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婧 刘经纬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当前我国高校在时代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高校学生社团也随之壮大,而大学生社团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社团以其自由性、多变性、丰富性等特点著称,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社团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社团成员更加广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也逐渐更加明显。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某种需要等而自愿结成的一种学生组织,其组织成立、人员招募、举办活动等完全出于学生自愿。多个大学生社团组成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接受其所在高校的领导与管理。一般来讲,同一所高校中存在多个大学生社团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较大的覆盖面和学生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
现阶段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别划分,主要由以下几个依据和办法:
(1)根据大学生社团成立的渊源划分
根据高校学生社团的发起成立渊源,可划分为由院校级团委管理下的社团和由团中央及省市级团委、学生联合会管辖的社团两大类型。其中由院校级团委管辖的社团还包括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各二级院系分团委及其他职能部门辖域内的社团。
(2)根据会员与社团的紧密度划分
依照会员与社团的联系程度可分为关系紧密型社团和关系松散型社团两种。关系紧密型社团相对有着较为严格的入会者资格审查标准,对会员在某方面的能力特长有一定要求,如记者团、大学生军乐队、大学生仪仗队等;松散型关系社团对入会者资格审查较松,凭兴趣加入,如音乐爱好者协会、篮球协会、街舞社团等。
(3)根据社团的活动内容划分
从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区分,社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术类社团。这类社团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开展活动,立足某个专业或系部,这种社团会员人数较少,专业性较强,比如计算机协会等;二是知识类社团。这类社团以开阔会员的视野,丰富会员的知识为目的,如文学社、话剧社、动漫协会、演讲与辩论协会等;三是以文体娱乐类社团。如跆拳道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四是服务管理类社团。此类社团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秩序维护和监管中,以达到培养人才出发点,以提升部门管理的水平为要旨,如高校伙食管理委员会等;五是社会实践类社团。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自强社等;六是地域类社团,即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组建起来的同乡会等,如巴蜀文化研究协会,粤语协会等。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组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征。
(1)组织形式的自发性
组织形式的自发性是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校大学生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需求等自愿结成组织,而非是强制性的,在接受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管理的前提下,自发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
(2)群体目标的整合性
从大学生社团的概念中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成立或参加社团时是出于共同的目标、爱好、兴趣、追求等,这种具有整合性的群体目标将不同的学生凝聚在一起,是大学生社团的又一大特点。
(3)社团活动的灵活性
大学生社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同的社团有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学生构成、不同的群体规模等使高校社团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大学生社团形式灵活多变、内容自由多样,而作为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参与加入和退出都较为松散,体现了社团活动的灵活性。
(4)组成会员的广泛性
大学生社团的人员构成范围较广,任何有意向加入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这些大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班级、年级,拥有不同的性别、民族、家乡等,但是在凝聚在社团中出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共同享有社团的资源、参与社团的活动。
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是指利用一定的手段,如教育、批评等将人们的思想或行为指引和引导到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轨道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导向内容以及方式的多样性。首先,大学生社团的政策导向功能指引大学生政治方向。大学生社团往往接受校方领导,对于党和国家贯彻的路线方针保持积极执行的态度,大学生应当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大学生在社团生活中间接接受到政策导向,接受到积极的人生观的影响,促进正确政治方向的树立。其次,大学生社团的目标导向功能指引大学生政治方向。大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需求等成立的组织,具有树立共同目标的基础。而社团开展的传承校园文明的集体活动有益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再次,大学生社团的舆论导向功能指引大学生政治方向。社团生活是集体生活的一种形式,在社团生活中的言行会受到指导老师、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同学的赞赏或批评,正确的政治方向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反之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这种舆论导向的功能有助于大学生政治方向的坚定。最后,大学生社团的自主导向功能指引大学生政治方向。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也是社团的组织者,会自发的带领社团向着积极进取的方向推进,为普通社团成员树立榜样;而普通的社团成员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是指通过成员中某种共同的精神力量而使成员凝集、聚合在一起,促进人的人格培育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不同方面存在着不同差异的大学生加入同一社团,各成员目的性与价值观趋向一致。大学生活跃于团体之中,各尽其职,各尽其力,各有所用,在每一次活动中,社团成员的思想都是统一的,在行为上是向同一个目标迈进的,作为伙伴关系的这些成员之间会具有较大的凝聚力,渐渐地在同一个社团之中就形成了思想凝聚力,促进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一个大学生社团每成功的开展一次活动,都离不开社团每位成员相互之间紧密的配合和努力的工作,样就磨练了各成员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历练了意志,强化了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就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格和高尚人格。大学生社团可以依靠共同的奋斗目标凝神聚气,塑造大学生人格,在奋斗目标可以是短期的、易于实现的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的、需要持久奋斗的目标;也可以依靠大学生社团的指导思想起到凝聚作用,可以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思想、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指导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凝聚精神。因此,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某种或多种外部措施或计划对人进行某种强化使其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大学生社团的激励功能表现为激发大学生的精神动力,是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大学生社团的激励功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对于社团成员中出现的错误的思想倾向或行为举止,社团管理采取惩罚或处分的措施,对社团成员进行负强化;而是对于成员中的正面典型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并为其他成员树立楷模,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对社团成员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激励榜样本身和其他社团成员积极进取。对于激励的最佳时机的选择是当人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时,激励功能的实现效果较好。而在大学生社团吸纳和招募新的成员、新老社团学生干部进行交接之时,都是大学生进入了新环境,此时对大学生采取措施进行激励效果更佳。大学生社团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情感激励。大学生社团成员都是年纪相仿的在校大学生,在同一个社团中开展活动会结下深刻的友谊,这种情感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信任是激发大学生精神动力的重要途径。其二,竞争激励。大学生社团是一个集体,其中不乏竞争的存在,良性的竞争有利于人们更加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激发精神动力。其三,榜样激励。社团中的积极分子成为大家效仿的典型,既能激励先进分子本身,也有利于激发其他社团会员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更加民主、人本的方式对人的情绪体验、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进行调节和整合,进而达到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首先,高校学生社团每年招收新的会员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包括个人特长,共同的兴趣爱好等,更重要的是对要求加入者本身的道德品行的考量。具有良好品德的当代青年学生在加入学生社团并接受社团长期的教育中,自身的道德品质也会得到不断地完善,这种完善主要体现在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每年都会进行的社团干部环节选举时,也会注重对大学生道德水平的考察,只有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成为社团的管理和组织者,才能更好的领导社团其他成员,促进社团其他成员道德水平的提升。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和本社团其他成员之间、本社团与其他社团之间,本社团与校内外相关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长期磨合,进而掌握怎么样与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如何去配合一个团队的工作,如何去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而学会这些技能的前提,则是尊重社会公德,提升道德境界。在上述行为的过程中,学生社团通过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提高社团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道德水平的作用就得到了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调动人们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积极性的保证。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可以锻炼大学生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兴趣爱好的良好平台。大学生社团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建设和完善校园优秀文化、传承校园文明、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素质教育无疑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学生社团承载着校园文化兴旺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当代青年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阵地和沃土,创造了及其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条件。当代青年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能促进各自各种技能知识的学习,开拓眼界,还有利于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社团的组织成立、人员招募、换届选举的过程中都需要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来承担责任,就对大学生的正面思想与行为做出要求,保证了大学生积极行为的践行。而对于某些大学生中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淡化、道德修养缺失以及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现象则可以进行及时的纠正。因此,要想使高校的教育目标得到实现,就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从多个领域和多种层面,建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高校社团,发挥其应有作用,并且在社团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整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元化的发展。
(1)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对社团发展方向的引导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隶属于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人数编制有限,除去分配到各个二级院系分团委开展相应的学生工作的之外,校团委所剩的编制内人数就显得更加有限,在保证团委日常的工作之外,校团委能投入到社团管理上的关注力度和精力自然就就有限。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待学生社团,校团委可以适当程度的转变态度,将“管理”转变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体工作方面,校团委应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除了涉及到层次比较高,对学生的考验十分严峻的情况,社团在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过程,可以让社团的成员们自己找出一条适合的道路,团委在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引领航向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参与社团的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整个社团中的存在价值,也有利于社团成员之间形成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潮流。
(2)开拓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才能出真知,要做到知行合一因此,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把高校学生社团纳入到整个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里,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尤其在大学生科研立项、文艺活动、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充分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和新领域。
对大学生社团采取富于创新思想的管理制度是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并完善大学生社团日常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社团成立制度。社团的成立的初衷决定了一个社团的定位。在社团成立之初,该校应该严格把关,避免一些不符合学校管理规定、不适宜大学生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团成立,对于社团成立应该慎重考量;其次,完善社团活动制度。社团活动是一个社团的生命,校园文化的丰富与传承、大学生生活的丰富和充实都是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在社团活动中,学校对社团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批,但同时也要具备创新精神,鼓励大学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去举办社团活动,更要注意活动中纪律的遵守。再次,完善社团学生干部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奖励考核制度、干部晋升制度、财务制度等维持社团正常发展运转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管,力求在社团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制度的不透明现象,引导学生社团走向良好健康的发展道路。最后,完善社团换届选举制度,认真考核学生干部的个人品行和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2)做好各部门对社团的监督和协调工作
社团不是一个孤立的部门,而是和高校中各个部门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的。要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高校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团的监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对大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起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部也应当将关注点往学生社团的发展上偏移,同样,教育处、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等相关机构也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具体到工作中,就要求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在对社团的管理上做细致的配合,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更要切实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学生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违反校规校级、甚至在与校外相关组织的接触中出现违反法律的现象,在各部门的协调运行以及对社团的有力监督下,学校各行政部门可以做到有机运行,认真查明情况,做出合理的处理决定,以规范学生社团的建设。
在社团发展的过程中所积攒下来的文化是高校校园内众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积聚着社团在其自身发展中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深化大学生社团改革
首先,对社团理念进行重新构建。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社团比较偏重于单纯的娱乐性质,在大学生社团的改革过程中,社团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普通成员都应该注重对社团价值的重塑。社团管理者应该对重新社团进行定位,处理好娱乐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其次,开辟社团活动新形式,合理利用网络助力社团建设。一是要做到利用网络资源借鉴一些良好经验并共享各自社团所拥有的资源。将优势充分发挥,将利益最大化,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又为不同类型社团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带来巨大的有利的连锁反应。从活动的策划,人才的交流,资源的共享,到各社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彰显人文关怀。社团的整体发展,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独奏”更是“群体的狂欢”。二是利用网络掌握当前社会所盛行的潮流哪些是最容易被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的,这样就能及时的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轨迹,活动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契合度较高,产生共鸣。
(2)丰富大学生社团文化与精神内涵建设
每所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社团联合会,而组成社团联合会的各个社团也用着者自身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首先,应该加强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将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相承接。大学生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发展离不开社团文化氛围的营造,要用社团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带动社团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感染下,凸显每个社团的自身文化特点,彰显自身特色,突出每个社团的个性特点,促进社团文化多元化发展,打造属于社团自己的文化名片,贴上属于自己的文化标签。其次,创新文化传承的路径,使社团文化的传承途径多样化,将传统途径和网络媒体双管齐下,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再次,高校团委要在社团活动开展时积极引导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把开展活动的目标指向充实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精神层面去,在提高活动精神内涵的同时使社团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最后,防止内容空洞、形式感过强的社团活动出现,在大学生社团中注入真正符合社会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文化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团精神内涵的建设,注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加强高校社团对于当前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和对党和国家新政策、方针等的重视度,切实加强大学生精神内涵建设。
在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必然要依靠社团的指导教师和社团的负责人以及社团的骨干成员。由社团骨干成员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管理机构,通过对这个管理机构的科学严谨的管理和引导,实现对社团的管理,为大学生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队伍保障。
(1)提高社团指导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
学生社团日常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思想高度和等人生阅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有着相对较为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高的思想觉悟的教师可以弥补学生社团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应该依据规模为大学生社团配备指导教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部分社团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指导教师,而是为了组建社团的需要邀请团委或者院系辅导员来担任各自社团的指导教师,这一部分政工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本身就有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对社团的建设指导方面投入不了更多的精力,所以,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出思想素质过硬、对社团发展方向有着专业的研究并能为社团的建设投入更多精力、注重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高校还可以对这部分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并设立相关的奖惩激励机制,为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使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2)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组织能力
一支优秀的学生社团管理队伍主要的中坚力量应当是从学生社团基层走出来的优秀学生骨干,这些学生骨干在长期的社团工作中,不仅熟悉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流程,在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自己所在的社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长期的社团工作中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团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以后,会带动整个社团其他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强化,其他的兄弟社团也会受到影响和熏陶。每个社团都能有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进行日常的管理活动,那么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就会更加成为学校先进文化传播的优秀载体,校园文化得到更好的构建与弘扬。在学生群体中,学生干部也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间接提升全体社团成员的思想道德境界,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任务繁重却又责无旁贷。这项工作非一日之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开展与行进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有待于每一位成员的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在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以此循环往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将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