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应用程序(APP)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移动医疗APP在提供预约挂号、就诊咨询等门诊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公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传播等。目前国外很多医疗机构将APP引入诊疗过程,如儿科领域已经将移动医疗APP用于监测超重及肥胖儿童运动饮食[1-3]、糖尿病患儿血糖监测[4-5]、哮喘疾病和过敏性鼻炎监测[6-8]等。Kathryn Slayter等人在妇儿医院引入抗菌药物管理APP,提供常见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同时提供部分致病菌预防措施[9];Ashley B.Hodge等人利用APP在小儿心胸手术前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在手术中不断更新患儿状况以缓解家长等待过程中的焦虑心情,提高患者满意度[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儿科移动医疗APP测试,分析其功能,并与当下流行的综合性健康医疗APP进行比较,剖析目前儿科移动医疗APP的现状,挖掘我国儿科移动医疗APP潜在功能,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通过苹果手机中的APP Store,使用“儿科”及“儿童医院”2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去掉重复结果并剔除非医疗类APP,仅搜索到39个儿科相关移动医疗APP(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7日)。由于网络、地域限制、开发商设计中断等原因,很多儿科医疗APP已停用,能够正常使用APP的有16个(表1),其中11个为公立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机构开发,其余5个为互联网企业或私立专科医院开发。另外,检索结果中未见有综合医院开展儿科移动医疗服务。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等机构作为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医疗机构,接访患儿数量远超综合性医院,这与综合医院儿科弱化,儿科医疗专科集中化的现状相关。
表1 我国儿科移动医疗APP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发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最早开发了儿科医疗APP,其他多在2015-2016年间开通。由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的儿科医疗APP共11个,商业医疗APP共5个。其中国内知名儿科专科医院创建的APP有4个,妇幼保健院APP有7个;仅有“东明妇幼”为二级妇幼保健院开设的APP,其余均为三级医疗机构设立。在我国所有省市中,以北京、上海、浙江3省开通的儿科医疗APP最多,均为3个,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均有儿科医疗机构APP(各1个),商业APP有2个,浙江省开通的儿科医疗APP均为市医疗机构APP,江苏省南京市开通2个,其余省市仅开通1个儿科医疗APP。
儿科移动医疗APP的功能见表2。
1.2.1 预约功能
专科医院、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通的预约挂号功能,将挂号、疫苗预约、体检、保健咨询等通过APP进行预约、查询,充分发挥了手机APP覆盖性广、计费低、发送便利的特点,有效减少了医疗保健过程中排队等候的时间,疏解了专科医院就诊人流,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通过预约功能提高儿童保健、免疫接种的覆盖率,有利于保障儿童保健工作全面、顺利进行[11-12]。
表2 我国儿科移动医疗APP的功能
1.2.2 疾病自查监测功能
疾病自查功能是儿科移动医疗APP中开展最少的功能,仅有“浙大儿院”和“贝生超级医生”开展了该项功能。“浙大儿院”开通的智能导诊服务,通过设定性别、年龄并点击人体图的相应部位,选择症状、体温、体感等信息查看可能对应的疾病,同时提供疾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概述、检查、鉴别诊断、治疗以及推荐科室。上述功能能够在患儿疾病初期记录患儿症状,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存在的危险进行提示,指导家长就医,缓解家长在就诊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同时有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贝生超级医生APP”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对患儿的体温、血氧饱和度、脉率进行监测并实时记录监测结果,同时在就诊时上传至对应的医疗机构,便于家长在就诊时提供详细数据。
上述2款APP均是依托对应的医疗机构,将记录的疾病症状上传到医院用于医生诊断。
1.2.3 药品查询功能
药品查询功能也是所有儿科APP中开展较少的功能之一,仅有4个APP提供药品查询、药品资讯的相关服务。除“北京儿童医院APP”是与网上药店链接以外,其他3个APP的药品查询功能仅限于药物信息查询。该功能开发受限与儿科用药的特殊性有一定关系。
选择“好大夫在线”“掌上糖医”“春雨医生”等当下较流行的健康医疗APP的儿科咨询模块与研究样本中的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儿科移动医疗APP进行功能比较,以发现其在功能方面存在的差异(表3)。
当下较流行的健康APP多由互联网企业开发,将功能集中于线上诊疗,患者可通过图片、文字甚至语音描述疾病症状、提供检查结果,再选择信任的医生,通过APP向医生付费,完成疾病诊断。如“好大夫在线”和“春雨医生”可以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微信/在线咨询或电话直播等资讯方式,根据不同的咨询方式和医生回复时间收取不同费用。“春雨医生”在固定时间段内可以提供儿科急诊咨询,通过及时回复为家长提供疾病咨询,使患儿快速得到诊断或治疗。这种医疗模式可以缩短就医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此类全科综合性APP中参与问诊的儿科医生往往来自各类医疗机构,人员较为分散,专业分布不平衡。
虽然标注医生所在机构及专业特长,但家长在初诊时往往无法准确判断疾病所属科室,容易造成诊疗困难。同时,成人专科或全科综合APP的疾病监测功能开展也比较普遍,如“掌上糖医”“高血压管家”通过记录患者各时段血糖或血压数值完成疾病自我监测和记录,在就医时可以为医生提供相关数据。上述功能在儿科APP中开展较少。
表3 儿科移动医疗APP与其他健康APP功能比较
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儿科移动医疗APP则更加侧重儿童保健相关内容,如营养膳食资讯推送、体格发育指标等,在疾病咨询、疾病监测、自查等功能上存在明显不足。针对患儿往往仅能提供食疗、按摩辅助治疗等信息,无法详细记录体征、病情进展以及提供用药指导。
通过对我国儿科移动医疗APP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儿科移动医疗APP主要依托于各级儿科医疗保健机构,大多以预约挂号功能为主,重在提高各机构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疾病自查监测、药品咨询等功能开展不足。“浙大儿院”和“贝生超级医生”是目前功能较为完善的儿科医疗APP。
与传统就医模式相比,疾病自查监测功能是移动医疗APP的优势之一,能够在患儿疾病初期由家长详细记录病情进展,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同时,移动医疗APP可以设置就医提醒,在体温、血氧饱和度、脉率[13]等数据达到阈值时提醒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以免耽误病情,贻误救治时机。
药品查询功能也是移动医疗APP应具备的特色功能。为患儿提供药品信息、设置服药提醒,及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能够在保证患儿正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药品监管,防止药物错服、漏服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我国各级儿科医疗机构未来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医疗资源和专业优势在患者管理、疾病监测、药品咨询等方面拓展更多的服务模式,如儿童糖尿病血糖监测[14-15]、超重或肥胖儿童饮食及运动监测、就诊患者用药提醒等方面,从而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病例管理工作,加强儿童慢性疾病和药物使用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儿童健康综合发展和药物的合理利用。同时由互联网机构开发的儿科移动医疗APP可以尝试为患儿和家长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为其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参考信息,节省患儿及家长的就诊时间,降低就医成本。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对于移动医疗APP的监管也应予以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已开始对医疗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系列研究建立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16]。根据评价机制,可分为行为准则、质量标签、用户指南系统、过滤器、第3方认证等5种类型[17-18]。如美国卫生信息技术研究所1998年发布了评价网络卫生信息质量的一套标准并在2000年进行修订,通过可信度、内容、公开、链接、设计、交互性、警告7方面评价网络医疗信息资源;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2000年制定了主要在AMA管辖的网站采用的医药卫生信息站点指南[19]。
国内近年也开始对医疗网站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见到有针对移动医疗APP的评价标准。从本次调查来看,部分APP推送的信息内容极为浅显,可信度不高,因此对于移动医疗APP质量监管迫在眉睫。移动医疗APP需要在安全性、合法性等方面受到法律及相关政策的监督,同时还要对技术标准提出要求[20]。只有不断增强移动医疗APP的功能,完善监管体制,才能促进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