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3-21 02:56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递宏村景区

金 牛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000)

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一项极具现实效应和历史意义的旅游资源,对以西递宏村为典型代表的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的探究,不仅有利于号召人们对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积极保护,而且有助于宣扬健康人居理念,促进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进,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城乡规划和景区设计产生借鉴作用。

1 西递宏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

1.1 西递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

西递在旅游开发中,以当地居民为主体,采用集体经营的开发模式,无论是景区导游还是内部维护人员,都优先选用当地居民,对居民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内容进行记录,最终分发奖金。同时当地政府灵活放权,以监督指导为主要职责。这种当地居民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模式,极大调动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1985年,当地政府成立旅游开发部门,在经过全面学习和调研后,发现多数景区选择先开发后保护的模式,对历史景区、古村落建筑群等旅游资源未加以合理保护,直接作为裸露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并吸引游客,这无疑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许多开发部门对受影响的景区居民的生活关注度不高,环境污染和开发过程中攀高的生活成本,引发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张关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对当地真实风土人情的体验效果。认真总结经验之后,当地政府对西递村的牌坊、古祠堂和书屋等建筑进行了维修,投入资金对西递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在西递村的早期建设中,当地政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1989年,前期成本得以回收,财政收入得以提高,居民的分红也得以改善[1]。

当地政府和居民为了进一步提高共同开发和管理西递的效率,在1994年设立了“西递旅游服务总公司”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该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广泛吸取成功经验,在保证居民原有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生活水准,以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为目标,带动了西递发展进入良性模式。例如,每年的门票收入是西递旅游开发的主体收入,西递旅游服务公司将总收入的80%用于员工的日常工资、年终红利,以及对西递的再次投入、开发和管理,包括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1];将余下收入上交当地的文物保护局,此项资金用于聘用专业人员对西递村进行维护,以及用于县政府的统筹管理。这种社区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既保留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又调动了全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友好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提高居民收入,既缓和了游客与景区居民的导向冲突,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多维度的旅游开发方向,又确保了西递旅游规划能够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特有的西递旅游开发模式。

1998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西递村与宏村共同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在政策导向上确立了旅游开发在村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在2000年时,西递宏村获批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从此西递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名声大噪。随着旅游资源声誉的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也实现快速增长,这进一步促使当地居民投入西递旅游资源开发的事业之中,社区主导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在实践的成果中得以巩固和改进。

1.2 宏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宏村经历了旅游开发模式的巨大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资本市场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宏村的旅游资源尚属于政府的行政资源,其开发模式以政府为主体,统一开发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于一体。在经历十年探索式发展之后,宏村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维策略,将宏村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通过投标式招商引入资本,借助市场力量盘活宏村旅游资源,即采用以企业为主导,同时接受政府监督的开发模式。

1996—1997年是宏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重要变革时期。为贯彻落实“保护优先、开发在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当地政府严格的筛选和激烈的竞标把控,北京中坤工贸集团获得了宏村30年的独家开发经营权,该公司对宏村整体进行了规划和开发,并下设京黟有限公司对宏村进行具体管理。北京中坤工贸集团保留和挖掘皖南徽文化的同时,秉持了保护重于开发的发展理念。首先,该公司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修护和完善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古建筑采取适合且独特的修护方式。针对景区木质建筑的特点,尤其注重白蚁的防治工作,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对古村落火灾的防范意识和扑救能力。其次,该公司注重村落内的原有环境问题,在认真考察后,选择新区修建现代化住房,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有效地缓解了新建的现代化住房与古村落建筑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再次,制定了先进的规划思路和科学的保护措施,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将宏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2005年,通过当地政府和中坤工贸集团的良好合作,宏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相较于2000年翻了一番,达到5 600元左右[1]。同时,多赢互动开发模式下,北京中坤工贸集团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例如每季度的收入额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景区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第三方的介入,从根本上避免了大量的逃票现象,规避了“亲情票”等景区常见问题,使得宏村在门票价格低于西递村的情况下,所获得的门票总收入仍能高于西递村。同时宏村的居民对自己现今的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再次证明了先进管理制度的多赢性。总之,宏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验证了以企业为主体,辅以政府监督的旅游开发模式的有效性。

宏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地以来,北京中坤工贸集团仍对宏村例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对管辖区域内的原有居民登记在册,对原有民居进行常年排查、诊断和修缮管理,不断攻克古民居维护修缮以及白蚁黄蜂防治等常见难题,作为第三方,能够通过多赢互动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使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增强。

2 西递宏村旅游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居民自身素质方面

在西递宏村的调研中,笔者发现,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虽然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但是其生活习惯仍旧滞后。例如,在道路的拐角处偶尔会有堆满垃圾却不能及时清理的绿色塑料桶,居民仍会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在院子附近,将污水倒入河道。随着旅游资源知名度的提高,与日俱增的游客数量与景区环境承载能力产生了冲突,景区内大量的生活垃圾难以得到有效处理,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特色水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由于生活垃圾和水污染尚未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多数居民对景区内的污染问题普遍关注度不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较低;但是作为游客,景区内小范围的环境污染就会破坏其对景区的印象感,游客体验的满意度也会大打折扣,不仅减少了该游客的再游率,而且游客本身所具有的宣传价值也转向负面性。打造绿色环保的文化遗产地,是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初衷,需要在把握整体方向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细节,此类环保问题的解决需要增强居民自身环保意识,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以及细化企业运营机制三管齐下。

2.2 政府监管职责方面

政府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应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遗产,如建筑群、雕塑等,应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加以保护。一方面,西递村和宏村都保有大量的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建筑体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修复,受到一定程度的破损,在对此类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复时,过度还原式的修复反而会破坏其历史感,需要在把握历史感和还原整体感之间达到一种理性平衡。另一方面,人们出于现代生活的需要,经常将新接入的线缆放置于街道和建筑表面,并不顾及景区的整体规划和环境设计感。此时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此外,在文物市场方面,政府也应延展监管范围和深度。

2.3 企业开发经营方面

在西递宏村的运营实践方面,作为景区经营权的行使主体,企业应当从整体上细化景区管理。但是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企业在开发经营西递宏村时商业标准有待提高,居民生活保障和景区规划有待完善。

企业拥有所租赁景区的经营权,并可以据此实施营利活动。与此同时,当地居民也在景区内自主开展商业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由于规模和内容的差异,二者之间并不能构成严格意义的竞争关系。但是一些有损商业标准化的行为,却影响了二者双赢模式的开展。例如,一些商贩在古建筑群内、景区内河边或街道两旁摆放摊位,并用石灰或粉笔在墙上写标语,以及西递宏村的民居旅馆没有统一的明码标价,而是一户一价,在旅游旺季时易造成旅馆业竞争混乱,从而引发商家信任危机。因此,企业应该联合商会,对区内商业活动进行审核,对商业布局进行规划,从而提高景区商业标准化程度,为当地居民带来良好收入,同时也有助于恢复古村落时期的商业气息,增强景区的历史感,从而建立和谐的多方互利开发模式。

随着景区开发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迁出村落,企业作为运作方,有责任为迁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同时给予经济补偿。例如,在附近地区建设风格相似的建筑群,使迁出的居民有房可住,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准,这样既保障了居民生活,又规避了景区的规划难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模式,修学旅游在西递宏村旅游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2]。修学旅游的消费主体,以在校学生为主,同时包括各类专项研修旅游爱好者和科研人员。对此,企业应尽量创造条件重新规划,营造出环境和氛围,为前来建筑群进行考古、地理资源调查以及进行高层次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便利设施。同时在参观活动中,对此类群体成散落状,无固定聚集地,且占用道路等问题给予重视,规避由此对其余游客造成的参观阻碍。

2.4 三方合作方面

企业、政府和村落居民作为西递宏村旅游开发的三大主体,在三方合作方面也存在交通线路亟待优化以及区域合作亟待加强等问题。

在旅游地开发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是连接分散景点的主要途径,而西递宏村的交通线路还有待优化。一方面,从黄山市或江西省进入西递宏村,都要经过盘旋山路,这段山路景色十分优美,大约几公里间就有一处小景点,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相应观景平台的建设,游客选择下车观赏时,车辆就随处停在附近,这极易引发交通堵塞问题。另一方面,宏村、西递两地距离约15km,但是从宏村到西递的班车较少,这使得自由行的游客遭遇交通难题。对此,一些青年游客通常会选择骑行往返两地,但大量的骑车用户需要和汽车共用车道,缺乏安全的道路保障。在短途骑行旅游和长途自驾旅游日益火爆的当今社会,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类建设应当成为政府旅游开发的重点内容,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尽快设计路线,由企业融资,对原有路段进行开发和维修,同时居民也要配合好政府和企业的开发工作。

区域合作方面,作为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是皖南区域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合理开发西递宏村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助于打造并提升两地自身的旅游名片,增加当地经济收入,而且可以作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催化剂,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此,多方区域合作亟待深化和加强。首先,歙县政府应联合西递村与宏村实现景区一体化,同时联合本区域内知名度最高且距离最近的黄山旅游景区,使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完美融合,作为一个旅游板块加强宣传。同时,区域各政府应利用彼此的优势资源,由点成线,合理盘点黄山和西递宏村周围的景点,进行二次开发和完善,然后将该模式运作成熟后,再由线成面,进行区域的整体旅游开发,从而在面内将核心景区统一起来。此外,企业的开发进度应与政府保持同步,配合政府的规划,协同发展。最后,政府之间的联系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而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地方政府的协同发展仍需深化。

3 西递宏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对策研究

3.1 驱动力:合理协调更加公平化的利益分配

与政府和企业相比,当地村落居民在整体景区开发中处于弱势地位。总体来看,村民参与开发的首要目标是生活安定适居,而政府以政绩考核为参与开发的核心目标,参与开发的企业则以利润最大化为开发驱动力,这种多元开发主体的局面在带来多样活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开发目标的分散化,这不利于整体开发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因此,在利益的分配方面,除去基本税费、文物建筑的维保费用以及村落居民的补偿款等,应成立相应的监督委员会,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开发管理的制度,对参与开发工作的居民给予适当的分红,对纳入旅游路线参观范围的民居进行补偿,对所得利益进行合理量化和公平分配,这不仅有利于规避资金流向不明、分配不均等问题,也有利于缓和政府、企业与村落居民三元主体之间的矛盾,保证开发的多样活力和目标协同,从而促进旅游开发的良性发展,推动西递宏村旅游开发的长效进步。

3.2 引导力:全面落实更加前瞻性的开发规划

为旅游景区选取合理的开发模式,制定前瞻性的开发规划,是景区管理委员会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对此相关部门应充分整合西递宏村的旅游资源,制定合理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细则,打造独特的区域景观,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要。结合国内外旅游开发规划的先进经验,西递宏村的旅游开发规划,要紧紧把握两点原则:一方面,让平日里身处城市喧嚣之中的国内游客在景区内找到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从而缓解平日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根据国外游客来华旅游的预期,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打造出对国外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西递宏村,例如结合西递宏村两地小桥流水的景色和全村同在画中居住的美好意境来吸引国外游客的驻足,从而适时推出“中国最美丽的村落”这一名片[4]。相关部门明确良好的旅游定位,制定先进的旅游开发规划的同时,还需要企业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企业与政府及当地居民的三方配合,才能使得前瞻性的开发规划落到实处。在“规划二原则”的指导下,全面落实更加前瞻性的开发规划,是推动西递宏村旅游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导力。

3.3 持续力:充分挖掘更具潜力的开发资源

可持续发展是打造绿色旅游景区的核心,而西递宏村的建筑、水源等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很难恢复,因此在西递宏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秉持以保护为前提的开发理念。在推进旅游地绿色开发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景区自然特色适时打造新旅游亮点,不仅是保证西递宏村旅游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优化西递宏村旅游开发模式不可或缺的持续力。位于皖南山区的西递宏村,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浓厚的文化资源,如京剧的前身徽戏、采茶文化、文房四宝、建筑雕刻艺术等等,这些无形资源或软文化资源具有更强大的经济潜力,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是保证西递宏村迈入旅游资源开发新时代的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西递宏村景区
宏村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西递雨中
『摘牌』
西递印象
“摘牌”
宏村:我的梦里江南
某景区留念
烟笼宏村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