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的思考

2018-03-19 21:58何文静
关键词:工作坊教学模式评价

何文静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近些年来,翻译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由于模式新颖,观念革新,打破了传统翻译教学的僵化模式,被大量地运用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之中,尤其是在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MTI)的培养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目前,已有大量MTI试点院校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口、笔译翻译工作坊。

“工作坊”是由国外引进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国内许多研究者对翻译工作坊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目标、步骤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介绍[1-4];也有部分学者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对翻译工作坊的具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设计[1,5,6]。在过去数年时间内,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MTI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大力实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层面还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之中,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需要进行进一步摸索和创新。

一、操作的实战性

“工作坊”又称“参与式工作坊”,突出和强调“参与者”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实践体验和收获[7]。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学习者;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具备专业知识和理论的“专业者”和“促成者”,负责对整个实践过程加以组织、引导和监控,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1]。根茨勒(Edwin Gentzler)将翻译工作坊界定为几个(两个或更多的)译者以论坛的形式从事的翻译活动[8]。有学者认为翻译工作坊应该是多个翻译“参与者”通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不断协商来创造并最终确定译文的过程[2],或者是“每个小组就某个翻译项目进行分析、讨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进行知识经验的分享,最终完成翻译项目”的一种学习形式[5]。还有学者认为翻译工作坊应该是“一个小的群体从事某个特定或专门领域、某个创造性项目或课题等的深入调查、研究、讨论或实际工作,参与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一种简短而高强度的课程、专门的研讨会或者系列会议”[9]。

上述研究对翻译工作坊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一般特点进行了充分的描述,但对于MTI翻译工作坊的教学而言,还需要结合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和翻译职业化人才培养本身的特点,注重和强调各个环节在内容安排和组织形式上的实战性需求。

翻译是“一门需要在专业学校里接受专业训练的专业”[10],因为它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强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2]。翻译专业硕士是目前国内面向翻译市场、针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而设置的级别最高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根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MTI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直接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因此,MTI的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讲-练”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度结合翻译行业的现实需求,“融入翻译市场的相关因素”[11],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源语文本”并“对它们进行实际翻译操作”,熟悉行业技术标准,充分了解翻译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获得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并娴熟运用各类翻译工具,“最终提升其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和作为译者的综合素质”[2],具备跨入翻译行业和实践领域的基本技能,保证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经历既定的学习环节之后获得基本的行业准入资质。而翻译工作坊教学恰恰是“引领受训译者步向翻译职业门径”[12]的通道。由此可见,MTI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就需要务真务实,以培养学生翻译实战能力为目标。

具体而言,MTI翻译工作坊教学的实战性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组织形式和操作过程宜尽量符合真实翻译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即按照翻译市场或翻译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和要求来指导整个教学环节,包括任务发包、团队分工、资料准备、术语编制、译审安排以及最终定稿等环节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其次是训练材料要尽量选用真实的案例材料,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直接从翻译市场承接真实的项目用于教学,只有真实案例才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职业体验和氛围,让他们在真实的项目环境和流程中了解行业规则,学习行业规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项目运作带来的压力,培养其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又能使其获得职场行为特有的成就感。在这一点上,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或较低层次的翻译工作坊是无法比拟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作为MTI翻译工作坊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也需要考虑项目任务或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对实战性的强调和突出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等因素,毕竟材料的难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操作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理论引导环节的安排

翻译工作坊的目的在于通过实战演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翻译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从事独立性或合作性翻译项目或承接翻译任务的能力,让他们领会翻译过程中的适用性原则,把握翻译专业经验和行业经验,从而最终习得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把握翻译本质并领会翻译的职业精神”[2],从而培养符合翻译行业和职场需求的人才。很显然,翻译工作坊需要特别强调翻译教学的实践性目的和功能。

那么,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实践性的强调和凸显是否就意味着理论讲解的完全摒弃呢?国外有学者指出:翻译工作坊的教学一般不需要涉及太多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训练之外的理论性知识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就实践环节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或细节相互交流相关的技术心得和合作体验[2],并不主张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预先进行任何形式的理论讲解。国内有学者指出翻译工作坊并不能完全忽视理论的作用[1],指出教师在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中属于谙熟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引导者,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中除了负责组织和主导课堂活动顺利开展之外,每次课堂上还需要“将其中所涉及文本的文本特征以及翻译该类文本应注意事项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与总结,以便让学生明白,翻译不仅涉及语言,还涉及所翻译文本的文体、语篇等因素。”[2]有学者针对本科层次的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建议教师每次抽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分析翻译材料的文本特征,针对具体的翻译方法作出简要介绍,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方向[9]。还有其它类似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理论讲解环节的设计方案: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回顾翻译理论,讲解翻译的策略和技巧,重点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以及风格等,引导学生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等等[6]。

实际上,不同层次的翻译工作坊由于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层次定位以及学生能力基础不一样,其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程序的安排也应体现出差别来。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是两个层次差异很大的对象群体,MTI翻译工作坊的教学设计对于理论讲解部分的设计自然不能照搬本科或其它较低层次的翻译工作坊的理论讲授模式。从知识结构上进行比较,MTI翻译工作坊的“参与者”——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都经历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而本科层次的翻译工作坊所针对的英语专业学生可能还正处于这一阶段的翻译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之中。两种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此外,两种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本科翻译工作坊课程为通识性的翻译教学,尚未进入细致的专业划分阶段和层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要求体现和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专业性和高层次等特点;相应地,MTI翻译工作坊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计等方面也需要突出这些特点和性质。实际上,很多MTI人才培养单位的翻译工作坊课程设置按照区域和学科特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如“科技翻译工作坊”“外宣翻译工作坊”“医学翻译工作坊”“金融翻译工作坊”等诸多方向和类别,部分院校还在“科技翻译工作坊”这一类别之下设置了“石油科技翻译工作坊”“水电科技翻译工作坊”等专业和方向划分更为细致的翻译工作坊课程。由此可见,本科层次的翻译工作坊和MTI翻译工作坊在课程内容、层次和特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鉴于两者在参与对象的能力层次、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以及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存在差距,MTI翻译工作坊的教学在理论讲授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上就应该在重点突出和强调实践训练的前提下,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能力层次等各方面的因素作出灵活安排,不能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甚至照搬本科翻译工作坊的做法,也不能生搬硬套国外学者提出的翻译工作坊操作步骤和环节安排(如威辛廷提出的九个步骤)[13]。具体而言,教师作为翻译工作坊的引导者,可以根据具体项目任务的性质、学生对项目类型的了解程度和把握能力及其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大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预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宏观理论引导,或者在学生解决问题遇到技术性瓶颈的时候适当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摸索翻译策略、方法、技巧等层面的解决办法。总之,理论讲解或引导的量和度的把握应以既有助于提高MTI翻译工作坊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准则。具体的理论指导可以是教师从大量实际操作中萃取和归纳出来的个人翻译理念或翻译诗学[2],也可以是学生了解较少的职业操作规范或要求。对于参与MTI翻译工作坊的学生而言,可从教材或书本上习得的理论或常识通常不宜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也不用进行翻译策略和技巧选择方面的理论指导。

三、课程评价方式

MTI翻译工作坊通常是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结束之后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有效性评价,其中就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就翻译工作坊教学本身而言,是对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否提升的评价”[14]。因此,课程评价也是MTI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至于具体的评价方式,国内外学者都指出教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系统来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提高进行监控,对其课程表现加以评估。国外学者M. Szczyrbak提出了较为详实的评价模式:①将学生的翻译表现同其他同学的翻译表现进行比较并在必要时就如何改进译文提出建议;②观察学生整个学期的进步情况;③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归类;④基于所获得的学生反馈及翻译结果,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需求。当然,教师通常是从学生提交上来的练习中分析他们各自翻译练习中的强项和弱项,但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学会对他们各自译文的草稿进行自我评价或同侪评价。评价的标准包括意义和思想的传达要精确,目的语文本要易读,所使用的目的语要自然地道,并就翻译问题运用各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予以解决[2]。

不难看出,上述评价模式考虑到了翻译工作坊这种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对学生成绩的评价着眼于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参与和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彼此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了解学生在译文的产生过程中的能力提升状况,并以译作的质量为主要依据来评价学生取得的成绩。整体上,上述评价模式中的第①、②和③方面为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评价模式,但这一评价模式整体上较为宏观,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手段还需要教师针对教学需求以及相应的基础条件进行进一步设计和开发。

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具体和细致的评价体系:翻译工作坊的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形成性评估和互动评估两部分。即分别按30%、20%和50%的比例计算课堂汇报、翻译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合并成学生的最终成绩;其中课堂汇报和翻译作业两个部分的分数评定均包含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分环节。为了确保成绩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翻译习作评价分3次进行,即课程初期、中期和末尾;期末考试除了常规的文字翻译题型外,还包括占总分分值1/5的译文评析类题型,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操作技能判断示例译文的优劣,并给出评析意见[4]。

相较于常规的翻译课程考试的评价模式,上述评价体系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对翻译工作坊的过程的评价,尤其是通过对多个阶段的学生习作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学生的翻译技能和水平的提高程度,较为客观地体现了翻译工作坊课程评价自身的特点。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和体系对于MTI翻译工作坊而言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原因在于:MTI翻译工作坊的课程教学在内容上往往专业性更强,如“水电科技翻译工作坊”等;课程训练的技术要求更具有针对性,与一般意义或本科层次的翻译工作坊的常规技术要求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MTI翻译工作坊课程涉及的技术层面不仅更多,而且更细致。更重要的是翻译工作坊的教学重点也并不完全在于了解学生的具体文本的翻译能力如何,其根本理念在于培养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的评价重点也应该着眼于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提高状况。然而,由于考试在时间、实践任务工作量、实践操作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局限,很大程度上很难反映出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单凭考试也很难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状况。所以,以文本翻译或译文评析为主要形式的常规考试并不适于作为MTI翻译工作坊评价的主要手段,换句话说,翻译工作坊的学生成绩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都不宜以考试或几次习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有必要仍然以真实项目或案例材料为素材来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能力。

具体而言,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可以要求学生个人或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具体的时间长短可以参照真实项目的操作惯例进行安排)完成适量的实践任务,并要求学生随同翻译习作提交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其操作过程的翻译心得与体会或技术总结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规定的实践任务,可以确保实践操作环境和技术条件的保障方面更接近真实的项目实施流程;相对于常规的翻译课程考试,实践任务的分量大大增加可以更加系统地反映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水平;要求学生撰写翻译实践心得与体会或者技术总结报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学生对实践任务的技术性理解、对技术重难点的认识以及解决方案的形成与实施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将这些内容与翻译习作的质量结合起来就可以较为全面、充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MTI翻译工作坊的课程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撰写翻译日志或具体的项目操作技术小结报告,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MTI翻译工作坊的重要评价依据。

总的说来,课程评价是MTI翻译工作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状态来对课程本身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课程教学得到不断改进,课程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具体的课程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需求进行设计,但需要把握一个关键的原则,即MTI翻译工作坊的课程评价应该重点考察学生的翻译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状况,不能单纯地凭借学生的翻译习作或考试卷面反映出的翻译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成绩。

四、结语

翻译工作坊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技术针对性强,强调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以真实项目或案例为基础等等。由于学生的能力层次、训练目标和项目类型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翻译工作坊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形式的组织等方面也不尽相同。MTI翻译工作坊作为高层次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不宜墨守成规,而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来灵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职业化和演练实战化的导向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肖 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2] 李 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

[3] 宋平锋.浅谈“翻译工作坊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 吕亮球.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J].上海翻译,2014(4).

[5] 宋平锋.基于翻译工作坊的START翻译实训模式探究[J].外国语文研究,2015.

[6] 白美娴.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

[7] 左 靖,董冰峰.工作坊[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8]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 Routledge, 1993: 7.

[9] 邓宏春.“翻译工作坊”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改革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15(1).

[10] 黄建滨,卢 静.翻译:是专业,更是职业——让·德利尔教授的翻译教学观及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8(3):60-62.

[11] 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2009(6).

[12] Szczyrbak, M.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Business and Legal Translation to Po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J]. SK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2008(3).

[13] Visintin, Alessio. Workshop on pedagogic translation as a skill enhancing tool[J]. Memorias Del Emorias Del IV Foro Nacional de Estudios en Lenguas, 2008 (Fonael).

[14] 朱雪林. 翻译工作坊教学有效性评价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5(1).

猜你喜欢
工作坊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