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儿童美术创意教学活动

2018-03-19 21:26华顺波
江西教育C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意教学美术课

华顺波

摘 要: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儿童几乎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整个活动由教师展示材料、示范、讲解、讲评来完成。学生绘画的方法、使用的材料、作品的讲评都是教师一个人进行,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关键词:美术课 儿童认知 创意教学

在美术课上,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认知理论,从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实践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加强各学科的融合,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使美术活动充满创意。

一、拓新工具材料,获得审美愉悦

美术活动所运用的材料是非常广泛的,除了传统的绘画工具外,像自然界中的树叶、木头或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几乎都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配备美术活动中所需的各种工具和材料,支持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

例如,在“装饰画”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然后欣赏以往学生的装饰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说出装饰画都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学生通过对装饰画作品的欣赏,知道“制作装饰画的材料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生活中的装饰画除了手绘以外,石头也可以用来装点居室,种子也可以拼贴成装饰画,生活中废旧的毛线、布头等也能做出非常漂亮的装饰画。当学生了解了制作装饰画的材料和形式后,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装饰画的材料。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意愿,大胆地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于是,学生在不同材料的使用和体验中,感受到了不同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美术情感,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尝试多元角色,拓展交叉空间

由于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多元角色教学,这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拓展了交叉空间,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例如,在“用彩墨画鱼”教学中,我先带学生了解鱼的结构特征与动态变化,体会彩墨的轻、淡、浓、重的乐趣,然后让学生欣赏两种不同效果的彩墨鱼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试着说出这两种绘画在技法上有哪些不同。学生在欣赏中认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两种不同效果的鱼分别用了勾勒法和没骨法。勾勒法讲究先用墨勾画鱼的外在轮廓和身上的花纹,然后染色,这样画出的鱼细致、真实,画面的写实性较强;没骨法是先用大笔彩墨直接晕染出身体的各个部分,再勾出眼睛和鱼鳍,讲究神韵,不求形似,看起来更能打动人心”。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画鱼的方法。这个学生说:“我喜欢比较具象的造型手法,这样画的鱼比较真实,我选择用勾勒法画鱼。”另一些学生则表示:“喜欢意象的作品,觉得那种神似形不似的作品更大气、洒脱,所以选了没骨法画鱼。”这样,学生就通过欣赏和绘画相结合,具象和意象相结合掌握了更多的美术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引导、鼓励学生从学习实际出发,在美术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三、改变视觉定式,加强学科融合

虽说美术创作以视觉观察为主,但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他感官的体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我们用眼睛看到的都是有限的东西,而物体的质感、美术作品的内涵,都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才能创作出精彩的、打动人心的美术作品。在美术课上,我们要让美术与其他各学科相融合,加速学生创造素质的多方向能力。

在“画中的线条”教学中,我带学生认识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了不同线条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感。在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特征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说出在动画片中都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学生通过观察告诉我:“他们看到了平地、河流、人物、鱼等等,都是通过线条的疏密、曲直和粗细变化来表现的。”于是,我们得出了线条的第一特征“表现事物的形态”。讲述线条的第二特征时,我为学生分别播放了《献给爱丽丝》和《卡农》的两段音乐,让学生体会不同曲风带来的感受,然后提问,用线条应怎样表示?学生能说出:“第一段音乐轻柔,给人舒服、安静的感觉,可以用平缓的曲线来表示;第二段音乐激昂,让人振奋,可以用高低不同,走向不同的线来表示。”因此得出“线条的第二特征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色彩”。音乐和美术的结合,既改变了学生依赖观察获得形象的视觉定式,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改变学生的视觉定式,让美术学科和音乐学科互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他们明白其他的学科也能刺激我们的美术感觉,为他们带来美的享受,从而知道好多的学科都可以与美术相通。

四、开放创作形式,获得多元认知

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大多围绕“欣赏作品”或“临摹”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就导致孩子们的作品千篇一律,不能真正体现美术教学的意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心理认知理念,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自由地尝试创作方法,在不断的练习、体验中获得对美术的多元认知,真正创作出具有创意性的美术作品。

在“添画人像”教学中,我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對比等形似掌握了人头的比例关系后,没有急于为学生讲解该用什么方法或手段去完善人像,而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缺少五官或头发的人物头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用各种形式把人像补充完整,然后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学生在添画人像的时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各种创作方法,最后完成的作品真是别具一格,各有创意。在谈感想时,他们也能有所认知。这个说:“添画人像时,我没有采用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通过平时看动画片的启示通过折、剪、画几种形式来完善人物的五官,感觉这样画出的人物更形象,更有立体感。”有的学生说:“我利用彩泥分别捏出了人物的五官,再粘贴上去,这样补充好的人像更生动,也更有意思,这次尝试让我知道,在美术创作中,可以将绘画、手工融合在一起,作品会更精彩。”还有学生说:“我用毛线添了人像的头发和胡子,觉得很有意思。”学生们通过开放式创作,体会到了美术形式的多元化。

在美术课上,教师应采取开放式创作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他们在开放式的美术创作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体验到美术创作中利用各种手段综合在一起所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从而对美术有多元化的认知。开放性创作形式,既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意性美术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材料体验、角色互动和学科融合中感受到了美术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趣味性、独创性、新颖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王笙舲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创意教学美术课
动嘴美术课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