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更精准 监督资金不手软
——贵州省丹寨县财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侧记

2018-03-19 09:13通讯员陈贵旭刘世会黄立祥
财政监督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资金战略

●通讯员 陈贵旭 刘世会 黄立祥

丹寨县党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安排落实“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丹寨县财政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贵州省丹寨县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不放,狠抓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率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发力;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新格局;采取“政、银、保、担”合作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借助外资,巧解资金投入不足“短板”;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让财政资金置于阳光监督之下。通过以上有效措施,捣活该县“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一池春水”。

财政投入持续增加

财政投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此,县财政部门把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按照“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狠抓步道硬化、庭院硬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让丹寨城乡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该县在项目区共建成山塘12座、泵房6座、提水设备6台 (套)、蓄水池30口,渠道24.97公里,机耕道8.01公里,人行生产步道2.5公里;电力设施建设完成配变改造17台、线路改造35公里。

对于未整合的项目,县财政局部门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目标要求,整合捆绑项目一并实施,避免项目出现重复建设和资金存在“撒胡椒面”等浪费现象发生,使有限经费发挥应有效益。

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与县交通运输局沟通协商、充分酝酿,共同启动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会战,完成了“组组通”公路建设98.37公里,完成省下达该县任务数的106.5%。

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投资2.33亿元,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精准发力下,使该县兴仁镇排佐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县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增加至7个;深入开展“清洁风暴”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完成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为6个乡镇配备各类清运车辆996辆,添置环卫垃圾桶、垃圾集装箱4776个,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转运生活垃圾至凯里焚烧发电厂达5500余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危房改造,去年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96户,投入2656万元,同步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改”工程,开工率、竣工率、验收合格率均达100%。

该县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想尽一切办法将资金向“三农”倾斜,确保“三农”投入只增不减。2017年,该县教育支出33400万元,同比增长14.51%,增支59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265万元,同比增长41.12%,增支66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62万元,同比增长56.72%,增支6718万元……。

一组组投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资金数据,“数”说了丹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和信心,也将确保财政投入与实施“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台,该县从县委到乡镇、从机关到农村都层层学习领会,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并结合实际,“量身定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紧紧围绕“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统筹空间,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尽力将涉农资金进行有机统筹整合。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摘帽销号”为目标,强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2017年,整合各年度财政专项资金63494万元,占批复方案整合财政资金66438万元的95.5%,完成其他筹措资金50611万元,占批复方案其他筹措资金37519万元的135%。通过整合,投入4239.24万元用于扶持精品水果和中药材两大主导产业,新增蓝莓基地1500亩,中药材基地3000亩。

增强“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有钱办事”问题,提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生发展动力。该县投入近30000万元到农村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所有空壳村全部脱壳。

整合后的资金,有效投入“乡村振兴”战略,使该县各项建设“百花齐放”。

资金的有效投入,使该县农林牧渔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17亿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预计完成9.57亿元。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16家,入驻产业合作社27家,实现总产值8.06亿元,年终考核排全州第2位。

最后,这种思维差异还体现在评论和表态句中。英语评论句中往往会先表明自身观点,然后再罗列出其他有关的次要信息。而汉语评论句则先叙事,后评论。因此在英译汉时,应调整句子语序,把评论或表态性的话放在句子的最后面。

走信息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让“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走向纵深,让城乡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城里的餐桌。该县借助京东电商扶贫试点,建设县级电商创业园1个,入驻电商企业12家;建成乡镇电商服务中心6个,建成村级电商代办点、服务点128个,建设“云上丹寨”系列特色馆、旗舰店、网点、微商、微店454个;电商网络零售预计完成213万元,同比增长301%。1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3家,列全州第2位。全县国家专利申请261件、授权129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8件,列全州第2位。

排调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精心打造文化长廊,让广大群众得到休闲。图为该镇的文化长廊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该县认真学习领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切实采取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采取“政、银、保、担”合作模式,通过“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推进 “金融特惠贷”,撬动合作银行对符合授信客户条件的农户、农业企业发放“金融特惠贷”。

另外,该县借助外力,巧解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丹寨与万达集团成功牵手,率先启动“企业包县”的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模式。2017年7月,投入7亿元修建的万达旅游小镇,经过一年“万达速度、丹寨精神”的万达旅游小镇成功落成启运。开业运营以来,引爆了丹寨旅游市场,旅游实现持续“井喷”,据统计数据显示,丹寨全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243.1%;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56.2%;万达旅游小镇预计全年直接带动1247人就业,通过安排就业岗位、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等方式,预计全年带动1.6万贫困户实现增收。

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该县在学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结合城乡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采取“土地流转、入社参股、优先安排”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城乡群众“挣租金、分股金、赚薪金”,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内生动力。例如:龙泉镇望城村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望城鸿富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后,由合作社按照“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式,发展种植提子产业,使该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去年,该村共种植提子面积560亩,带动106户314人共同发展提子产业。

2017年,全县共支付“三金”7752万元,其中股金2292万元、租金1260万元、薪金4200万元。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造更多乡土人才。在学深悟透“中央一号文件”中,该县采取马上就办、立即抓实的工作方法。

该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紧紧围绕“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转、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捣活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城乡居民收入质量不断攀升。

2017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2.54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州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27256元、8296元,分别增长8.9%、10.3%;财政总收入完成2.75亿元,税收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45.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余额为83.8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4.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3.3:22.4:54.3。

监督资金不手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要保证庞大的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保证国家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有效落实,该县财政部门主动担负财政资金监督监管的重任,从源头上入手,在关键处着力,全程搞好管控,给财政资金使用主体念响“紧箍咒”。

推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和专职监督岗位,切实发挥监督领导小组对“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的“守护神”“护林员”和“啄木鸟”作用。

该县围绕大扶贫战略目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不断深化、细化民生监督工作,持续发力纠正和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保驾护航。2017年,该县将6个纪工委和乡镇纪委人员进行整合,建立了6个民生监督组和114个民生监督责任区,民生监督组成员达166人。截至目前,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了“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大走访行动,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落实惠民政策行为规范抽查核实行动,公益林补偿资金、退耕还林补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检查“回头看”等专项检查行动,共计核查资金达1.4亿元。

牢固树立财政监督“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探索构建大监督格局。县财政部门加强与扶贫、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同,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开展全方位的检查,确保财政监督“多点开花”“百花争艳”。

南皋乡石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结合石桥古法造纸的传统村落,认真规划布局。图为该村的条块造纸的“纸街”

通过重点跟踪、查看县、乡、村查询机运行和县直部门录入民生资金数据的情况,并借助数据比对模型,查找问题线索。自大数据平台建成后,在后台共开发23个数据对比模型,通过平台数据对比发现问题2215个,涉及金额94.77万余元,追缴违规资金1.69万余元;清退国企事业单位人员近亲属违规评定为建档立卡对象户338人;立案5件5人。

完善财政信息化建设,贯通财政支出的最末端,连通资金链条的“最后一环”,打通制约监督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引入大数据理念,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县、乡、村三级建设部署34台具备政策宣传、资金监管、信息查询、数据分析、在线举报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有效破解了民生监督面广、量多、人力不足的软肋,发挥了大监督作用。据了解,该平台建成使用一年多来,“民生资金云”大数据终端查询平台使用率近4万人次,群众认可,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资金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战略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