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辖14个乡镇(办事处),耕地面积6.5万公顷,是全省农机大县和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2017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6万千瓦,各类农机具近12万台套。为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该县按照“创新机制,健全网络,注重宣传,强化监管”的思路,在全县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目前已建成8个“平安农机”示范镇、16个“平安农机合作社”、180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进一步巩固,“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90%以上,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达95%以上。
茌平县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17年县政府制定下发了《茌平县创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年底组织检查验收小组对“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进行全方位检查督导。各乡镇办事处、村委会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使“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平安农机”考核机制,明确创建标准、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细化并明确了农机安全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以开展拖拉机专项治理活动、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为载体,努力推进农机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扎实开展了“平安行,你我他”和“打非治违”专项活动。一是严把源头管理关。县政府、农机局、乡镇街道、行政村,层层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安全监管网络。推进实地检验、送检下乡、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的落实,主动开展上门服务,重心下移,工作前移,贴近基层做好监管服务,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电话预约送牌证到家等方式,主动进村入户上门服务。二是严把办证入户关。在办理农业机械登记入户过程中坚持做到“两不办、两不检”,即:无产权证明或来历证明的不办,检验不合格的不办;超标准、无上牌依据的不检审,私自改变技术参数、不恢复原状的不检审。对于办理农机驾驶(操作)证人员,坚持做到“三不受理”,即:不见申请人身份证原件不受理、体验不合格不受理、技术培训不合格不受理。坚持谁办理、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车、人、证三见面要求执行。实行申请、培训、考试、发证层层把关。三是规范农机合作社建设。严格执行《山东省农业经营组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贯彻落实监管职责。农机合作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100%。四是加强农机事故演练。制定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公开事故报告电话,落实农忙时期24小时值班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两次以上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示范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开展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日和重要农时宣传活动为重点,集中开展“平安农机”宣传咨询活动。县农机化网站设立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专栏,及时发布信息。做好“六个一”宣传活动,坚持在农村中小学每年讲一堂农机法规课。每年年初对农机安全责任进行分片、分段,逐级、逐人落实下去,年中对农机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监理站执法中队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的多部门异地联合执法行动。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加大乡村道路、田间地头、机收现场、农家场院和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一些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危险路段,县监理站主动和县交警大队沟通配合,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保证了排查活动的全覆盖、全方位、不留死角,做到了职责履行不缺位。
为搞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农机执法形象,县农机监理站坚持从建章立制抓起,相继建立完善了农机系统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失职问责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效能考评制等长效机制。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制作公布了服务指南、监理员守则。设置了农机监理岗位监督台、规范了文明用语,严肃了工作纪律,扩大了业务公开范围,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开通了服务热线,使农机监理服务更加规范化。三夏、三秋期间,农机监理人员积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和机手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了农机系统的良好形象。全县农业机械的上户率、持证率、检审率稳步提升;各种农机违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多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