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容,谭俊波
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已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生活水平以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加大了环保力度,并采取必要措施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常被忽视,导致环境问题尤为尖锐。为了改善环境问题,政府推出多项环保政策,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寻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之下,环境保护才能取得最大效果。环境会计在此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环境会计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记录和报告。企业环境报告要求对相关环境信息进行必要的披露与评估。该披露可以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防治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环境会计在我国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境会计不甚了解。因此,企业核算常忽略自身造成的环境问题,相关的环境信息也基本不从会计角度予以披露。我国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稀少,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尽管我国有些企业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但大都流于表面[1]。综上所述,企业如何有效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与国外相比,我国环境会计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并且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导致环境会计在我国尚未普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尚未建立[2]。当前,在我国颁布的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一部关于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环境会计仅在相关规定中略有涉及。并且,即使有相关准则或规定具体要求了环境会计的内容或形式,但由于不具备强制性,大部分企业执行力差。
近年,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并实施了许多举措来缓解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之下,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日益上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0%左右的企业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相较以往,披露企业的比例上升了近40%。另外,不同行业的披露比例相差也极为悬殊。其中,重污染行业有60%的企业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非重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只有20%左右。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较少,导致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呈现出多样化[3]。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有企业环境报告、企业年度报告、企业内部会议报告、企业会计报表中的附注和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会议文件。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通过在会计报表的附注对环境会计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只有极少部分企业采用独立的环境报告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采取文字描述的形式,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环境信息资料缺乏可靠数据支撑,信息可比性较差。即使以定性描述方式为主,描述也十分笼统,缺乏必要的解释说明,且存在没有附加时期等问题。因此,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实用性,不能满足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使用率低[4]。
我国环境会计起步晚、发展慢,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探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并不了解,导致企业的披露信息内容混乱、形式多样,使用者难以找到有效信息。具体表现为:披露内容套话居多,实质性内容少,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披露的形式多样,出具环境报告的企业少,大部分企业通过会计报表的附注简单提及环境问题,没有对环境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除此之外,企业披露的信息基本上是对本企业有利的,依靠这些信息企业向社会公众说明自身承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环境会计信息中不利于企业的部分被隐藏,可信度降低。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未作出强制性规定,导致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随意性强,可靠性弱,使用率低。并且,我国大部分企业以年度报告或会计报表的附注形式披露环境信息,而年度报告或会计报表一般在年度结束后3~4个月公布,环境会计信息时效性差。只有及时了解环境信息,才能及时处理环境危害。年度报告和会计报表都只披露当年的环境信息,且每年披露的环境信息可能是不同类别的。比如,上一年披露的信息是企业购买了某种环保设备的支出和企业支付的绿化费用,而不会披露今年环保设备的后续支出以及绿化费用。
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基本上是过去的信息,例如企业当年购买环保设备的费用、已经支付的排污费、绿化费等。这些历史信息虽然可以反映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但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影响微小。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如某个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或在环保方面进行的投资等均未披露。并且,企业披露的信息大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少数据支持,削弱了环境会计最重要的作用,无法正确评估环境绩效以及对财务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大多持随意敷衍的态度,往往只在年度报告、会计报表、内部工作报告中简单提及,所提及的内容和报告中的披露位置也十分随意,没有固定形式。因此,披露的环境信息不连贯、缺乏系统性。即使企业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具了环境会计报告,但由于我国环境会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企业出具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差异巨大。同一企业不同年度出具的环境会计报告也存在很大差别,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难以在报告中找到有用信息进行评价并作出决策。
环境会计在我国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无法指导实践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开展。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意识十分淡薄,仅有大企业的高端人才对环境会计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对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从未涉猎,严重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与发展。因此,我国不仅应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还应加大环境会计理论的宣传力度,让环境会计理论得以普及,尽快进入公众视野。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已趋于成熟,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让理论研究少走弯路,进一步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体系不够成熟,各个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十分淡薄。但近年来,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原因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等。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立法,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运用强制手段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现在更多企业工作之中。一方面,加强立法,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各方面予以完善。例如,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定统一的标准,使企业有据可依,特别是一些特殊事项的处理需作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才能专业化,增强其可信度。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工作。设立监管部门,以防企业披露过于随意,只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惩罚。
为了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十分必要。但是,我国有关环境会计的审计程序规定寥寥无几,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会计信息时缺乏依据,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难以确定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全面。因此,必须制定和完善环境会计的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规定应包括企业是否设立环保资金及其使用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排污费、绿化费等环保费用是否及时上交等。我国缺少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审计准则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一些规定,制定适用于我国的审计准则,以此来确保信息的真实、客观。
环境会计工作能否快速开展,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扩充其知识储备,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首先,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培训。在大学中开设环境会计课程,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理论学习,增加学生对环境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其次,企业必须定期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最后,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其认识环境会计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环境会计在中国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政府作出努力,也需企业与公众共同参与。政府除了出台法律对环境会计进行强制性指导外,还需大力开展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和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要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环境会计工作在企业顺利开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可以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有效监督,让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需求。
[1]孙煊卿.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探析[D].安徽:安徽财经大学,2016.
[2]王雪婷.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3]熊忱.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湖北大学,2015.
[4]崔雅文.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