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园园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日语中的授受关系动词一般分为「もらう(得到)」、「やる(给予)」以及「くれる(给我)」三种基本组类。依据尊敬程度不同,存在属于「もらう」组的「いただく」;「やる」组的「あげる」、「さしあげる」及「くれる」组的「くださる」等敬语动词。授受关系动词除作为实义动词使用表示物体授受之外,也常接在动词连用形「て」形之后,作为补助动词使用表示动作的授受关系。其关系如下图[1]。
日语授受关系动词中,「あげる·やる」、「くれる」、「もらう」作为实义动词使用时表示物体的实际移动。即物体从所有者向他人进行无偿转移的行为过程。「あげる·やる」、「くれる」为主动给予,「もらう」为接收、获得之意。如:
(1)AがBに雑誌をあげた。
(2)AがBに雑誌をもらった。
即使表达同一事件,依据主语或立场的不同,授受关系动词会发生变化。比如:
(3)AがBに雑誌をもらった。
(4)BがAに雑誌をくれた。
(5)BがAに雑誌をあげた。
以上三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都是表示杂志的所有权由B向A进行转移。但由于主语的不同,后续授受动词也出现变化。其中,例句(3)中主语A为杂志接受者;例句(4)和例(5)主语为杂志的给予者。例(4)、(5)句中「くれる」与「あげる」虽同为表示动作的给予,但是产生的语气效果却不尽相同。首先,例句(5)表达的说话者的立场为第三方,用第三人称阐述B送给了A杂志,且蕴含的意味为B主动送给A,但A并非一定具有对该行为的感激之情。换言之,该句仅仅陈述了一个行为事实。而例句(4)中A为第一人称“我”或者与我关系密切的人员,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且句中蕴含着接受者A谦逊地表达对给予者B的感激之情,这也是「くれる」的使用特点。
在表示为了某个对象,带有好意、恩惠性地做某事的场合,「あげる·やる」「くれる」「もらう」接在动词的「て形」之后作为补助动词使用。
(6)AがBに雑誌を贈ります。
(7)AがBに雑誌を贈ってあげます。
例句(6)仅仅从第三方立场客观表达一个动作事实,即“A送给了B杂志”。而例句(7)中使用了补助动词后,在表达动作事实的同时更强调了“A主动为B着想,充满好意地送给了B杂志”的心理,蕴含了一种A向B施与恩惠的意味。
(8)花子さんが私に本を買ってくれた。
例句(8)表达的含义除了“花子小姐给我买了一本书”这个客观事实外,强调的是主语“花子小姐”为了“我”,主动为“我”买书,而“我”从中受益,对“花子小姐”的施与行为表达感激之情。由此可见,仅仅通过授受关系动词的使用,便清晰地表达出不同立场人物之间的恩惠传递。
(9)AがBに日本語を教えてもらった。
例句(9)中「~てもらう」的场合,A虽然是受益者,但句子表达的并非主语A施动,而是A请求、拜托B为自己施与恩惠——教自己日语。换而言之,动作由B向A转移,且蕴含了A谦虚地表达对B的请求且对B答应为自己施与恩惠的感激之情。
以上授受关系动词的实意用法及补助动词用法基本原理为物体或动作的恩惠传递。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该类动词时,掌握纯句型语法的同时,务必重点把握「くれる」「あげる」及「もらう」在句中体现的不同主语间的相互关系及恩惠传递意识、方向。
所谓“恩惠性”是对当事人有受益、有所期待、乐于接受的意味。对于日本人来说,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是习惯性地将自己放在接收对方恩惠、感恩、汇报的立场上。随时随地抱有一种承蒙对方为自己付出、自身受益并通过某种形式进行回报的心态。在日本人的头脑里,恩是必须偿还的债务,一旦被赋予某种恩惠,就要倾其一生来报答。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恩惠意识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
从日本这个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多发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异国的挑战随时存在等原因使日本人产生了力图保持其内部和睦的民族心理,即“以和为贵”[2]。授受关系动词所体现出的恩惠意识正是为了“和”而在交流中不断洞察对方的心理,为避免摩擦,在说话和行动之前都会仔细观察,相互体谅对方的心情和立场,时刻以一种谦恭的态度保持谈话的顺利进行[3]。即使自己未必从对方那里得到恩惠,但也应该视作恩惠,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相反,即使实际情况是自己对他人施恩,但在语言上仍然体现谦恭的态度,避免失礼于人。
总之,纵然授受动词表达的抽象的物体或行为无法实现具体的移动,但其所蕴含的“恩惠意识”的传递及体现的日本人“和为贵”的精神却随处可以感受。
授受关系动词做实义动词的构句中,均存在“恩惠性”的萌芽。
(10)a.今年は海外旅行に行かないですか。
b.ずいぶん忙しくてどうしても休みがもらえなくて。
(11)a.先生、お伺いしたいことがあるんですが、少しお時間をいただいてもよろし いでしょうか。
b.いいですよ。
(12)もう一度機会を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与前述例句不同的是,例句(10)-(12)中的授受动词做实义动词时所接受的为休息、来电、时间、机会等抽象性名词;且对于接受者来说,该名词为“希望之物”或者“有力之物”,通过接受者的表达,可以感受到其作为受益方对于授予者的请求、祈愿及感激之情。这也是该类动词不同于仅仅表示事实陈述的具有相同字面意思的「与える(给与)」与「受け取る(得到)」之处。
益冈指出 ①「~てあげる·~てやる」为主语主动为所表达的主体做某事,作为授受的对象,传递的物体或动作必定为“喜好之物”;②「~てくれる」主张主语为主体作为说话者或者话题中心人物主动做某事;③「~てもらう」则强调为了主体的目的承蒙他人做事,从而达到有利于自身的目的[4]。由此可见,授受动词在作为补助动词使用表示行为授予或接受时,更能体现“恩惠性”。如:
例えば、私がみなさんに写真屋を紹介しようとする時に、この写真屋なら皆さんに紹介しても悪くないだろうなと考える。こうした場合、「この写真屋がうまいんですが、一度彼のところへ行って写真を撮ってもら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こう言います。「撮ってもらって」というと皆さんがこの写真から恩を受けること、「やって」というと写真屋へ恩を施すこと、「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というと私が皆さんから恩を受けることを表すわけでありまして、恩の関係はこのように移動するのであります[5]。
「撮ってもら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该句的单纯的语法结构尚属浅显,但其所涉及的恩惠传递对象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实属难以理解。如作者解释,这家照相馆不错,能承蒙对方给自己拍好照片也是对照相馆的拜托与感谢,因此使用了「撮ってもらって」的用法;而介绍朋友过去照顾生意,也是消费者对经营方的恩惠,因此使用了「やって」;再者,从作者的立场来看,介绍的朋友能够看在自身的面子上去照顾生意,也是对作者自身的信任,因此同时对朋友也要表示感谢,所以使用了「くださいませんか」。由此可见,一句话体现了三个不同立场的对象间的恩惠转移。值得注意的是,该类表达务必确定好主语,也就是发话方,从主立场去分析恩惠的各个传递方向,才能明确对象间的相互受益关系,从而顺利地实现相互交流。
再如,如果某位学生想邀请老师参加聚会,如果对老师说「先生もコンパに来たいですか」,想必老师会不悦从而拒绝出席。又或者尝试使用「来る」的尊他语「いらっしゃる」,「先生もコンパにいらっしゃいたいですか」,结果必会更加失礼激怒老师。首先,使用“希望助动词的「たい〗向第二人称询问对方想法、意愿,有打听其隐私的嫌疑,在日语中是绝对禁忌的。更重要的在于,承蒙老师参加聚会,是在耽误老师的私人时间基础上的,因此,从意识上必须歉意和感激之情先行,通过拜托对方的表达方式,如「先生にコンパに来ていただきたいですが」才能实现恩惠由老师到说话者的传递。
跟上述例子类似,「先生、お荷物、私が持って差し上げましょうか。」[6]一例,表面上对老师使用了尊敬语「差し上げる」,但从立场来看,表达的意味是主语“我”(没有考虑对方的想法或征求其同意)主动向对方施以恩惠,会让对方感觉被强迫接受恩惠,有种施恩图报的感觉,因此反而失礼于人。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先生、お荷物、私がお持ちしましょうか」。即使实际情况是自己对他人施恩,但也必须通过谦逊的口吻以主动承担某项行为的方式去表达才能体现“恩惠性”的真正含义。
日语中授受关系动词与日本人的心理——恩惠意识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一致性。即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决定了「あげる」、「やる」、「くれる」、「もらう」、「さしあげる」、「いただく」等授受动词的使用;而无论作为物体授受的实义动词,还是表示行为传递的补助动词,恩惠意识的体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作为日语学习者不仅要正面掌握该类动词的基本用法,更应该主动进行误例分析,理解恩惠意识的内涵、背景文化规则等诸多方面。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对广大日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 玲.日本語授受動詞の構文と意味[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24.
[2] 肖海艳.小论日语中授受关系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J].理论前沿,2014(11):468.
[3] 朱世波,葛晓昱.日语授受动词恩惠意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3):124-125.
[4] 益冈隆志.「日本語における授受動詞と恩恵性[J].2001(11):26-32.
[5] 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1:79-80.
[6] 荒巻朋子.授受文形成能力と場面判断能力の関係-質問紙調査による授受表現の誤用分析から[J].日本语教育,2003(117):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