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八骏图》中知识分子“癔症”的精神分析解读

2018-03-19 14:02付兰梅姚武月
关键词:癔症沈从文知识分子

付兰梅,姚武月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1902-1988)受西方人本主义影响至深,专注于探究人性,初涉文坛就接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发现与自己对待人性的看法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一贯主张“一个作品的恰当与否,必需以‘人性’作为准则”[1]68(《小说作者和读者》)。沈从文研究专家凌宇先生也曾经指出:“沈从文生前在一次与笔者的谈话中,曾颇为自得地说:‘我对病态心理学很有研究。’”[2]可以说,精神分析理论几乎贯穿了他整个文学创作过程。

《八骏图》是沈从文作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据统计,学界专门对于《八骏图》的研究文章有十二篇左右,基本上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的。第一,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和“性本能”以及新批评视野下的反讽和隐喻手法对《八骏图》进行阐释,其中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主要从性心理角度和二重性原理对八位教授的病态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进而批判都市文明。第二,将《八骏图》分别与钱钟书的《猫》和鲁迅的《肥皂》进行对比分析。第三,从美学或哲学角度对《八骏图》延伸出的作家和作品意义进行审视和反观。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展示了因本能欲望受压抑而形成的都市知识分子病。笔者尝试从病象、病理、病源和解除病苦的途径四个方面对“八骏”由于压抑本能欲望、无法正视自我而形成的“癔症”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地揭示出小说中呈现的知识分子病,并挖掘出《八骏图》的真正意蕴之所在。

一、知识分子的“癔症”诊断

病象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发烧、呕吐,亦称“病症”、“病状”。《八骏图》中刻画了八位教授,分别是物理教授甲、生物教授乙、道德哲学教授丙、哲学专家丁、西洋文学史教授戊、小说家达士先生、经济学者庚和历史学者辛。《八骏图》中的这八位知识分子得了不同程度的“癔症”,这是一种“精神神经症”,它源于性本能动力。找到“八骏”的“癔症”症状即病象,就可以从中透析出他们的病因并对症下药。

物理教授甲作为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个知识分子,对他并无语言动作的刻画,仅通过房中的布置将其“癔症”进行呈现,从一部《凝雨集》、一部《五百家香艳诗》、一幅半裸体香烟美女画和一瓶保肾丸我们便可了解教授甲饱受本能欲望的折磨,呈现肾虚的症状。正如弗洛伊德所言“癔症患者的症状是情感压抑以后的替代物”[3]36。

教授乙的“癔症”表现是称赞海滩上的美女,并捡拾蚌螺,很有情欲地拂去上面的沙子。

教授丙的病症潜伏深,不宜察觉,但对希腊爱神大理石胴体上凹凸处的寻觅与抚摸则暴露了他的“癔症”。

哲学教授丁善于运用哲学思辨探讨两性关系,他的“癔症”表现为对女性爱而不娶,崇尚爱情保鲜。

教授戊则信奉独身主义,不顺遂的爱情经历使他呈现出对女性没有好感的症状。

经济学者庚正处于热恋中,但并无任何热恋的迹象,“癔症”表现为沉默寡言。

历史学者辛在达士先生未婚妻的眼里是个疯子,与以前完全判若两人,“疯”就是他的病象。

而最后一位达士先生,在给未婚妻的信中,他将在草坪上看到的穿浅黄色旗袍的女人身影写成山上不知名的黄花,更是因为一张纸条而在信中欺骗未婚妻。这就是达士先生呈现出的“癔症”。

以上八位教授各自的病象都一一呈现,既有相同又有差异。

首先,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由于压抑情感,都将“性本能”支配下的正常行为用其他物品代替。比如教授甲用香艳诗和半裸体美女画替代,教授乙对美女的称赞和对蚌螺的抚摸,教授丙对希腊爱神像凹凸处的寻觅等,他们都用不同的代替物来呈现“性本能”压抑后的“癔症”。

不同之处表现在对于女性呈现出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度,一种是对女性的喜爱,另一种是对女性无好感。其实这正是“癔症”呈现的两种表象,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总是可以通过揭示出它特有的对立面——夸张的性渴望和极端的厌恶性来发掘出它的首要因素,从而化解癔症表现出的令人费解的矛盾点。[3]37”

通过对八位教授“癔症”的诊断,我们了解到他们各自“癔症”的症状,并从中分析出他们“癔症”的异同点,为进一步解析知识分子“癔症”的呈现方式及其成因、寻找解决途径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知识分子“癔症”的呈现方式

《八骏图》中的“八骏”各自“癔症”的症状虽不尽相同,呈现“癔症”的方式却也有迹可循。通过“无意识”下的“潜对话”和“白日梦”中的意识流动与联想,知识分子病象得以清晰呈现。

(一)“无意识”下对“潜对话”的捕捉与洞察

“无意识”是指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将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潜在的,但可以自行转化为意识;还有一种是受压抑,不能仅靠自己转变成意识。

这里的“无意识”是一种受压抑的无意识欲望,这种“无意识”只有被某种外在因素激活才能呈现为有意识的病象。

沈从文在《八骏图》里通过达士先生与各位教授的对话与“潜对话”细致地描绘出人物无意识的流动、性欲求的压抑。这里的“潜对话”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言在此,意在彼;另一种是意在此,而言在彼。小说通过捕捉有意识对话下的“无意识”内容,使形成一种言意不一的双声对话,即对话与“潜对话”形式。

生物学教授乙同达士先生到海边散步,看到一队穿着新式浴衣的青年女子迎面走来便说:“真稀奇,这些女子,好像天生就什莫事都不必做,就只那么玩下去,你说是不是?”“上海女子全像不怕冷。”[4]207达士先生没有任何回应,但却问了下面的问题:“你怎不同夫人一块来?家里在河南,在北京?”“家里无土匪倒好。从不回家,其实把太太接出来也不怎莫费事;怎莫不接出来?”[4]208教授乙无应答。这就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潜对话”:“我对这些年轻女子挺感兴趣。”“你是有老婆孩子的人。”这属于言在彼,而意在此。当看到一个穿着红色浴衣、身材丰满高长的女子留下的美丽脚印,便从脚印中拾起一枚闪放珍珠光泽的小小蚌螺壳,很有情欲地拂拭掉上面的沙子,然后说“达士先生,你瞧,海边这个东西真美丽”[4]208实则在说“这些女孩真的很美”,这属于言在此,而意在彼。从对“无意识”下“潜对话”的捕捉,展示出了教授乙对年轻女孩的性冲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无爱婚姻压抑了教授乙的欲望。

道德教授丙与达士先生的谈话是通过一个“精神恋爱”故事引入的,丙教授认为自己已经与恋爱绝缘了,但当看到墙壁上挂的希腊爱神照时,却突然问及达士先生班级里的女孩儿,并极力称赞其漂亮。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对话充分暴露了教授丙并非对爱没有向往,只是还没有接受现时社会道德观的变化。通过“潜对话”下的性欲流动展示了教授丙的癔症。

哲学教授丁与达士先生谈论了理性与感性的问题,主张泛爱主义,运用哲学的诡辩性耍爱情的流氓,从他们之间对话的潜在内涵呈现出教授丁的病。

西洋文史家戊与达士先生讨论女人的问题,他奉行独身主义,对女人又爱又恨,认为女人和家庭是一种无趣味的牵制,这与达士先生的“爱她,得到她。爱她,一切给她”[4]215的理论形成一种“无意识”的“潜对话”,教授戊的癔症得以呈现。

物理教授甲的病象呈现比较直观,性欲的无意识流动通过外界的感官刺激、主观刺激和纯心理刺激外化成一种画面、动作或言语的性欲释放。一部《凝雨集》、一部《五百家香艳诗》和大白麻布蚊帐里的半裸体香烟广告美女画、窗台的红色保肾丸小瓶、一个鱼肝油瓶子、一点头痛膏,运用全景式的广角镜头记录下了教授甲性欲求压抑下的病象。

历史学者辛的病象呈现是通过达士先生与未婚妻媛媛的书信对话间接得知的,“你给我为历史学者教授辛画的那个小影,我已见到了。……真不大像他平时为人,……教授辛简直是个疯子”[4]217,从媛媛给达士先生的回信中可知:教授辛与平时判若两人,呈现双重人格。

经济学者庚在达士先生看来是最健康的一个,顺遂人性,恋爱结婚。但达士先生与庚教授是最不相熟的,根本没有对话。这些人都是在“无意识”下暴露了自己的病。达士先生作为小说中“天然疗养院”的“医生”角色,洞察了所有人的病症。但如果将他与未婚妻的书信往来看作是一种对话的话,那么当他看到草坪上穿浅黄色旗袍的女人身影心生爱怜,却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写喜欢山上不知名黄花的行为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他以健全的人格形象站在人类灵魂的制高点为其他几位教授诊断病情,但终无法逃脱这种病的折磨,达士先生的病象也在自己的“无意识”中靠外在的刺激(包括几位教授给予的)而呈现出来。

(二)“白日梦”中的意识流动与联想

沈从文在相当长、相当寂寞、相当辛苦的三四十年代,由于自己心情的恶劣和社会形势的极速变化,对世事有一种如烟如梦的感觉,于是在“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1]102(《水云》)的驱使下写出了《八骏图》。他认为《八骏图》的创作用意“只是在组织一个梦境,至于用来表现‘人’在各种限制下所见出的性心理错综情感”[1]101(《水云》)。而梦是指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微弱意识的单独活动,“必需把‘现实’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用语言文字来好好装饰、剪裁,处理得极其恰当,方可望成为一个小说。”[1]65(《小说作者和读者》)

“白日梦”,是指人在放松休息时进入一种短暂的意识游离状态,虽未入睡,但已不再诉诸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由于这种“梦”多数发生在白天,故命名为“白日梦”。这里的“梦”虽然不同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所指的人在熟睡状态所产生的心理意识活动,但梦的工作是相同的,即通过凝缩、移植、象征化、润饰四种方式将本能欲望抽象化,从而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和欲望。梦的片段化和超时空性使得梦中的意识流动呈现出间断和随意化的特征。

《八骏图》从整体来看如同达士先生的无意识“白日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内心愿望的实现,梦的材料来源于最近发生的几件重大事件、最近发生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以及一些主观的重要体验、回忆。达士先生在半梦半醒中,完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动和联想。首先当他清醒时,理智占着居高的位置,“海,那东西,真有点迷惑人!可是你放心,我不会跳到海里去的。”[4]199但当现实的诱惑出现时,梦境中就出现了校长的话、阅报牌上报纸的内容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发问,像是运用一种意识流手法拼凑出的片段式的梦境,这与达士先生“浪漫爱情小说家”的头衔和与未婚妻的婚事这些现实材料分不开。另外梦境中出现了他与另一个女孩子的情感纠葛,这一纠葛的材料来源是一封紫色的信笺,当清醒时,达士先生的理智又一次占上风,他提醒自己一个人应该知足,应安分。

梦具有伪装的功能,是梦者对自己内心愿望进行抵御的结果。因此在梦中达士先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医生”,对他人的病症(其实也是自己的病症)无情地揭露,以达到确认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这一目的,并在梦境中通过给未婚妻写信来强化这种目的,进而伪装自己的真实愿望。然而这种伪装却比不过现实中的一个纸条:“学校快结束了,舍得离开海吗?”[4]221于是梦境中的愿望被压制下去,达士先生以一个道德守护者的形象出现,认为自己是“订过婚的人。在‘道德’名分下,把爱情的门锁闭,把另外女子的一切友谊拒绝了”。[4]222可当他看到“这个世界上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爱海”[4]223这样的话时,内心又陷入了挣扎。当看到沙滩上画的那对美丽的眼睛时,彻底卸下了梦的伪装,遵从内心深处的欲望。达士先生梦中的意识流动和联想显示了他在矛盾挣扎后遵从内心欲望的一种心理表现。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曾引述沃尔克特的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纯粹联想的梦不再有任何来自有机刺激这样稳定的核心了,就连梦的核心也是松散的。想象的画面已经不受理性与思维的控制,不再与更重要的生理、心理刺激有关,完全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处于随意偏离轨道的状态。”[5]教授乙与达士先生的交谈,就像是一个人的“梦呓”,完全不在意对方的回答。教授丙和丁完全沉浸在自我联想的状态,小说中大段大段的自我宣泄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他们在交谈时对话的跳跃性和不连贯性与梦的状态相似。通过“白日梦”中的意识流动和联想这种方式,我们在一步步还原这些知识分子的病象发生过程中,厘清了他们的“癔症”呈现方式。

三、畸形都市文明背景下知识分子“性本能”的压抑

都市是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中国的现代都市是在半殖民化下形成的,具有强大的陌生性和不稳定性。20世纪3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混乱,更造成了都市文明的一种松散与畸形。

对于都市的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也从来没有间断过,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对灯红酒绿的夜上海极尽夸张与奢华地描写,40年代上海女作家苏青、张爱玲则用笔触描写大上海的日常生活。这些作家对都市的或认同、或反抗、或批判无不彰显出他们对待都市文明的态度。

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则表现出对都市的厌恶,“都市中所流行的,只是为小小利益而出的造谣中伤与为稍大利益而出的暗杀诱捕。恋爱问题却只是一群阉鸡似的男子各处扮演着喜剧丑角。”[6]339(《如蕤》)“这些美丽的天空是南方的五月所最容易遇见的,在这天空下面的城市,常常是崩颓衰落的城市。”[6]418(《黄昏》)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对都市的不满已成为一种都市印像。他指出现代都市人生受到现代文明的压抑已表现出生命力萎靡、情欲放纵的病态,而这正是畸形都市文明下各类人群所表现的病症。在沈从文看来,畸形的都市文明与个体“性本能”的释放有抵触之处。沈从文认为:“禁律益多,社会益复杂,禁律益严,人性即因之丧失净尽。”[1]14(《烛虚》)

“性本能”作为人和动物身上所存在的对于性的需求,是生理的本能反应。作为“性本能”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释放,“如果发展过程中一些成分在体质倾向里有着过多的强度,就会被转移到压抑的过程中而导致一种不同的结果。如果这种压抑发生了,相应的刺激还是会像之前一样产生,但是他们会被心理障碍阻挡而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且会被转移到其他的通道里,直到他们作为症状表现出来。结果可能会是一种近似正常的性生活,但会伴随着精神神经症疾病。”[3]121换句话说,就是“性本能”压抑会造成一种“精神神经症疾病”。

由于“性本能”的释放受到压制,他们将可能被称为变态的行为附加到正常的性目的中,从而出现各种病象。《八骏图》中的八位教授所得的“癔症”正是这种“性本能”压抑造成的。他们在“性本能”的压制下寻找欲望的替代物,将真正的渴望潜藏在替代物之下,进而伪装自己的真正意图。例如,教授甲对香艳诗和半裸体美女画的兴趣,教授乙对沙滩上贝壳的喜爱,教授丙对希腊大理石像凹凸处的抚摸,教授丁崇尚爱情保鲜的泛爱主义以及教授戊奉行的独身主义等。

《八骏图》中的“八骏”作为都市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在20世纪30年代畸形的都市文明背景下受名誉、职称和道德观念等的层层束缚,使“性本能”受到压制,从而表现出各种“癔症”症状。教授甲因名望、声誉等因素无法排解自我欲望,教授乙则是受封建婚姻制度的羁绊,教授丙的封建禁欲道德观与当今道德观的无法调和,教授丁虽用西方言论武装自己而骨子中却遵从理性,恪守男性为尊的传统教条,教授戊认为女人控制生活、占据特殊地位的方式是对男性的牵制,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信奉不移。而达士先生则是受社会舆论压力和知识分子名望身份的束缚。

这些知识分子承受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双重制约。例如,教授甲屋内的《五百家香艳诗》与半裸体的香烟广告美女画;教授丙讲述的上海X先生“精神恋爱”与上海交际花的婚礼。他们作为传统文明熏陶下的产儿与现代文明传播中的先声,对新文明跃跃欲试却又无法冲破藩篱,“便是一种心灵上的欲望,被抑制着,堵塞着”[4]206,成为畸形都市文明背景下牺牲的一代知识分子。

四、顺应本能,解除“意结”的尝试

“意结”是指“性本能”压抑下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病症。自诩为医生的达士先生“相信我同他们的谈话,一面在检查他们的健康,一面也就解除了他们的‘意结’”[4]206。“意结”显然与弗洛伊德所说的“癔症”同义。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体的欲望,一方面来自于抽象的肉体的形而下的欲望,另一方面来自于精神的道德的形而上的渴望。二者的相互对立统一决定了人的道德与本能、灵与肉的矛盾冲突。那么如何解除“意结”?沈从文提出顺应本能,合理地释放压抑过度的本能欲望。

“海”这一意象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它象征着人原欲的释放即“性本能”的正常释放。青岛的“天然疗养院”中聚集着一群等待“海”来解救的知识分子。面对“海”的诱惑,这群知识分子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达士先生爱上了“海”,最终选择用“海”来治疗自己“很蹊跷的病”,他对老舍《离婚》这本书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他顺应了自己内心的本能选择,抛却了世俗婚姻的桎梏,本能战胜理智。

历史学者辛的“疯”病与达士先生的“爱海”如出一辙,排除外来舆论压力,勇敢做自己。

经济学者庚正在一步步接受着“海”的诱惑,每天的海边散步是他与女朋友约会的方式,他正在自由恋爱的路上慢慢前行。

但是,物理教授甲对“海”完全没有意识,是个远离“海”的人。

生物教授乙面对“海”时无法正视,顾左右而言他。

道德哲学教授丙无法适应“海”的诱惑,但却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哲学专家丁无法正确地对待“海”,只承认“海”的新鲜与活力。

西洋文学史教授戊认为“海”是一种牵制,离开才是正确的选择。

通过八位教授对“海”的诱惑的“无意识”选择,可以看出沈从文对顺应本能、解除“意结”的方法并没有信心,这只是一个“梦”,一个极少数人愿意做的“梦”。在现实中,张扬人的原始欲望,完全背离了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会受到巨大的阻力。

沈从文在前期湘西系列小说的写作中,对原始欲望的热情讴歌表现得极为突出,例如:《雨后》里的女主人公和四狗在大自然的天然屏障中释放着人的原欲,《柏子》中的水手柏子与吊脚楼中妓女的原始情欲书写,《媚金、豹子与那羊》中媚金与豹子在山洞中的相会,这些表达自然、毫无遮掩但又不觉猥琐、难堪。可是在社会环境极度恶劣的三四十年代,他的这种写作愿望受到了外界的反对,一度无法再延续以往的写作风格,特别是在1938年至1946年期间,他转向了散文的创作,写了《水云》《烛虚》《七色魇》《看虹录》《摘星录》等集子。探究生命的奥秘,具有很强的哲理思辨意味。

《八骏图》是沈从文在1935年写作出版的,这算是他转变写作风格的过渡时期。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他并没有放弃自己以往坚持的顺应人性本能的愿望,而是将对原始欲望的讴歌隐藏在对都市文明的批判之下。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顺应本能、解除“意结”才是沈从文《八骏图》的真正意蕴所在。

笔者通过对《八骏图》中八位教授的“癔症”的精神分析解读及对其病象及其呈现方式的探究,表现出了在畸形的都市文明背景下,由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的不合理释放造成的知识分子的病态;沈从文在文本中更多流露出的是对教授们的同情而非单纯的讽刺,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对如何解除这种精神病苦的途径的探寻,是沈从文在《八骏图》中隐藏最深也是最想要表达的愿望,从中也可看出沈从文对如何才能打造出合理健全的都市人性的迷惘。《八骏图》虽然展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病,但对于当前的都市文明构建和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建设也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癔症沈从文知识分子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大学生癔症急性发作时的护理及复发的预防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