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之考论

2018-03-21 08:11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医苏州图书

, ,

1 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变化剧烈,旧有的思想文化体系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在医学领域,西方医学传播日盛,中医学经历了“废医存药”“废中存西”等一系列争论。1912年7月,北洋政府召开临时教育会议时学校系统漏列中医,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人立即和各地医学团体联系,组织发起“医药救亡请愿团”。同年3月,中华医药联合会召开会议,表示要约同志为请愿救亡之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医再次遭受沉重的打击。1929年2月,以余云岫为代表的“废医派”在南京政府召开的卫生代表大会中提出“废医案”,并得以通过。在这种举步维艰的历史情势下,中医界有识之士通过各种途径奋起救亡图存。1929年3月17日,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共有100余件提案,经整理归纳,提出了一项重要决议:加强自身建设,设立国医药研究所、国医药图书馆、药物陈列所和广设国医药学校。全国医药团体组织请愿团向国民政府提出,应准许国医列入教育系统,设立各省国医药学校,准予立案。

在中西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具体表现为创办中医学校。1915年,上海名医丁甘仁、夏应堂等人筹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于1917年正式招生上课。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颇具规模,民国二十年后,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医院”,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张山雷等人在杭州创办了“浙江中医专门学校”,1919年又创办了“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两所正规化中医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徐名山于《国医教育的现况与展望》一文中所言道:“殆至近十年来,吾国国医学校之成立,几如雨后之春笋。”[1]

中医药界人士为了振兴、发展和促进中医学术,又相继成立中医药和中西医药学会,并在学会之下创办专业报刊,以期达到凝聚中西医药志士力量、开展学术交流、普及中西医药知识的目的。如张云指出“丙寅医学社成员致力于通过阐释近代医学,把近代医学及其所代表的理念纳入到中国民众平时生活之中”[2]。中医学会与中医期刊开始蓬勃发展,内容丰富,时代特色明显。民国时期中医学会与中医期刊是中医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发展史上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对民国期刊与民国学会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苏州名医王慎轩的“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中医图书馆建设中独树一帜,堪为杏林楷模。

2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建设

王慎轩,浙江绍兴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第五师范”。1916年,他师从沪上名医丁甘仁、曹颖甫、黄体仁等先生,是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早期学生。沪上名医恽铁樵先生曾为其题词,曰:“慎轩先生有道,恒其德贞”;他的学生冯长楷在《敬题王师胎产病理学》一诗道:“学究轩岐才思新,良医岂是等闲人。精心治带名垂久,奏效全凭著手春。活人妙术有奇方,抉采精华说理详。胎产一篇为妇宝,是书一出奉津梁”[3]。1924年,王慎轩先生迁居苏州,设立了女科诊所,以女科著称于江浙沪。王慎轩先生目睹国民政府歧视、排斥中医,以致国医江河日下,于是立志从传授中医知识入手,冀能振兴中医,遂于1926年开办“国医女科函授学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王慎轩先生在“国医女科函授学社”的基础上,在苏州阊门内专诸巷开办“苏州国医学社”。后因就学者日众,校址不敷,乃迁长春巷全浙会馆,并争得中央国医馆备案的合法地位,遂正名为“苏州国医学校”,并着手建设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中医图书馆的创置,能在保存中医古典文献、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和助力中医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

苏州国医学校根据中央国医馆“采用科学方式整理国医药学术”的方针,办学宗旨为“以阐明中国医学之真理,融化世界医学之新知,造就适合现代之国医新人材,成中国本位医学之实现,以达到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长民族生命之目的”[5]。苏州国医学校设总务主任一人,商承校长统辖教务处,训育处、事务处、国医编译馆、图书馆、国医诊疗所、施药室及各种委员会等,处理全校一切事宜。吴云波指出:“苏州国医学校在重视课堂教育和临证实习的同时,极为重视校内外各项课外教育活动,成为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培养学生弘扬中医药的奋进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贯彻‘做、学、教合一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6]。

2.1 图书馆的组织部门及职责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隶属于学校总务主任之下,设馆长一人,禀承总务主任职掌全馆事宜,管理员2人,则受馆长之命,办理图书之登记、编目及收发保存等。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规模虽小,人员不多,但是办事手续之完备,与当时的大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学校图书馆相比毫不逊色。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聘前武进肖溪中学国文史地教员、前辅华中学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员、前延龄中学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员高博兼任馆长一职。图书馆馆长下设购订股、编目股、装订股与出纳股。

购订股掌管购订书籍及杂志等事宜;编目股负责图书编目,新采购回来的书籍,到馆后要经过登记、分类、盖印、标签、填写目录簿等一系列手续;装订股负责合订册页过薄的书刊、杂志,并修复破损的书籍;出纳股负责书刊的借还,教师学生来馆借阅图书均须向出纳员填写借书单,由出纳员付与图书,期满送还,出纳员收到图书后即行取消借书单。

2.2 图书馆的规模及藏书

民国二十三年,苏州国医学社改名为“苏州国医学校”,租用苏州长春巷内全浙会馆,占地10余亩,庭园花木,风景清幽,且建筑宏丽,屋宇高敞。全浙会馆的船厅为阅报室,精舍为图书馆。图书馆分阅览室与藏书室两个部分。“阅览室在校花园中之荷花池畔,地处幽静,风景甚佳,室之四周,均装透明之玻璃窗,空气阳光均颇适宜;藏书室以干燥清洁为最要,图书馆藏书室,特铺地棲板,所有书籍均置于玻璃橱中,以免潮湿、虫鼠之损害。”[7]

图书馆馆藏图书中一半为总务主任王慎轩先生的家藏珍本,他将其半数家藏医学书籍(包括中医书1 200余册、西医书80余册、各种医学杂志1 000余册)尽数捐出;另一半为学校多方搜集、购置,“一见有价值之新出医药书籍,莫不尽量购置,虽巨额之金钱,非所计也”[7]。据民国二十三年学校图书馆搬迁时统计,图书馆藏书900余种2 100余册,尚有杂志2 000余册,共计4 000余册。图书馆所藏图书见表1。

表1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藏书目录分类

3 图书馆建设的特点

民国时期,大规模创建新式图书馆,并形成体系。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各省教育事业有所发展,学校数目逐年增加。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兴起。李大钊在1919年发表的《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辞》中,专门谈到学校图书馆的现状、作用和发展趋势,对照英美等国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提出应增加副本和开架阅览,并且说:“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和社会教育更有关系”[8]。李大钊先生希望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一个图书馆教育传习所,“这是关系中国图书馆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8]。苏州国医学校在创建之初,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认为“图书为智识之源泉,学问之宝库,凡属研究学术之机关,莫不重视而广为搜罗宝藏之”[9]。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经验具有启示意义。

3.1 重视专业性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建设,受到日本、美国等西方思想的影响,图书分类大抵采用杜威的十进分类法,或者是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根据本馆藏书的特点,结合世界各国对于专门书的各类分类法,制定出馆藏图书分类法。馆藏图书按总类、基本医学类、应用医学类、其他类四大基本类别进行分类,馆藏杂志按中医、西医、普通3类进行分类。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重视医学专门书的搜集,是一所中医学的专业图书馆。

3.2 重视读者需求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书籍、杂志采购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全校师生的需求。“购定之书,除由学校当局选定外,凡各科教师及学生如有名著介绍,为本馆经济力量所及者,亦无不尽量设法购置”[7]。采购股的工作人员平时注意中外出版书目及报纸新书广告,为订购新书做好准备,学校在采购书籍方面不惜重金。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读者需求至上”的服务理念。

3.3 重视学术研究

苏州国医学校总务主任王慎轩先生,学术造诣深厚,尤善妇科,但他并不拘泥于中医,而是主张中西医汇通,参合中西医。他在《中西医之平议》一文中道:“平心论之,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又道:“苟能以中为经,以西为纬,参而合之,媾而通之,则世界之医学,必能渐抵于极盛之时代矣”[10]。在这种开放思想的指引下,苏州国医图书馆的藏书也是中医西医互为补充。王慎轩先生亲任苏州国医学校编译馆馆长,非常重视日本皇汉医学,认为“旷观东邻日本,西医之研究皇汉医学者不乏其人,心得之作,时有出版,如能多译之,以供学者之参考与借镜,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9]。因此,苏州国医学校编译馆翻译出版了大量日本医籍,且多为图书馆所珍藏。

3.4 重视文献保护工作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不仅重视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更重视已收藏文献的保护。图书馆的藏书室保持干燥、清洁,图书馆藏书室铺设地棲板;所有书籍均置于玻璃橱中,以免潮湿、虫鼠之损害。读者在图书借阅过程中严格执行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并保护图书。装订股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修复破损的书籍。

4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借鉴意义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馆舍环境布局、馆藏资源建设与馆藏资源配置方面的经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科建设成为未来高校建设的重点,图书馆必然要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4.1 特色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重视馆藏特色文献的建设,是一所专业的医学图书馆,其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未来理工类院校及医学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占比将会增加。随着电子资源购买的日益上涨,资源同质化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馆藏缺乏特色。如何避免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趋同,是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特色资源建设应该是一个高校图书馆的立足之本。中山大学图书馆坚持纸本资源的购置,意味着10年后中山大学图书馆将比其他图书馆多拥有30~50万种文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都在进行特色资源的建设。

4.2 开放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中西医文化相互融合,体现了王慎轩先生开放共享的先进思想。在当今信息资源日益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充分发挥各高校的馆藏特色,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引领下,江苏省已成立“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由多所高校参加,实行文献信息的馆际流通。校际资源流动只是途径,真正的目的是实现校际资源的社会共享。

4.3 文献保护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历史性任务

文献保护是图书馆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在社会发展和文化继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图书馆应该建立文献保护体系,对所收藏的古籍文献,尤其是对民国文献及特色文献重点保护。张春梅在《CASHL华东南地区成员图书馆民国文献收藏与整理状况调查》中指出:“只重视民国图书的整理,其他类型的民国文献整理程度不够”[11]。文献保护工作是图书馆非常基础且又极其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发挥。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更是要强调文献保护工作,让图书馆成为高校名副其实的文献中心。

5 结论

苏州国医学校图书馆为全校师生的学术研究与临床经验交流提供了优美的场所,是全校师生“学习的中心”。在现代化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中,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努力提升思想观念、服务手段与服务能力,在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师生的“学习中心”。

猜你喜欢
国医苏州图书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