;实施目标要与平时的学习内容相关联;要注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和尊重文化遗产的态度;要指导学生不扰乱集体秩序,不对他人造成不便,通过集体行动和共同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旅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加,并确保节俭。

文部省对安全工作还特别提出要求:学校须事先派人对旅行路线进行踩点;出行前务必做好学生的道德指导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有校领导带队,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和医务人员,事先做好避难、救护等各种应急预案。校长也是第一责任人。

日本修学旅行是各学校单独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施行的;由于学校规模较小,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的居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无须征得家长的同意。因此,现在的日本成年人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基本上各参加过一次修学旅行。为达到教育公平和可持续的目的,对公立学校比较困难的学生,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资助。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会免费向学生开放,地方政府会出面组织学校与公路、铁路等公共交通部门及有关民营文化设施交涉,为学校争取价格优惠。

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广泛的修学旅行信息,监督各学校修学旅行的质量,日本还成立了一个公益机构:修学旅行研究协会。该协会网站介绍,日本百余年的修学旅行的形式和内容随时代变化而变迁,但追求“安全性、教育性和经济性”的本质原则不变。

有计划、有组织、有明确目的、有检查督导,学生全员参与,教师亲自参加,跟随指导,确保了日本修学旅行的有效实施和安全。所有孩子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更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我们的学生游学往往是自发性的,有钱的去,无钱的去不了;主办方是旅行社,没有校方参与、教师参加,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三、安排合理恰当,实现一举多得

体验自然、感受历史、了解社会是日本修学旅行的三大目标。为了确保实效,修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学期中进行,以避开公共假期等旅游高峰。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学生远离乡土,故近年来日本修学旅行安排到农村、森林、田野等处体验农村生活、亲近大自然的越来越多。

各地的风土人情、工艺品制作、制造业课题研修等颇具诱惑力,逐渐成为学生修学旅游了解社会和历史的重要形式,受到欢迎。日本积累百余年修学经验,开发出了大量适合学生旅游的产品,为修学旅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日本要求修学旅行的学生一定要在外住宿,所以修学时间小学一般为2天,初中3~4天,高中生时间更长。其次,旅行不能在学校周边,而要前往一定距离的异地;小学可以近些,1~2小时车程;中学则远一些,常需数小时车程。活动中,班级会被分成几个小组,选定组长,小组讨论活动项目与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修学旅行开启学生了新的生活模式,与同学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交往深化,沟通、协调、合作以及礼节、谦让等锻炼着学生,使学生经历了人生旅行的修行考验。

当然,已有130多年历史的日本修学旅行,并非一帆风顺。1988年,发生南翔火车事故,死伤30多名学生。一时间,国内右翼分子鼓噪,修学旅行受到重创。目前关于修学旅行的存废的争论仍未停止。部分高中取消修学旅行,其理由是现代社会旅游已不困难,学校没有必要再组织学生跑到外地乃至外国“修学旅游”。但制度的维护者仍占多数。坚持者认为,年轻人在人生感受性最强的中学时代,与同学一起度过数日,不但可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还能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

四、学段分类实施,教育实效性强

过去修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各学段的最后一年,近年来,由于毕业生负担加重,许多学校将修学旅行提前一年举行。修学旅行内容和目的依学段不同而有别。

小学生的修学旅行,主要在近处的观光旅游地进行,以体验乡土文化、感受自然为主。关东以南地区多在日光、那须、信州等地;关东以北一般会在东京和神奈川等地举行;关西地区则多去京都、奈良、大阪等地。活动内容包括观光名胜景点、集体泡温泉、抓鱼、挖红薯等。目的是亲近大自然,增强团队精神,锻炼学生人格。

初中的修学旅行,倾向于去较远的陌生地旅行,例如:东北等外地的去首都圈,首都圈的则去外地。参观地点包括国会议事堂、日本银行总部、东京证券交易所等代表性景点,也有自然体验、农村生活感受等。主要是体验学习,实践课本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到了高中,则倾向于感受日本传统文化或了解战争悲惨历史,实施珍爱和平教育,旅行地点常选冲绳、广岛、长崎等地。也有职场体验,去电视台、报社、政府机构、大型企业等,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毕业后可能去的场所。此外,南部的九州、四国等基本无雪的地方,会安排学生去北方体验滑雪。

宿营晚上,全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开茶话会,欣赏节目表演、唱卡拉OK等。对于多数日本人而言,修学旅行是他们人生最难忘的记忆。旅行中,有人交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有人明白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道理。它成为日本重要的教育文化,构成了日本人青春印记中独特的一页。

近年来,以学习外语、开阔国际视野为由,组织学生海外修学旅行不断增加;约有10%的日本公立高中和近40%的私立高中开展了海外修学旅行。不过由于费用昂贵,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多数家长并不认可。

游学是教育应有之物,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从日本的“修学旅行”中得到启示,逐步开启富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之路。

猜你喜欢
修学游学旅行
农村游学活动
靖边县武术协会到登封开展武术游学活动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修学之旅愈行愈热(下)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