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封锁轰炸”及国民政府的应对

2018-03-19 15:02
关键词:滇缅公路封锁防空

向 倩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目前学界对滇缅交通线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主要集中在滇缅线的开辟及战略意义方面,对日军轰炸暴行的研究又集中于都市轰炸方面,研究日军轰炸交通的成果很少。在直接关于日军轰炸滇缅线的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仅有两篇论文*两文分别是:朱海嘉的《封锁与毁灭: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轰炸滇缅公路论述》,刊载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雷娟利的《侵华日军滇西无差别战略轰炸考(1940-1944年)》,刊载于《历史教学》2017年第8期。。这两篇论文主要从国内视野对日军轰炸滇缅公路的基本史实以及轰炸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日军的战略企图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举措研究尚不足。本文拟将日军对滇缅线的轰炸行为置于日军对华国际交通封锁的整体战略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野下分析日军轰炸滇缅国际交通线战略的演变,并根据轰炸的基本史实分析其特点,同时探讨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通过研究中日双方为争夺滇缅交通而进行的封锁与反封锁、轰炸与反轰炸斗争,进一步揭露日军侵华的阴谋,以丰富战时交通史、日军轰炸暴行史研究。

一、日军全面侵华与封锁滇缅国际交通战略部署

(一)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战略地位

滇缅国际交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重庆—昆明—仰光的航空线于1937年11月开通。滇缅铁路自1938年动工,但进展缓慢,1942年缅甸沦陷后,滇缅铁路工程流产于无形。滇缅公路分东西两段,东段即下关以东经楚雄、禄丰、安宁而达昆明的滇西公路,1935年12月通车;西段即下关以西经永平、保山、龙陵、潞西、畹町,再出境与缅甸边境路线相接,西段于1937年11月动工,1938年8月全线通车。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中日双方国力悬殊,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援抗战,国民政府的国防交通备战不足,国内交通建设颇见成效,但“于国际通路,初未顾及”[1]。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沿海对外交通迅速沦陷,仅存的几条国际通道华南线、西北线、桂越线和滇越线亦相继中断,中国对外交通出现前所未有的困窘。援华物资不能及时运入,中国外贸物资难以顺利出口。不仅如此,随着国土沦丧,华北、华东、华南战略资源要地丢失,加剧了国内资源的匮乏,大大削弱了中国的抗战力。这时,作为唯一对外联络通道的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战略地位凸显。

尤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印缅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要基地,缅甸地处太平洋和欧洲战场的连接部,中国又牵制了日本90%以上的兵力,连接中缅之间的滇缅线一跃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国际交通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美国希望通过滇缅路运送援华物资,增强中国的抗战力,从而牵制日本在太平洋西岸的兵力;英国希望确保缅甸,保障英属印度;日本希望攻占缅甸,切断中缅援华补给线,动摇中国抗战意志,同时实现“南进”,与德国会师中东。滇缅国际交通线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输血线,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缓解压力的生命线。

(二)日军封锁滇缅国际交通的战略演变

鉴于国际交通的重要战略意义,日军从战争开始就着手对华进行交通封锁。日军对华国际交通封锁战略是整个侵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交通线的轰炸则是为达成这一战略服务的。日军为封锁滇缅国际交通,进行了周密部署,封锁战略亦随着战局的演变、国际关系的变化而步步推进。

战争初期,日军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对沿海港口实施封锁。1937年8月25日和9月5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先后两次宣布封锁沿海港口,将北起秦皇岛、南至北海港几乎全部中国海岸予以封锁[2]。1938年10月,日军先后攻占了武汉和广州,切断了当时最大的国际交通线,即广九—粤汉线。

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启新一轮的交通封锁,对滇缅国际交通的战略封锁正式展开。1938年11月30日,日本御前会议发布《调整日华关系新方针》。根据方针,大本营决定“为使蒋氏屈服,决定采取一边离间国民政府之政治谋略,一边在战略指导上巩固占领地区之治安,努力对占领地外围之敌部队加以局部攻势,以击溃其战力,并轰炸重庆、成都、兰州等中国内陆之政略与战略要地外,藉海上封锁等阻绝残存之对外联络线,特别是切断来自列强之军援路线。”[3]156值得注意的是,航空部队作战方针由直接支援地面作战为主转变为战略与政略性要地攻击为主,航空作战已然成为日军内地进攻的主要策略。为此,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策划了五次内陆攻击,西北国际交通遭到数十次轰炸。1938年12月2日,大本营下达“大陆指第345号”,其中《有关航空之陆海军中央协定》规定,由海军航空部队对华南地区进行航空战略与政略性航空作战[3]159。由于海军飞机续航不足,为攻击中越、滇缅国际交通,日军先后攻占了海南岛和南宁,作为前进基地,最后占领法属越南,直接威胁缅甸。

1939年1月19日,大本营下达了占领海南岛的“大陆命第265号”,“大本营为建立对华南航空作战和封锁作战基地,企图攻略海南岛要冲”[4]。2月,海南岛被占领。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注重利用国际形势来解决中国问题。10月,日本利用英法陷入欧洲大战、无暇东顾之机,下达了攻占南宁的命令,目的在于“直接切断沿南宁—龙州敌补给联络路线,并强化切断沿滇越铁路及滇缅公路敌补给联络路线”[5]499。 11月,日军攻陷南宁,切断了桂越线,将轰炸滇越、滇缅两线的前进基地又向前推进了一步。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后,日军进驻法属印支,彻底中断了滇越铁路。日军乘势向英国施压,7月17日,英日签订《有田—克莱琪协定》,关闭滇缅路3个月,禁止运输武器、弹药及铁道材料。滇缅路重开前夕,日军在河内组成滇缅路封锁委员会,并准备100余架飞机,伺机对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功果桥等地实施轰炸。

1941年1月16日,大本营陆军部制定《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进一步强化交通封锁,“在整个期间,力图从地、海面及空中加强封锁。切断法属印支路线,破坏滇缅公路,兼用以海军封锁海面、陆军封锁海港作战等方法,加强对华经济压迫”[5]613,更加明确强调从海陆空全方位对华封锁战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速实施“南进”,1942年4月,日军攻占缅甸,切断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日军参谋总长亦表示:“在太平洋战争的形势下,帝国的战略态势本身即已形成封锁态势,对美英开战前所规划的经济封锁的目的已达十之八九。”[6]至此,日军完成了对华国际交通的全面封锁。5月,中美联合开辟了“驼峰航线”作为国际对外联络通道,但这条路线艰险无比,空运运量也有限,中国抗战进入了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

二、日军轰炸滇缅国际交通线的过程及特点

(一)日军轰炸滇缅国际交通线的作战部队及进袭路线

轰炸滇缅线主要由日本海军负责,1940年9月下旬日军进驻法属越南北部后,着手整建海军航空部队,10月15日,第15航空队(中攻27、零战7架)进驻河内,准备对滇缅路实施攻击。11月,第15航空队撤回国内,12月由高雄航空队(中攻12架等)继任[3]276。1941年3月11日,独立飞行第18中队及飞行第60战队调驻越南北部[3]278,负责轰炸滇缅公路。日机袭击滇缅路的航线可分两路:一是由河内起飞经由河口、屏边,沿元江流域进扰滇缅路沿线[7];二是由河内起飞,沿滇越铁路北上,经昆明折而西,沿滇缅公路进袭安宁、下关、功果桥、保山、惠通桥等地[8]。

(二)日军轰炸滇缅国际交通线的过程

1938年8月31日滇缅路通车后,日军想方设法破坏,但由于日本最近的海军飞行基地在涠洲岛,攻击滇缅线战线过长,飞机续航不足,轰炸滇缅线有心无力,只能通过外交方式向英国施压。1940年9月日军侵占越南后,中越线被切断成定局,且日军获得河内作为前进基地,旋即着手轰炸滇缅路。笔者根据搜集的大量档案资料、报刊、地方志、论著等史料,将日军对滇缅公路的轰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8年8月31日—1940年10月17日,自滇缅路通车至英国封闭滇缅路,为零星轰炸阶段,主要是对昆明的轰炸。这一时期,日机轰炸的重点在桂越线和滇越线,对滇缅线主要是通过外交手段向英国施压,轰炸只集中于昆明[9]3。

第二阶段,1940年10月18日—1941年2月底,为以沿线桥梁为重点的战略轰炸阶段。滇缅路要穿越横断山、怒山、高黎贡山三座大山和怒江、澜沧江、漾濞江三条大江及数条小河。沿线桥梁往往是沟通“天堑”的咽喉所在,日军正是看准了这一点,1940年10月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进驻河内时,大本营命令其“攻击之主要目标为萨尔温江上游之惠通桥、湄公河上游之功果桥”[3]276。 10月18日滇缅路重开数小时之后,日军即派36架日机前来轰炸滇缅路,结果误将澜沧江上的飞龙桥当成功果桥,投弹百余枚[9]235。10月20日日机27架再次轰炸功果桥,主索被碎片削断2股,原人行铁桥铁链被碎片打断,桥面倾斜[10]。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日机共出动22批401架次侦察及轰炸功果桥、惠通桥,共投弹1 000余枚[11],造成多次交通中断。

第三阶段,1941年3月—1942年5月底,为以滇缅路沿线交通枢纽城市为重点的政略轰炸阶段。日军频繁轰炸滇缅国际交通沿线的物资中转基地昆明、保山、祥云等城镇,丧心病狂,投下霍乱细菌弹,残害无辜生命,造成滇西数十万人惨遭荼毒。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中国守军奉命炸毁惠通桥,滇缅国际交通彻底阻断。此后日军仍派飞机偶尔在滇缅路袭扰,但滇缅公路不再具有国际运输的作用。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之后,滇缅公路作为中印公路的内运路线再次被赋予国际运输的功能,但1945年滇省无敌机轰炸。所以,本文研究内容的时间限定在1938年8月31日—1942年5月。

(三)日军轰炸滇缅国际交通线的特点

日军轰炸最严重的时段在1940年和1941年,轰炸的主要目标是交通枢纽和桥梁,其中昆明、保山、祥云是受轰炸最严重的城镇。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昆明被炸高达41次、保山17次、祥云11次,日机轰炸功果桥16次、惠通桥6次[12]。

采用先侦察后轰炸战术。一是敌机侦察桥梁上空的天气情况,滇缅路沿线山高谷深,气候条件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轰炸的难度。日军不得不承认“试想在高度约3 000公尺以上重叠之高山,云层密布,对于能见度不佳之谷底桥梁目标实施轰炸实非一件易事”[3]278。二是敌机到保山、祥云等地机场侦察,以防遭到中国空军拦击,尤以1940年11月14日,1941年1月5日、1月23日、1月29日、2月7日、2月21日、2月22日、2月27日、5月11日的轰炸最为典型。

投放细菌弹,实施无差别轰炸。1942年日本大本营颁布《昭和十七年“保号”指导计划》,决定当年6月开始以昆明为细菌战首要攻击目标。由于日军攻占缅甸,遂提前在5月实施计划。首先遭到荼毒的是昆明和保山,据731部队成员上野某的笔供:“在昆明方面使用细菌炸弹时,731的飞机被击落,驾驶员柳濑大尉战死。”[13]205在保山“五四”“五五”大轰炸中,日军投下了大量霍乱细菌弹。霍乱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此次保山霍乱大流行,死亡六万余人,约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13]205-206,后蔓延到滇缅路沿线的施甸、顺宁、昌宁、龙陵、楚雄、大理等地。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云南省共有56个县市发生了霍乱,患病人数至少在12万人以上,死亡人数达9万人以上”[13]207,为祸甚烈,实属空前。

三、国民政府的应对举措

(一)建立和完善防空体系,应对敌机空袭

组织防空部队作战。滇缅国际交通沿线的防空部队包括空军和地面高射炮部队。滇缅线中国境内的防空除中国空军外,主要力量是陈纳德领导的美国志愿航空队,缅甸境内由英国皇家空军负责。在西南地区,中国空军主力为驱逐、轰炸两大队,驱逐机两大队由E—15两中队以及P—40中队共八中队编成,轰炸机两大队由新SB六中队编成[14]。美国志愿航空队于1941年8月成立,任务是协助英国皇家空军保卫仰光,保卫中国西南后方和滇缅公路[15]。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美国志愿航空队共作战100余次,击落敌机284余架*击落敌机数量有几种说法:一是陈纳德本人的说法,摧毁299架日机,志愿队损失73架,牺牲20余人;二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是284架;三是根据飞行员每击毁l架日机,中国政府付给500美元奖金,共支付了146 999.87美元,平均数字是279架飞机;四是击毁1 200架,可能击毁700架。参见:徐康明、刘莲芬著《飞越“驼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略空运》,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为加强地面防空部队部署,1941年10月中旬,蒋介石特派防空学校教育长黄镇球赴滇缅路沿线视察。经过一月有余的视察,黄镇球将功果、惠通二桥作为首要防护目标,在惠通桥附近增防三七炮两门,合计该桥有“三七炮两门,二公分高射炮十门,七九高射机枪四十挺”。功果桥附近地形复杂,三七炮等大型重武器不能进入,“故只能使用轻便之防空兵器”[16];其次为沿路各要点防空及随车押运游击,在芒市和遮放等仓储重地部署从滇越路抽调的七九高射机枪14挺[16]。地面防空火力的布置使得敌机不敢低飞投弹。

构建防空情报网。滇缅公路的防空情报网是在云南省防空司令部、西南运输处和滇缅公路运输局等单位共同努力下构建起来的。“关于充实防空情报,滇缅路防空部队正在积极设置滇缅线防空监视哨,云南省防空司令部也在积极设置滇西防空情报网,而西南运输处和滇缅公路局则已经在××、××、××三处各加设无线电台一座,专员管理防空情报的责任。”[17](为保密起见,原文隐去了具体地点)黄镇球视察滇缅公路后认为“现滇缅路受敌空袭频繁,则对西南方面情报,急待充实”,于是立即着手“调航空委员会中央情报所新成立之无线电台21座,即令出发滇省”,并“统制在滇所有西南运输处、航空学校、防部、滇缅公路、滇缅铁路之电台,划为防空情报之用,由防部召集会议,规定所有电台之统一波长及字号,并限于每日自上午六时起至下午四时止,专为防空情报,不准作其他通讯使用”[16]。构建严密的情报通信网络有利于中国方面掌握敌机动态,为空军迎战准备和组织民众疏散赢得了宝贵时间,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加强交通线沿途警备。滇缅国际交通线地处滇西,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复杂,日本常派特务或收买汉奸从事破坏活动。有的在桥梁、仓库等战略要地附近利用反光镜、释放烟雾、放火烧山为日机指引目标。为加强警备,1941年4月7日,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拟具《对敌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滇缅路之对策》,要求滇缅路各有关防空及运输工程机关部队等分别予以实施。根据对策,除在沿线部署防空部队外,还要密切检查居民和来往行人、员工的行动,以防止间谍混入[18]。警备部队驻扎在公路旁侧两公里以外区域,以免妨碍交通,警备的重点区域是桥梁,采取分段巡逻的方式警备[19]。

实施车辆管制。1940年11月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召开了滇缅线紧急抢运物资行车会议,讨论滇缅路车辆行驶应付敌机袭击的各项办法。在车辆通行时间及车距上,自上午9时至下午3时,滇缅路功果、惠通、漾濞三桥4公里以内禁止车辆通行,4公里以外,每车距离至少3公尺[20]。如此一来,通车时间大为减少,影响运量,且夜间运输危险性极大,遂调整为“空袭时,疏散车辆仍多连接停靠,两车距离不及1公尺,行车时间仅功果惠通二桥自上午9时至下午3时禁止通车,其余路线则仍照常通车”[21]。如遇阴雨天气,则由滇缅路局酌情变通。此外,还实行牌照管制,伪装车辆桥梁等。加强车辆管制不仅减轻了运输负担,而且有利于组织疏散。国民政府还在交通沿线建筑防空壕、防空洞、地下室等防空设施,地下室配备电话、通气机、防毒面具等,为员工躲避空袭及临时办公之用。

(二)组织抢修大队,随炸随修

根据1938年8月21日颁行的《军事委员会公路桥梁抢修办法》规定,公路桥梁附近应准备木料铁件等器材,以备破坏时立即修复;根据桥梁长度预备相应数量船只搭建浮桥,以供载重汽车通行;船只不敷搭建浮桥时,增建临时码头,接通原有公路;同时应设桥工队、飞班分段,驻扎于公路沿线,等等[22]。滇缅公路当局在沿线设置了7个工程段及所属26个分段,每个分段设2个养护道班,每班配道班工22人,重要桥梁设护桥工程队。每年雨季还设抢修飞班,每班亦有22人,由当地民工组成[23]142。1940年11月5日在功果桥被炸后,永平第四工程段抢修队长黄渭泉设计了一种利用汽油桶搭建的浮桥,后又设计了一种用10只小船连成的浮桥。在惠通桥被炸断后,抢修工人用两艘72只油桶组成的尖头船搭成浮桥,两船之间净距2米,并用方木梁板组成桥面,可供载重车辆通行[23]144。1941年1月23日,试渡成功。初为人力摆渡,每日只渡80辆,后经不断改进,最高可渡235辆[23]145。据《功果惠通两桥空袭抢修记录表》显示,两桥虽遭20余次之轰炸,均能随炸随修,总计仅阻车13日10小时又15分钟[24]。

(三)联合英美等国,呼吁国际社会援华制日

国民政府深知要制止日军的轰炸,必定要充分利用国际形势,揭露日本“南进”野心,使欧美国家认识到滇缅交通与其远东利益密切相关,从而推动国际社会共同保卫滇缅国际交通。

国民政府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美国,1939年7月20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请求制日援华。提出制裁日本的对策:一是绝对禁止对日输出军用材料与军用品,而以钢铁与煤油为最;二是禁止日本重要物品之输入,增加日本物品之进口税率,一如对德国物品之办法;三是不许日本船只使用特种商港[25]。滇缅路重开当日,蒋介石接见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再次请求美国加紧援华:“倘滇缅路因敌机狂炸而中断,则贵国虽有援我之热忱,货运无途,亦将束手……余愿于交通线未断之前,能得大量飞机运入我国。中国每年需飞机五百至一千架,于交通未断以前三个月中,望先送达五百架。敝国更希望贵国之空军志愿人员,能来华助战也。”[26]几经努力,美国逐渐放弃了“孤立主义”,7月25日宣布了对日禁运汽油与废铁,次日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同时加大了援华力度。1941年7月10日,经罗斯福首肯,由110名飞行员和150名左右的机械师、地勤人员组成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来华参战[27]。此外,援华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941年5月—1942年4月,美国运入中国的租借法案物资有110 864吨。其中运输车辆占30.2%、兵工器材占22.2%、铁路器材占17.4%,分别位列前三,军火只占10.2%,可见中美双方对加强国际交通的重视[28]。为提高运量,美国工程技术官兵还直接参与了改善滇缅线内运路线滇黔线上的咽喉之地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将24道改为21道,同时加固堡坎,增建挡土墙及排水沟等,路况大为改善。

英国是与滇缅线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国家。在太平洋战争之前,英国对日绥靖,对中国呼吁的反应一直比较冷淡,甚至在日本胁迫下关闭了滇缅路。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情况才有所改观。1941年12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与美国业被日本攻击,我等向为良友,现则同对一敌共同奋斗矣。”[29]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高级将领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决定建立保卫缅甸的中英联军统帅部,调中国远征军三个军入缅部署防御,派美国空军协防缅甸和云南。同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该协定是中英美共同保卫滇缅路的政治基础。

日军对滇缅国际交通线及其枢纽城镇的轰炸是实施交通封锁战略的重要步骤,服务于整个侵华大战略。其目的在于中断国际援华路线,动摇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以此从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压迫中国。日军的轰炸造成多次交通中断,迟滞了援华物资的运输,并且造成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后期投放细菌弹,荼毒滇西,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国民政府联合英美等国围绕滇缅国际交通线与日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封锁与反封锁、轰炸与反轰炸作战,最终日军侵华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参考文献:

[1] 张嘉璈.抗战中之交通建设:上:张部长在第二次国民参政会报告[J].抗战与交通,1939(13):253.

[2] 李宝德.抗战时期的中越交通运输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3]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日军对华作战纪要:18:关内陆军航空作战:二[G].李坤海,译.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5.

[4]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M].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北京:中华书局,1991:314.

[5]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上[M].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6] 堀场一雄.日军对华战争指导史[M].王培岚,等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693-694.

[7] 航空委员会防空总监部.民国二十九年度全国空袭状况之检讨[M].[出版地不详]:成城出版社,1941.

[8] 航空委员会防空总监部.民国三十年度全国空袭状况之检讨[M].[出版地不详]:成城出版社,1942.

[9] 云南省图书馆.云南抗战文献史料选编:云南防空:下[G].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10] 云南省课题组.云南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选辑[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446.

[11]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历史简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42-43.

[12] 李学通.国民政府与大后方经济[M]//章伯锋,庄建平.抗日战争:第5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574.

[13] 谢忠厚.日本侵华细菌战报告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14] 西南方面空军作战准备计划及实施办法[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未刊档案,国防部史政局及战史编纂委员会全宗:全宗号七八七,案卷号16853.

[15] 徐康明,刘莲芬.飞越“驼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略空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172.

[16] 黄镇球“滇缅路防空视察报告书”:1941年[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未刊档案,国防部史政局及战史编纂委员会全宗:全宗号七八七,案卷号11453.

[17] 高山.滇缅路怎样防空[J].时事半月刊,1940(3):32-33.

[18] 关于拟具对敌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滇缅路之对策给经济部工矿调整处的训令:1941年4月[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未刊档案,经济部档案:档号00190001012200000037.

[19] 云南省档案局(馆).抗战时期的云南:档案史料汇编[G].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358-359.

[20] 关于饬知滇缅路、功果、惠通等桥禁止车辆通行给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材料库昆明转运站的训令:1940年11月4日[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未刊档案,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档案:档号001900010 11090000104.

[21] 关于饬知滇缅路防空办法乎行车时间训令、函:1941年12月28日[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未刊档案,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档案:档号00190001007570000075.

[22] 重庆市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法规[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2:490.

[23] 下关公路管理总段.大理白族自治州公路志[M].大理:大理州电子印刷厂,1993.

[24] 龚继成,安钟瑞.抗战期中之滇缅公路工程与管理:附表[J].公路月报,1944(4):10.

[25] 蒋委员长自重庆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九国公约之维护、对华物资之援助与欧洲大势对于远东全局之影响三事申述所怀并提出美国当前所可采取之制日援华方法函:1939年7月20日[M]//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外交密档第一卷中美外交:一.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9-10.

[26] 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告以中共阴谋阻碍抗战盼美给予空军与经济之援助以固民心谈话记录:1940年10月18日[M]//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外交密档第一卷中美外交:一.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32.

[27] 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208.

[28] 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M].台北:环球书局,1988:247-248.

[29] 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自重庆上蔣委员长转达邱吉尔首相来电表示英、美常被日本攻击现已同对一敌共同奋斗函:译文:1941年12月9日[M]//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外交密档第三卷中英外交.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74.

猜你喜欢
滇缅公路封锁防空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在被封锁的武汉,他运送的还有希望》新闻谈
关于史迪威及其史迪威公路
二战时期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演变历程钩沉
二战时期英国在整个滇缅公路运输中对日妥协的原因
二战以来三次岛屿封锁作战的战略决策及启示
战后局部战争中的海上封锁作战及启示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