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燕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也趁着改革的东风扩大了招生规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作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现状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发展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 精细化管理 构建
一、高职院校核算型财务模式实操流程
(一)核算型财务模式框架
在会计理论界中并未对“核算型”财务模式进行清晰地、完整地界定。仅仅是根据财务管理的不同侧重点来说明的。“核算型”财务模式主要是以精确的会计记录为主,在严格的执行会计核算准则的基础上,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能够进行准确比较的会计数据,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为“核算型”财务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传统的财务模式中,财务人员主要是以核算工作为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主要是进行会计核算與会计监督,根本不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实效性等进行分析与管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对“核算型”财务模式的影响比较深远,会计的主要职能也就是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核算与监督。
(二)核算型财务模式的局限性
会计活动主要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在专门的方法指导下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科学地、连续地、系统地核算与监督,并为本单位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核算的基础上逐渐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的过程。但是,任何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只是基础,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论是在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基础上,会计核算并不会产生真正的附加值。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原来传统的、单一的“核算型”财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很多方面,“核算型”财务模式暴露出来的弊端、局限性严重阻碍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如:“核算型”财务模式只是局限于对财务数据的简单记录与核算,但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模式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这种明显滞后的财务模式只能够满足单位对数据核算的要求,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根本无法实现。再如:“核算型”财务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现状、经营成果等的整体核算,主要是以本单位为主要核算对象的,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核算型”财务模式根本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也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无法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避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事业单位必须站在长远的、战略的发展高度,认真分析自身发展规划中存在的不足,将战略管理的思想渗透到本单位的管理中,并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发展规划。传统的“核算型”财务模式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更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对于本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做出调整。之所以造成“核算型”财务模式存在局限性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1、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各种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单位的会计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逐渐向管理方面转变。单位的财务人员的工作精力也从原来繁琐的手工核算中脱离出来,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管理的状况。在财务软件的帮助下大部分单位的财务报表也能够自动生成,软件还能够对成本费用之间的对比进行查询与分析,并及时将实际发生的资金数额与预算进行对比,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骤减,这也就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向着监督与管理的方向转变。如:北京昌平某高职院校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与升级,大大提升了本高职院校财务软件的使用效率,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对支出费用的动态化、实时监控。可见,高职院校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可能。
2、财务软件的多样化使得财务参与决策成为一种可能
内部控制是保证各企事业单位安全、稳定、健康、持久运行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证各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财政部近年来颁布了关于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加强了内部控制,随着各企事业单位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单位业管控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需要管理的层次也在增加。为了实现内控的有效性,就需要企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不增加人力、物力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内控的要求。而财务软件管理的多样化使得财务人员有机会参与到单位的决策中来。
3、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国际互联网的依托下使得企事业单位实现了电子商务、跨国经营。再加之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实现精细化,必须严格遵照国际的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核算型”财务模式层面,而是应该想着管理型财务模式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二、高等职业学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在资金来源、学生人数等方面都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仍再沿用过去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很多高职院校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混乱、预算随意性大等问题。因此,为了促进高职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必须先了解高职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制度精细化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高职院校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具有较全面的制度体系、具有较为清晰的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度的精细化。
(二)系统精细化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范围较为广泛,如: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因此,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在通力配合下是财务精细化管理形成一种密切联系、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可见,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求系统的精细化。这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对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化,一定要避免出现在财务管理工作程序中的负面影响。
(三)流程精细化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涉猎面较为广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一定要做到流程的精细化,这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全局化、统筹化特征。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要求各高职院校中所有的财务活动管理必须实现精细化,良好的、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财务状况。因此,各职能部门在做好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对高职院校中的各项信息流程化处理。流程的精细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工作效率,更能够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四)数据精细化
任何财务管理工作都是通过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的,高职院校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也不例外,需要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总结、归纳。只有实现了数据的精细化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高职院校的财务状况,并未院校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从而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高等职业学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
(一)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理念树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转变、升级而来的。在这些高职院校中,其财务管理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并未得到全面提升,正是基于这种因素的影响才使得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财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原来的中专学校的财务管理理念层面,即:落后的“核算型”财务模式,这一理念和认识已经无法在适应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例如:北京某高职院校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生的学费收入这两部分,随着该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教学实训基地,这就造成该高职院校经费严重紧缺的问题。但是,由于该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核算型”层面上,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理念,认为很多财务管理方法、新理念只是一种做给上级领导部门看的表面工作,并未在高职院校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监督机制,更未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这就导致该高职院校不论是在资金的使用上,还是在财务制度的安排和制定上根本无法满足该院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可见,“核算型”财务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上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理念的问题,笔者建议,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认识和理念,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如: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首先认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院校中的领导必须明确:只有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转变过去“核算型”财务模式,将财务管理的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将预算精细化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使各项经费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不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再如: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转变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本院校财政收支明细公开的方式让所有师生了解本院校的收支情况,并借此机会教育院校中每个人都必须树立“如何有效节约每一分钱”的认识,在各种活动时间中让广大师生体验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高职各部门机制的建立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在其未来的发展规模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支撑,特别是在我国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下,各高职院校为了争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资格而扩大了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部门机制。如:构建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融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的融资是其发展与壮大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不能单靠国家财政拨款,但是只要是举债就必定会面临偿债风险的发生。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今后的发展目标建立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融资管理机制。再如:高职院校还应该构建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机制。一直以来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各高校的一切活动都是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的,高职院校也是如此,并不在乎什么风险的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分配也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经营风险也逐渐增加。另外,在近年来媒体中不断曝光的关于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增强了人们的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顺应环境的变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并由专门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
(三)完善高职财务管理制度
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中必须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完善各项制度的建设并不断实现对职工岗位职责的规范化。高职院校可以将内部各职能部门联合在一起起草并出台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能够与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资产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等都是规范高职院校内部财务工作的操作规范,并进一步细化了高职院校内部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对于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做的比较好的员工,应该在精神上或者经济上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在精细化管理中做的不到位的員工应该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对其他教职员工也是一种警示作用。再如:在高职院校内部设置支付决策制度,保证高职院校日常经费的正常使用,对于大额的资金转移、调动、支付等,必须通过院党委会的集体讨论才能决策。
(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步伐,这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标志,更是保证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公开、透明的基本平台。目前,各高职院校基本都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因此,可以在校园网系统的基础上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另外,国家出台的关于公务卡制度、集中支付制度也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呈现出锐不可当的发展势头。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各高职院校必须实现财物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与拓展,切忌经验守旧的管理制度,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