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阳 马乐虹
摘要:现阶段工科类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已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高需求。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为工科类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新型体育锻炼方式。本文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提出了加强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师资力量、改变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师观念等策略,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增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进而促进工科类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科类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2.188
0引言
黑龙江工业学院始建于1984年,于2003年创设体育系。现专职体育教师45人,但由于普遍年龄较高,教学观念过于滞后,忽视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导致院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体育锻炼兴趣,以致于学生身体体质较差。工科类院校教学方式过于局限,但并未极力拓展新型教学模式,难以使体育锻炼的有效作用充分体现。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工业学院体育教学为例,进行了如下分析。
1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教学现状
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系成立于2003年7月,时至今日,专职体育教师45人,其中15位教授,外聘教师17人,占专职体育教师总数的37%之多。因外聘教师教学并不足够专业,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系学生的正确体育认知。且45名体育专职教师中,年龄在45以下的仅有13人,占比26.8%。黑龙江省工业学院体育教师队伍中,多数为45岁以上的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各项机能较为缓慢,难以为学生示范正确、标准、规范性动作,导致学生缺乏专业性体育教学知识。同时,导致黑龙江省工业学院体育系出现新老教师交替断层现象出现。在体育教学设施场地方面投资较为匮乏,影响教师对学生开展公共体育教学训练,严重限制了学生体育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汲取新鲜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述,忽视了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导致学生失去体育學习兴趣。教学课堂过程较于封闭、严肃,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以致于无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间以及次数明显减少,以致于身体健康、体育技能和心理健康指标明显难以满足身体发展需要。
2拓展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为解决工科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的现状,各教育机构普遍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黑龙江工业学院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全民健身》运动,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落实于学院体育系教学。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需要院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体育教学模式,将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工科类院校有机结合,能够使黑龙江工业学院学生根据自己喜爱项目,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体育俱乐部健身锻炼过程中增强自身运动体质,释放日常学习中的压力,以及增加自身体育锻炼技能。
同时,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其感受到自身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广泛的增加各项体育锻炼运动,丰富以及拓展学生课余时间,增强工科类院校体育文化内涵,为培养工科院校综合素质人才做出强有力保障。
3工科类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拓展策略
3.1加强俱乐部模式的师资力量
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其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制定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计划,为工科类院校体育教师提供多元化、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使教师及时掌握体育教学健康运动的发展政策,跟住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多元化需求,保证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营造提高工科类院校体育教师专业教学素养的良好教学环境,使体育教师及时汲取科学化教学知识,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其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求体育教师记录教学教案,增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意识,切实提高专业素养。最后,重点培养低龄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为年轻教师提供脱颖而出的教学条件,使其能够快速成长。
3.2增强俱乐部模式的教学观念
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体育教育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兴趣、身体体质,能充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高需求。工科类院校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充分将俱乐部教学模式落实于体育教学中,增强自身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实际兴趣的体育项目,避免枯燥体育项目引起学生失去体育锻炼兴趣现象。例如:开设男生所喜欢的排球、铅球、篮球等强身健体项目;开设女生较为喜欢的羽毛球、瑜伽、游泳等运动量较为轻松的体育项目,应既保证学生能够喜欢又保证所设项目具有一定强身健体功能。黑龙江省工业学院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落实于体育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减轻了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负担;增强了学生身体各项素质,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效果,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以及促进了学院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独特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全民健康思想下未来工科类体育教学的重要工作目标。应积极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兴趣中增强身体体质,并在学习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