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乡村绿化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8-03-20 03:25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中市美化树种

郭 敏

(汉中市天然林保护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0)

乡村绿化作为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新农村绿化中植物配置等技术,将在保护乡土植物,建设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自然生态、优美宜居的美丽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也渴望有一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2014年汉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在近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乡村绿化已逐步得到各级基层组织的重视,但乡村绿化发展很不平衡,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 汉中市乡村绿化现状

1.1 乡村基本情况

汉中市人口380.03万,面积27.25×103km2,辖2区9县、152个镇、2 037个行政村,乡镇土地总面积20.2×103km2、林地面积1 764.02×103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 454.20×103hm2。工矿企业360个、养殖场3 528个、学校824所。

1.2 近年乡村绿化成果

自2007年陕西省启动“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和2010年“清洁工程”,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汉中市先后在819个行政村实施了以村庄、庭院绿化美化,乡村路渠、河岸防护绿化为主的建设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1 411.85 hm2。并根据山区、丘陵、平川区地形地貌的不同,分别实施具有不同区域特征的绿化,突出各自的建设重点。共计完成乡、村道路绿化1 000 km、村属公益林350 hm2。2007年开始实施“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共完成省级财政投资540万元,涉及全市11县区54个行政村,栽植各类苗木74.22万株,其中庭院绿化10.44万株,村庄道路绿化64.9 km,村庄路渠绿化266.9 km,一村一片林15.1 hm2。 2013-2015年,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城镇绿化,汉中市投入建设资金6.32亿元,完成69个乡镇、98个村、160个单位绿化,完成街道、河堤、道路绿化1 858.3 km,新增绿化面积1 630.9 hm2;投入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重要节点景观打造。每年“四旁”植树1 100万株以上,栽花3 000多万株,村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勉县、留垻县获得“省级绿化模范县”称号,宁强县、镇巴县获得中、省级“绿化模范单位”荣誉。截至2017年底,汉中市共有一县5村镇获得国家级“美丽乡村”命名表彰。

2 汉中市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村庄绿化成效不突出

汉中市现已绿化806个村1 412 hm2,尚需绿化1 955个村3 776 hm2(部分已绿化村庄仍需继续绿化);公路已绿化2 478 km,尚需绿化4 114 km;渠道已绿化537 km,尚需绿化1 805 km,各类待绿化长度远远大于已绿化长度,汉中市乡村绿化建设任重道远。汉中市大多数村庄注重进村道路和公共绿地绿化,“四旁”植树及群众庭院绿化没有实质性进展;村庄绿化形式单一,树种单调,缺少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栽植密度不够,绿化的整体档次不高;乡村绿化未突出乡土特色,没能体现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一些村庄虽已绿化但综合效果不突出。有些地方造林后不能及时浇水,后续抚育管理不足,任由人畜危害,造成苗木成活率不高,保存率低。

2.2 村庄绿化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汉中市的村庄绿化建设,目前仅以政府投入、管理为主,多元化融资体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各界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不高。村庄绿化项目所需苗木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办法解决,资金由政府解决,而绿化苗木栽植、后期养护等资金由村自筹解决,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筹资困难,缺乏绿化积极性,有的村甚至没有安排经费对绿化进行管护,使得绿化建设成果无法巩固提高。当前的乡村绿化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相关部门拨一部分、本级财政出资一部分。具体的实施步骤是乡镇和有关部门先定计划并进行预算,报上级部门审批,审批合格后招投标、施工,工程结束后上级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再申请资金落实。其中上级部门下拨资金数量、时间,都根据上级部门资金状况而定。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受财政收入有限、经济社会发展投入过大等因素制约,投入到乡村绿化方面的资金较少,造成绿化资金较为紧缺,新增绿化设施较困难,对绿化带进行修枝、杀虫、施肥、浇水、换树等日常管理工作也受到影响。

2.3 绿化空间不足、绿化保存难

农村道路较窄,清理边沟后只剩路肩可作为绿化空间;部分农户院墙挤占,使绿化空间严重不足。农村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农田,行道树成活后一定程度会影响农田产量,加之涉及面广、人为活动频繁,行道树极易被破坏,造成绿化保存困难问题。农村规划,包括道路、河道等规划还未成形,变动随意性较大,绿化工作处在规划不落实、土地不落实、资金不落实的状况。

2.4 农户对绿化美化认识不充分

大部分农户对绿化美化没有积极认识,并且认为绿化管理维护是政府事项,不愿意参与绿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最终造成政府全权负责绿化管理、维护,群众袖手旁观。农民群众普遍有矛盾心态,既希望政府强化造林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但对土地流转、移民搬迁等政策有后顾之忧,担心土地流转后失去基本生产资料,失地后生活无保障。

3 汉中乡村绿化优势

3.1 气候、立地优势

汉中北依秦岭,南濒巴山,中间为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粮仓,位于东南亚季风区域内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因地理差异,区内有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年均气温14.3 ℃,年均降水量800~1 100 mm,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植物生长。汉中市土地资源丰富,“四旁”地、闲置地等尚有较大面积,都可以作为乡村绿化用地,同时汉中市乡村周围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地形地势较好,尤其是汉中平原的乡村土地平坦,非常适宜于绿化美化。

3.2 绿化美化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丰富

汉中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大面积优质林地和较多的乡土树种,汉中市森林覆盖率59.11%,林草植被率达60%以上,是陕西省最大的林区和物种多样性保存中心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基因库。集中分布的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鸽子树、野生腊梅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世所罕见。共有高等植物4 000余种,其中乔木150种、灌木360种、药用植物1 300种,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72种。优良绿化乡土树种繁多,皂荚、枇杷、刺楸、汉莲、杜仲、柳树、槐树、厚朴、广玉兰、合欢、山茱萸、海桐、石榴、木瓜等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环境 ,对灾害性气候尤其是极端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全市已发展苗木花卉约6.6×103hm2,是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可为乡村绿化提供充足、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苗木。

3.3 农户“四旁”自发绿化传统与技术优势

汉中市农耕历史悠久,“四旁”绿化美化及林果、花卉、药材等栽植传统和技术世代相传,既自用又出售,庭院经济模式丰富多样。如庭院普遍栽石榴,观花收果,寓意多子多福;不同区县还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农林传统,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形成并转化为独特区域经济优势,留坝县山区农户房前屋后、林间空地种植西洋参、猪苓等药材,已发展成为全国西洋参三大基地之一和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林药经济已成长为支柱产业;略阳县栽植杜仲约3.3×103hm2,佛坪县种植山茱萸树180万株,被称为“山茱萸之乡”;城固县万亩蜜桔、西乡县樱桃和茶叶、宁强县核桃等。另外汉中市百姓在长期生产中总结出了众多的树木栽植技术谚语,如“河边看柳”“马尾松干死不下山” “春分时节,果树嫁接”“节令到春分,栽树要抓紧” “杉木苗,紫红色,菊花头,筷子粗,七寸长”等,这些都可对乡村绿化美化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4 汉中市乡村绿化发展目标

4.1 总体标准

各行政村范围内宽度3.5m以上的乡村道路、渠道、河堤可绿化长度内绿化率达到90%以上,并力争美化和体现特色。3.5 m以下乡村路渠、河岸可绿化的要全部绿化,两侧至少各栽植一行树木。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拥有树木20株以上。

4.2 道路、河渠绿化

山区、林区路渠河流两侧根据具体情况,能绿化、需要绿化的地段按标准绿化。平川、丘岭区乡村内宽度3.5 m以上的路渠要全面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2],做到乔、灌、草相结合,绿化美化相结合。宽度3.5 m以下的乡村公路、支斗渠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树木。对可绿化的河流两侧至少各种植1行树木,有条件的地段因地制宜增加植树行数。

4.3 村庄绿化

村庄的街道、巷道以及学校公共集会、休闲等公共用地应因地制宜绿化美化,村内建设200 m2以上的小型公园或休闲广场,村域内宜林环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90%以上。

4.4 庭院绿化

户均栽植乔木或小乔木树木5株以上或5 m2花坛。不同的地区、农户、自然社会环境,对农家庭院绿化模式的要求不同,应本着“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灵活多样、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绿化模式。

4.5 环村防护林带

因地制宜地营造环村防护、景观、休闲林带,把绿化和美化结合起来。依托造林大户、苗圃、果园、庭园绿化,连“四旁”为环线,集零星为整体,挖掘潜力,精心建设,使环村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合围,达到生态宜居的效果。树种以速生用材树种杉木、刺楸、杨树、椿树等为主,油茶、山茱萸、核桃、板栗、柿子、竹子等经济林树种为辅,兼顾栎类、刺槐等优质乡土树种,环村林带面积建议不少于1.4 hm2。

5 汉中市绿化模式及树种的选择

汉中市境内排列着山地、丘陵、平川三个自然地貌,三者面积比例大约为7.5∶1.5∶1。根据山区、丘陵、平川地形、用地的不同,分别实施绿化内容,突出各自的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和指导实施,先易后难、先绿化后提高,全面推动、整体完成。根据汉中市地域分布、自然条件差异及村庄分布特点设计绿化模式。

5.1 绿化用材型或林果型

主要用于集体片林建设。用材林可优选速生树种如刺楸、杨树、椿树等,林果可优先选用核桃、板栗、油茶、枇杷、桃树、樱桃等。

5.2 庭院林果型

主要用于村庄及农户庭院绿化美化。可充分利用植物种类丰富优越条件和名优林果产品优势,充分体现自然风貌与庭院相结合的特点[3]。面积较大的庭院房前屋后,选择景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乔灌木树种,如银杏、桂花、核桃、石榴、枇杷、合欢、樱桃、竹子等;面积较小的庭院房前屋后绿化以菜地为主,可配置适宜的果树或彩叶植物,宅旁可种植瓜果和爬藤植物,如葡萄、猕猴桃、葫芦等,喜爱花草者,可在空地选择种植小乔木如红叶石楠、紫薇、红叶李、樱花等或盆栽花卉。

5.3 自然风景型

主要用于风景区周围、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此类型最好兼顾经济效益规划为综合性庄园,分片栽植果木及其它经济树种,如桃、李、杏、梨、无花果、蓝莓、油用牡丹等。

5.4 旅游观光型

结合乡、村道路,城郊村镇绿化美化,建设观光道路、森林村庄等,增添旅游景观,增加经济收入。乡、村道路可根据旅游季节种植樱花、紫薇等,有条件的还可在路边配置一些草本植物,如格桑花、非洲菊等,形成立体彩色景观。

5.5 城郊园林型

在城郊周围建设园林型绿化区,适应休闲度假的需要。可优选银杏、桂花、松、柏、竹、杉、茶、含笑、栀子、迎春、海棠、万寿菊等,结合陕南江、河、湖、渠、池塘,配置园林小景亭台楼阁,培育出“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6 汉中市乡村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6.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立足科学发展观,搞好市、县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乡村绿化美化作业设计。建设中先抓试点村建设,严格质量标准,精心实施,验收兑现,树立样板,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引领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6.2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注重绿化效果

优先在道路已硬化的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做到一次成型,提升村庄美化档次,改善村庄面貌。对道路尚未硬化的村庄,道路及其绿化统一规划,为以后道路硬化留下空间。注意挖掘绿化用地,保留好原有绿化地、荒废地、闲散地、垃圾堆放地、违章搭建等地类,先整治清理后绿化;结合河塘清淤,绿化(插柳枝)池塘;流转零碎、低产地,整治绿化;提倡栽植围村林、护村林和租地绿化、借地绿化。同时,建立适宜管护机制(建立专人管护队伍:明确管护内容、标准、措施;建立制度:村规民约、有偿服务),提高绿化效果。

6.3 体现乡土特色,绿化与增收相结合

乡村绿化要体现乡土特色和独特风光魅力。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当地风俗习惯、区域文化,多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本地花木和树种,结合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构建多层次立体景观。乡村绿化要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注意发展生态经济型树种,建设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把村庄绿化建成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

猜你喜欢
汉中市美化树种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汉中市人民医院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国 宝
看图识字
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