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荣 郭彦楠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电气及诸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制造2025”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调研了内蒙古赤峰市及周边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后,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在高职院校中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中国制造2025;课程诊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04-02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而且这门课程的理论很抽象,实践性很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电类课程联系紧密,可以说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该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还为后续其他电子电气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增强了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为以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技能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诊改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知识面广而深、理论较抽象、实践性很强。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觉得该课程内容枯燥无趣,甚至一部分学生可能产生厌学的心理。再加上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在教师的催促下不得已才被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以学为乐。众所周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对新背景下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诊改建议。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前理论部分教学主要以讲述为主,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是什么”,而不再过多地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把教学中心转移到重视元器件的外部特性上,而对于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原理有所了解即可,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带给学生的困难,即适当地降低了难度。但是教学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关于实训部分的教学,由于实训室简陋,因此不能满足本课程全部实验、实训项目。
(二)改革措施方案
1.理论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首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把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知识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完成基本知识教学之后,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并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教师应选择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电路,使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即提高讨论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比例。其次,打破传统单一板书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电路图和波形图比较多,如果完全板书教学,则会花费很多时间画图,也不利于学生连续思考,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使用多媒体,因为多媒体教学速度往往比板书快,学生思维将跟不上,很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这将与课程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恰当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同时增加演示实验项目,电子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电子技术的基礎性、通用性、尖端性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量介绍一些所教授内容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对有些内容的课堂教学,引入演示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比如,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只用单纯的理论知识来阐述,缺乏一定说服力,学生可能有很大疑惑,但是如果利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简易电源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的,即首先给发光二极管加正向电压,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会观察到发光二极管亮了,然后再对换电源的正负极,也就是给发光二极管加反向电压,同学们会发现这次发光二极管并没有亮,再配合电路图板书,教师加以小结,同学们很容易掌握“二极管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这一单向导电性。如此,不知不觉同学们便会觉得模拟电子技术很有趣,从而喜欢上这门课程,从此,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也一定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实训操作改革。
关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操作部分的教学,应该从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拓展设计思路等几方面入手,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项目。这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改观。
笔者依据多年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对实训部分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实训室建设,包括软硬件建设,资源要足,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训机会,以便学生亲身体验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其次,加大投入,增加实训平台种类,尤其是要提高相关学科的横向关联度,满足精英学生的需求;第三,实训耗材供给及时到位,学生可以随时完成实验实训操作项目。
三、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根据对赤峰市及周边地区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发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绝大部分是以期末答卷方式进行的,而且最终成绩的计算由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折合算出,通常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变化幅度为60%:40%~80%:20%,平时成绩大体由出勤、作业、听课状态等表现情况决定,对于实训操作的考核很少。今后应当把实验实训操作纳入考核范畴,也就是说,本课程的最终成绩应该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试卷成绩三项构成。其中实训操作成绩可由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实训报告以及实验创新四个部分组成,并且要提高实验创新的得分比率。只有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才会重视课程内容的实验和应用。
四、结束语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不会轻易被替代呢?美国劳动部一项统计显示,未来20年里将大幅减少对中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精神虽然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但却产生于职业教育教学中。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已成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基于“中国制造2025” 提出的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为以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毕业生面对激烈竞争打好基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关键,从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课程考核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改革方案,才会最终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