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2018-03-19 15:13张艳沈惟维
关键词:铜陵市信贷金融

张艳,沈惟维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中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任务,发展绿色金融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铜陵市绿色金融发展概况

安徽省铜陵市是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绿色发展任务尤为艰巨。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铜陵市经过积极争取,先后成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第二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铜陵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铜陵市积极建设生态铜陵,明确了“6356”行动计划,力图打造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生态城市“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系统,并整合地方政策,设立“1+4”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加强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非税收入等多方配套,形成与国家和省政策有效衔接、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近年来,铜陵市依托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示范创建城市等政策平台,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市转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3年以后连续4年被评定为优秀等级,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是唯一取得该成就的城市。

(一)强化绿色信贷政策指导

早在2012年,铜陵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构建信贷“绿色通道”,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授信管理制度来支持企业转型发展。2015年,铜陵市编制的《铜陵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绿色信贷,重点围绕全市供给侧改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铜陵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制度保障

近年来,铜陵市建立了采集环境保护违法信息,实施绿色信贷的工作协调机制。环保部门对企业实行绿、蓝、黄、红挂牌公示制度,按年对全市工业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价,并采集至征信系统。2016年,铜陵市征信系统共采集各类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和环境保护违法信息1 000余条。同时,原市环境保护局还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及时获取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安全生产等信息,定期通过“金融超市”政银企平台传导给相关银行,为金融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信息支持。

(三)建立绿色金融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

2016年,铜陵市根据辖区内经济社会、绿色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从金融机构、地区经济及环保要求3个层面构建起由22个子项组成的监测指标体系,定量监测辖区内绿色金融发展状况。此外,市政府与原市环境保护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共享。通过构建绿色金融监测指标,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直接清晰地定量测度和描述,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奖惩措施,激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行业,积极帮助传统企业节能改造,提供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政府还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力促绿色金融指标监测产生实际效果。将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与“绿色金融”挂钩,发挥货币政策定向微调功能。例如:对绿色金融发展较快、推进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优惠;在发放小微和涉农贷款时将环保达标作为重要因素,对环保不达标的项目进行限额控制,并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和综合评价中。

(四)推动绿色企业多元化融资

一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铜陵有色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55亿元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项目。铜陵大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批发行全国第一支由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其金额达15亿元。2017年4月,铜陵发展投资集团获批发行12亿元绿色债券用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项目。二是创新绿色信贷产品。辖区内商业银行推出的铜回收拆解企业增值税退税权质押贷款业务,累计向铜回收拆解企业发放贷款1亿元。政银联动推出的“4321”银政担和税融通信贷产品,今年以来共投放贷款24亿元,推动铜加工产业向“高、深、精、尖”方向发展。三是着手开展碳金融工作。碳金融是指由《京都协议书》倡导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涵盖大气污染物碳排放交易、水污染物排放交易以及碳排放交易,其中碳排放交易发展最快。目前,铜陵市根据国家和安徽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准备工作。

(五)转变银行信贷经营理念

推动商业银行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在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新增,加大对落后产能项目、低端制造等信贷退出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倡导绿色信贷,支持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1]。辖区内金融机构对高污染企业铜陵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停放贷款,并收回已发放的贷款500万元;建设银行铜陵市分行将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信贷业务的新增长点,先后支持迪诺环保年产1.0×105t脱硝催化剂、莱德电子LED芯片、外延片等项目。

二、铜陵市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做法及其成效

(一)地方政府

1.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2013年8月,铜陵市出台了《关于推进铜陵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有序展开。第一阶段:2013年,全市企业参保数不少于应保企业总数的30%;第二阶段:2014年,全市企业参保数达到应保企业总数的60%以上;第三阶段:2015年,全市企业参保数达到应保企业总数的100%。

2.积极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建立重点企业或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对全市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5个行业2011—2014年年耗能5 000 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实行网上填报。二是组织县区和重点企业进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培训,提高全市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全市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企业2011—2015年碳排放核查工作。四是组织全市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培训活动,与北京中碳未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联合举办了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培训班,对全市年耗能5 000 t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中负责能源或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发行全国第一支由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

铜陵市抓住2015年国务院大督查中给予我市发行企业绿色债券的绿色通道机遇,建立了企业债券谋划申报推进情况每周专报制度。2016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铜陵大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绿色债券,同意该公司作为发行人非公开发行绿色债券不超过15亿元。该项债券是全国第一支由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铜陵大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所筹资金中,7.8亿元用于铜陵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循环化改造项目,3.75亿元用于铜陵经济开发区海绵城市项目,3.4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债券期限5年,采用固定利率形式,单利按年计息。

4.获准发行全国首支绿色创投债券

2017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12亿元巨额绿色债券,支持其以股权投资方式进行运作,这项资金将全部用于铜陵铜发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绿色创投债券是安徽省企业债券的创新品种,对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决融资约束有重要作用。

(二)金融监管

1.建立绿色金融专项统计制度

2016年,铜陵市以转型升级为发展契机,依托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示范创建城市等政策平台,将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结合在一起,构建绿色金融监测指标,以期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辖区内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积极推动辖区内绿色金融发展。201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区支行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原市环境保护局、市统计局等部门召开全市绿色金融监测动员大会,建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经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3个方面,涉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单位GDP碳排放、单位GDP能源消耗、绿色信贷贴息资金规模、绿色信贷贴息占总贴息比重、企业投保环责险保费补贴、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信贷业务、“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22个指标。下一步拟将和市金融办联合出台《铜陵市绿色金融专项统计制度》。

2.实施绿色金融绩效考核

铜陵市以1年为期,对银行机构进行指标监测并对此结果进行绿色金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当年银行机构的综合评价,向社会公众通报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为A等的银行机构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以及新设机构开业管理、银行间市场准入等工作中予以优先办理。

3.建立环保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区支行拟与原市环保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建立环保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原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每年度向人民银行提供节能环保企业名单以及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级,人民银行将相关企业名单及评级结果共享至辖区内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对不同环境信用评价等级企业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

(三)金融机构

在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目前辖区内各金融机构均明确了绿色信贷作为优先支持类行业,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作为压缩退出类行业,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授信实行一票否决。截至2017年9月末,铜陵市本外币各项贷款总额为1 020.134 5亿元,较年初新增48.95亿元,同比增长8.26%。其中,绿色信贷业务余额为118.04亿元,较年初新增16.87亿元,同比增长41.80%,不良贷款为1.98亿元;“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为37.76亿元,较年初新增5.19亿元,同比减少37.52%,没有不良贷款。例如,枞阳农商银行积极支持环境保护技术型企业。安徽启东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型燃气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型企业。“启东”新型油气化发生装置是利用油气田、炼油厂的伴生副产物能源转化为新型燃气的综合利用技术,该新型燃气能为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采暖用气提供安全稳定的专属气源,可以提供全新的热能解决方案。该公司今年与江苏申洲毛纺有限公司、安徽闳达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成套设备购销协议,急需大量采购原材料投入生产,7月份向枞阳农商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枞阳农商银行认为该客户信用状况良好,经营状况稳定,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属于绿色信贷支持范畴,授信800万元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发展生产。

三、铜陵市在绿色金融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激励机制缺失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绿色信贷在推进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信贷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2]。绿色信贷的政策激励机制不足,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环保、循环产业等不确定性较大,风险管控困难,而又没有财政贴息等补偿政策,制约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绿色企业收益低风险高,且缺乏传统抵押担保措施

节能服务企业规模小、资产轻、技术高、毛利高,资金回收周期较长,有融资需求,但缺乏银行传统授信要求的抵押担保品,与传统产业相比较绿色产业存在着较多不确定性[3]。绿色信贷业务中很多是中长期项目,如新能源、污水和固废处理等融资期限需求一般较长,过程中资金使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银行有时会面临还款来源无法及时落实的风险。贷款期限错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三)绿色信贷产品品种较少,创新能力不足

我市绿色信贷产品种类较少,主要针对大型企业,缺乏适合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品种,而且同质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绿色信贷对银行业绩的贡献较小,银行重视不够,缺乏创新研发的动力,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实中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信贷的理念了解甚少,银行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四)绿色信贷执行及监管实施难度较大

绿色信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现实约束不得不依据环境评价结果,但环境评价提供的信息有限,结论一般都是可行。一些污染防治程序也流于形式,银行很难有效利用相关信息作出合理评价,且难以控制其运行风险并真正履行环保监督责任及义务。人民银行在监管过程中困难重重,绿色信贷评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配合,政策导向效果不明显。

四、铜陵市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一)清楚定义绿色金融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中国缺乏完整、统一、明确的绿色金融概念框架以及详细定义,导致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建议明确绿色金融类概念框架及相互间的关系,如非“两高一资”行业,战略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等。此外,各商业银行出于对“绿色信贷”内涵、外延的不同理解采取了不同的信贷政策执行标准,不仅导致数据统计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具体业务的开展[4]。建议规范执行标准,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

(二)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

中国现有绿色金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主体主要是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从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性考虑,建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层级最高的绿色金融法律,形成逻辑缜密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环境污染者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促使企业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金融机构更好地督促客户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

绿色金融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多个主管部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国绿色金融在实施中相关部门协作不力,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因此,要落实保障机制,加强环保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加企业环境违规成本,继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数据库。实行双向流动的信息共享机制,要求环保部门向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金融监管机构要向环保部门共享污染企业的信贷等信息,促进环保部门加强监督职能,增进部门间的互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四)相关配套政策须充分

配套政策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刺激社会对绿色经济投融资和环境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二是改善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得绿色金融的开展建立在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基础上,激发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绿色金融业务的效率[5]。建议把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门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发挥针对金融机构经营绿色金融业务所实施的财税激励政策作用,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对绿色保险实施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

(五)发展均衡的绿色金融市场服务体系

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主要由银行信贷主导,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也更偏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政策支持体系也比较薄弱。建议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开发绿色融资租赁、碳金融产品、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产品,培育环境风险评估、损失鉴定等专业绿色金融服务机构。

[1]吴婷婷,肖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南金融,2018(1).

[2]郑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

[3]王修华,刘娜.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J].理论探索,2016(4).

[4]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1).

[5]张平淡.绿色金融的探索与发展[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1).

猜你喜欢
铜陵市信贷金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铜陵市居民分项收入结构优化研究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闹钟同时罢工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