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

2018-03-19 16:17:45曾江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荆州市结构性供给

曾江辉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1]。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3]。湖北省荆州市是农业大市,2017年2月27日,荆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意见》,荆州市农业全面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对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等进行研究,可以供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考。

1 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现状

1.1 农业总体情况

荆州市农业生产总值近年来快速上升,以当年价计算,从2010年的423.79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631.45亿元,上升幅度高达49.0%。

1.2 主要农产品

1)粮食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8个县市区中,就有监利、洪湖、公安、松滋、荆州区、江陵、石首等7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是一个典型的粮食生产大市。经过近几年发展,荆州市的粮食产量一年上一个台阶,特别是在面积上有较大突破,产量上也有很大提高。

2)棉花 荆州市棉花从2010年种植面积为108.18千公顷下降到2016年的53.33千公顷,下降幅度高达50.7%;棉花产量在2011和2012年有小幅上升,其他年份则逐年下降,从2010年到2016年下降幅度高达50.4%。

3)油菜籽 2008年到2014年,由于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油菜籽价格比较稳定,荆州市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上升。从2015年起,由于取消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油菜籽价格一路走低,最终导致荆州市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下降。

4)蔬菜 荆州市是湖北省蔬菜主要产区之一,随着近年来蔬菜价格稳步上升,全市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60多个品种的蔬菜有一半以上外销。

5)水果 2010年至2015年,荆州市园林水果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水果产量(含果用瓜)稳步增加,其中公安县的葡萄产业最具特色。

1.3 畜牧业

2010至2013年,荆州市大牲畜牛的存栏数量急剧下降,从2010年的15.82万头下降到2013年的8.77万头,下降幅度高达44.56%,2014年以后存栏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生猪和家禽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如2016年荆州市生猪出栏467万头,家禽出笼6248万只,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5%和95%。

1.4 水产品

2010至2015年,荆州市水产品养殖面积逐年稳步上升,产量增幅较大,达到30%。荆州市以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为契机,强化水、电、路配套,加快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着力提升水产品单位产出能力。全市水产大县达到5个(监利县、洪湖市、公安县、石首市和荆州区)。2016年全市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36.7万吨,连续21年稳居全国地市州第一。

1.5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荆州最具优势和活力的产业,是荆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增长,全口径产值达到1643.6亿元,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由2010年的0.9∶1提高到2.4∶1。

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荆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全省第一。截止2016年底,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达4.3万个,总量居全省首位。

1.7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荆州市在巩固农业传统优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探索推广新模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水稻早晚连作、中稻再生、集中育秧,重点推广稻虾共作、稻鳖共生、稻鱼共生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根据各县市区的禀赋资源和区位条件,实行分类指导,着力推行“一县一品”。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成立荆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2 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2.1 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方面,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转变还不够,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方式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要求,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有些改革虽然在推进,但推进的速度不快,亮点也不多。另一方面,多数农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感到茫然,对种养殖结构调整普遍感觉无从下手,信心不足。

2.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荆州市农业技术高层次人才依然匮乏,尚未建立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荆州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因人才、研发条件等因素限制,显得创新能力不足,而相关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由于没有根本形成利益共享、分享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导致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程度不高,没有充分体现科技发展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2.3 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目前,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民打工创收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政策助农增收的边际效应递减,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依然较小。

2.4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融合不健全

当前,荆州市农业细分产业多、分布散,农业企业“小、散、杂”,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尚未形成一条配套完整、关系紧密、特色突出的产业链。虽然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较大,但是大多为粗加工,精深加工不够,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且与互联网的对接程度不高,中间环节多,导致质量控制难,成本高,利润低。此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足,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

2.5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结构有待改善

荆州作为农业大市,水稻、油菜籽、水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全省地市前列,但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很少。高端、特色农产品面积不大、产量不高、生产能力不足,部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不全、草食畜禽占畜牧业比重偏低、水产健康养殖与特色水产品种养殖规模不大。虽然蔬菜种植面积有了大幅度增加,但蔬菜产品供应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未消除,上述问题制约着荆州市蔬菜产业的发展。

2.6 农产品加工业增速放缓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周转资金困难等问题,经济效益下降,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完成全年农产品加工目标值压力较大。2016年,荆州区、江陵县、监利县3个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值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荆州区甚至出现负增长(-9.91%)。全市前30强龙头企业平均增幅3.38%,低于去年平均增幅的15.87%。

2.7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工业产品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农业或农村废弃物。以监利县为例,农业化肥施用量平均约25.5kg/666.7m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发达国家15kg/666.7m2的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安全上限,而农药施用量也不低,全县年农药施用量平均1.45kg/666.7m2,利用率仅有30%。

3 荆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思想认识

首先,政府从事农业经济相关工作的公职人员,除了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农业供侧结构性改革的文件,积极落实各级政府相关农业政策,还应做好对农民的宣讲工作,使农民改变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3.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

主攻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齐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和养殖业领域农业机械化短板。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4]。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工艺的研发,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出台激励措施,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全面推广生态循环技术,促进清洁生产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农技研究、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推广普及优良品种、全程保优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高产高效模式等实用技术。

3.3 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融合

通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荆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由此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基础上,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出台特色产业支持政策措施。重点推广特色优质农作物品种、特色水产和特色草食畜禽养殖品种。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特色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工程;结合草食畜牧业发展,推广粮经饲统筹模式,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立足荆州本地品牌资源,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大力发展监利大米、洪湖河蟹、江陵红米、桃花山鸡蛋、荆州麻鸭、松滋鸡、公安牛肉等特色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充分利用荆州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大力推进优质藕带、葡萄、雷竹笋、柑橘、梨、桃等特色农业发展。按照“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形成地理标志申报梯队。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以“荆楚味道”农产品公共品牌为重点,加强农业精品名牌建设,鼓励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省级名牌,提高知名度,打造家喻户晓的优质农产品拳头品牌。

3.4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应依据荆州市农产品优势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依托荆州市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通过鼓励招商引资、兼并重组等政策,打造一批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具备领军地位的龙头企业集团,形成粮食、油菜、水产等多个产业集群。力争粮食、油料、棉纺、水产、畜禽、林纸、果蔬、饲料加工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进入湖北省前十强。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反哺和带动作用,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把荆州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3.5 树立生态理念,发展绿色农业

长期以来,低效低质的掠夺式农业资源开发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和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向可持续发展[5]。建议成立专门政府机构,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监管,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补贴方式提高农民对低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率,最终解决荆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猜你喜欢
荆州市结构性供给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荆州市关工委走访慰问全市“五老”代表
下一代英才(2023年2期)2023-04-20 03:30:47
捉迷藏比赛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 12:47:40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