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3-19 16:17陈星星张敏陈燕玲郑新添杨守深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反刍动物教学大纲家禽

陈星星,张敏,陈燕玲 郑新添,杨守深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12,福建省生猪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龙岩364012

兽医内科学是以研究家畜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方向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又与《兽医药理学》等课程密切相关联。因此,该课程既蕴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目前,在《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肤浅、临床实践运用能力较差等。究其原因,与该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以“填鸭式”讲解为主、学习成绩评定方式较为单一等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1 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修订教学大纲

随着时代的进步,畜牧业在养殖模式、营养结构、饲养环境、疫病防控等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应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使其符合当前生产实际的需要。多年来,《兽医内科学》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役用大动物,如牛、马等反刍动物,其普通内科性疾病内容占相当篇幅,而当前重要养殖动物如猪、家禽内科性疾病内容涉及较少。具体来说,《兽医内科学》第二章主要涉及牛、马等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约占60%~70%的篇幅),而涉及猪、家禽等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内容较少,因而有必要修订教学大纲,增加猪、家禽等单胃动物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的内容;《兽医内科学》第三章主要涉及牛、马等反刍动物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对常伴有传染病因素的猪、家禽呼吸道疾病涉及较少;《兽医内科学》第八章主要涉及牛、马反刍动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代谢病,对猪、家禽营养代谢病涉及极少。此外,《兽医内科学》第九章主要涉及牛、马等反刍动物野外放牧中毒、农药中毒,而猪、家禽等以圈养为主,野外放牧中毒、农药中毒发生率很低。由于猪、家禽是目前重要养殖动物,因而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对涉及牛、马等反刍动物普通内科性疾病内容适当删减,而对猪、家禽等动物内科性疾病内容应加以重点关注[2]。

1.2 调整教学内容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涵盖消化、呼吸、血液、泌尿、神经系统以及营养代谢性和中毒性疾病,但多为不常见病,而一些新型内科疾病不断出现,若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要求。以猪为例,目前生猪饲养模式的主要特点为限位栏、密度大、免疫多、用药多、运动少。比如限位栏中,一头母猪占地约2m2,免疫20余次/年,各阶段猪群用药方式多采用联合用药与连续给药方式,由此引发生猪的肝肾功能下降、激素分泌失调,进一步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机能,发生传染病的风险明显上升。再以家禽为例,当前家禽饲养主要以集约化养殖为主,导致家禽容易产生禽流感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增加相应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猪、家禽各种内科疾病防控知识。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诊疗技能。一方面,由于相关疾病在圈舍养殖条件中发病率较低,且当前饲养方式基本以饲料为主,与传统自由野外放牧相比,受铁钉铁丝等尖锐异物损伤较少,因而传统教学中涉及的反刍动物瘤胃和瓣胃穿刺技术等内容应弱化。另一方面,当前规模养殖更注重动物的繁殖性能以及肉制品的品质,因而反刍动物直肠检查技术以及公猪等牲畜的阉割术和疝气手术等常见诊疗技术是重点教学内容,应适当加以强化,让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将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将兽医内科学与其他兽医学科有机结合,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塑造案例故事情节,将兽医临床病例图片以PPT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将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打破学科束缚,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提出的问题要合理,具有启发性。由表入里,逐渐深入,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热情[3]。以仔猪腹泻为例,可以从兽医诊疗入手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即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是营养性消化不良、传染性疾病还是寄生虫性疾病。然后,让学生收集仔猪发病相关资料,包括仔猪腹泻发病的流行性特点、临床症状、粪便特征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资料进行分析,与各种可能发生的腹泻疾病进行类别比较,最后进行课堂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并在现场进行仔猪腹泻病例的解剖病理分析,最终确定鉴别诊断意见。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2.2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目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互联网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信息资源,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数据、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既能让师生共享教学资源,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此外,通过关注专家的微博、博客和论坛,学生可以及时关注畜牧业行业的动态以及专家专栏信息,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这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良好的作用。

2.3 将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

学生能否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4]。因此,应鼓励学生进入动物医院或生产一线,让学生主动参与畜牧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学习,充分体验临床病例的诊疗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兽医内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生猪呼吸道疾病为例,引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副猪嗜血杆菌、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等都能引起生猪产生呼吸道疾病,且临床表现症状基本一致,但病因有着本质不同,只有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在现场实际接触各种病例,通过详尽观察和分析,才能掌握生猪呼吸道疾病病因甑别方法以及正确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或动物医院以及生产一线的医师给予学生认真细致的指导。

3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既能评价学生学习实际状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目前,一般以期末考试作为《兽医内科学》课程考核方式,这往往导致学生平时上课不够重视,考前突击复习,出现“考前努力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因而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考核方式做出适当调整,即增加实践内容作为考核内容(以临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将期末试卷的题型多样化,且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相当(各占50%)。上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既能充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融会贯通,又能更好地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修订教学大纲,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应不断深入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PBL与案例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较为枯燥的专业课内容更加生动、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掌握兽医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最终成为一名胜任生产一线工作的兽医专家。

猜你喜欢
反刍动物教学大纲家禽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称家禽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