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 陈丽娟
【摘 要】 该文以云南边疆乡村建设规划为案例,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触碰到的诸多难题,主要集中在系统入微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扶持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人的全面发展等三大块,并认为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所要着力解决的实践难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实践难题;边疆民族地区
经过多年努力,边疆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很特别的一类成绩和经验就是触碰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实践难题,是需要尽快得到梳理分析和下一步解决应对的。难题很多,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来看,最突出的难题集中在三大块。
一、系统入微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从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来看,规划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有不少问题是根源于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边疆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编制了规划,但规划存在没有深入调研、缺少科学论证、与上位规划衔接不够等情况,因此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在建设过程中只能挂在墙上,不能或没有严格实施。很多乡村就因为之前没有什么规划,产业、道路、房舍等各种建设和布局都多有随意,给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带来极大困难。展望未来,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系统入微的各层次、各方面规划。有的规划仅需就一村一寨进行就好,有的规划需要有更大的地域和时间的考虑,比如说产业规划就最好要在整个地区的产业规划中来考虑调整,有的需要在全地区产业布局和当地的优势发掘之间做出平衡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在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导作用。县级政府要设立“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以便把土地、住房建设等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充分整合于乡村振兴工作。乡镇政府要以“交通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为重点,按照“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编制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并要和村民一起搞规划,之前当然需要深入一线调研,研究申报项目,指导村民产业发展。
二、扶持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个推进过程都要体现居民的全面需求,相关要素必须靠实体产业的支撑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来保障。在这点上,我们非常赞同云南省政协“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调研组的观点:“美丽乡村要持续发展,关键要看有没有支柱产业,公路网、水网、信息网是否完善。”[1]边疆民族地区很多地方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明显薄弱,总量不足,设备简陋,不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依然严重,与城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可以说,边疆民族地区很多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需要。
进一步来看,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缺少支柱产业支撑。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尽管都会有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对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的欠发达乡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并且通常都难有余力进行配套。对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的那些乡村而言,资金困扰很可能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只能望洋兴叹。相比之下,缺少支柱产业支撑才是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最硬的难题。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尚未摆脱传统分散的经营模式,主导产业相对薄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范围小,运作不规范。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规模效益不明显等很多问题都突出,都不容易解决。
三、民族文化传承与人的全面发展
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不仅要给乡村一个美丽的外表,而且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目前,边疆民族地区不少乡村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存在乱占乱停、乱堆乱放、乱倒乱排、乱搭乱建等现象,有些地方甚至还发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化肥农药等引发的严重污染问题,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方面还普遍缺乏长效管护。在不少乡村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村子里面民居独具特色,环境也很优美,但传习馆里除了收藏的民族服装、农耕器具外,看不到传承人传承当地民族文化的痕迹,在村寨的活动场所里面也看不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身影,部分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处于摆设状态,整个村寨的人文气息严重不够。
文化是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从边疆民族地區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地方看,处处都彰显着文化在当地发展中的主题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关怀方面,还需要特别考虑生态文化的因素。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要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注意、强化生态意识,才能有效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
道德坚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性条件。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能够在整个社会获得一致赞许,不仅仅是因为环境宜人,更在于乡村良好的道德秩序合乎族群文明传承的脉动,符合现代人的理性预期。[2]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很多地方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各具特色、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同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带领乡亲们建设文明良好的乡风村风民风,在全社会形成守道德、尊道德、讲道德的良好风尚,引导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用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3]
“美丽乡村建设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边疆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是当地农民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需要以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入口,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发展人才、工业化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帮助群众能够通过技能实现脱贫。这也进一步要求继续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村管理水平,这是能否保持新农村建设成果、有效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相应作用的管理关键,也必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高月英.云南政协重点调研“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情况[N].云南日报,2016-07-05(2).
[2] 曹英,程曼诗.观念树立、政策红利与符号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三个重要逻辑[J].国家治理,2016(6)36-41.
[3] 人民网赵文瑞.云南凤庆县:用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DB/OL].http://yn.people.com.cn/news/yunnan/n/2014/1202/c228496-23089236.html,2014-12-02/2016-12-09.
[4] 高月英.云南政协重点调研“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情况[N].云南日报,2016-07-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