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慰
(龙岩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经济、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将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脉相承。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保证,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培养高校思政队伍的主要力量,对推进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科建设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不能更好地为“五位一体”的形成奠定思想政治保证。其二,高校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建设创新和传承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活动方式也促使大学生更加了解国情和社会发展。虽然“互联网+”时代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内容、方式、理念和手段,但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网络思政育人等方面无法跟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需要。其三,高校思政队伍不断壮大,辅导员逐渐职业化和专业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具有一定高度。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仍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需要,无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队伍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民生、社会的改革,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迅速,但面对“互联网+”时代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一系列改革,面对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理念最快、传播新事物最广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转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向以人为本转变。高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特别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要时刻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要从仅为处理学生事务的“以事为本”转变为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以人为本”。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从理论教育向贴近高校学生生活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偏向于高深的政治和哲学理论,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身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思想相融合,规范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从传统的“说教”向现代科技的运用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思政教育趋向网络化,高校思政教育传统的“说教”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不平等”到“平等”。大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更关注平等观念,更关注生活质量。基于此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方式,发挥大数据时代的现代科技作用,由强制灌输到平等沟通,由被动指导到主动引导。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必须要求高校教育法律至上、权利本位和程序公正。首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明文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的校园文化建设、部门工作机制、校纪校规、思政理论课程建设等方面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相关部门规章中也有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至上原则,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准则。其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权利,根据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成长成才等方面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引导思想、重视提高能力、重视做人做事。培养大学生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利,让大学生能够完善自我、张显个性、实现自我,从而在大学校园里能够实现权利本位,让所有的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上能平等被对待。最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必须要求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意味着严谨规范。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是弘扬正能量的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和上层建筑,其形成过程必须严谨规范,必须程序公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内容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其程序变化不大,是公平公正的,从而为实现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也是从严治党的生命线。十八大以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根本任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务必抢占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实质,将从严治党作为一种新常态,加强大学生的忠诚信仰教育,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美德道德是共产党人的基本底线,也是为人处世的首要标准,要加强对大学生美德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无论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忠诚信仰教育,还是美德道德教育,其本质都是为了从根本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以来,教育部全面部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新任务、新职责,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当代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着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重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是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的宝贵资源,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努力培养符合“四个全面”战略时代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高校大学生。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完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结构,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就必须要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历史责任;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特别需要培育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文化道德素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拥有一支政治意识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党员队伍,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补充“血液”,使党组织队伍结构更优化[1]。能否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道德、政治素质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同时,这也促使高校青年大学生成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主要和重点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了经济飞速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高等教育随着时代发展更加大众化、普及化,高校招生名额和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如何服务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是目前高校所存在的重要问题[2]。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成绩、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和个人能力等不断变化、日趋复杂,其群体间的差别也不断扩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学生就业困难也是一种社会常态,就业困难的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中,随着网络信息化和新媒体的发展,思想文化百家争鸣,伴随着融合和矛盾。新媒体的发展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资料和更新的思想的同时,由于其复杂多样性扰乱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同时,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传统落后,既枯燥又乏味,处于“说教”模式,这种模式已不符合社会现状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运用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借鉴国内外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已成为“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担负着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教师要有理想有信念,要有道德有情操。那么在“四个全面”战略时代背景下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队伍有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3]。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部分高校的部分思想政治教师没有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中,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方面出现了动摇。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已经弱化,与迅猛变化的时代要求已不相匹配,部分思政教师仅仅把教育岗位当作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沉迷于金钱、政治、名利和物欲中,不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甚至不守政治纪律,向学生传授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也没有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诚信档案和志愿服务方面相结合,造成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标的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树人和增强思政理论课程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在思政课程教材和教师教学改革方面,深化改革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守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沿阵地,结合十八大以来一系列讲话和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讲话,组织高校资深教师和专家修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成吸引力强、受学生欢迎程度高、使学生受益匪浅的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讲解教学法,让高校大学生真正地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并要求学生运用哲学理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践行“四个全面”战略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要高度重视高校“四个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四个全面”战略理论与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动相结合,如开展相关的“四个全面”的知识竞赛或者讲座等。只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推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进课堂、进教材、入学生头脑,才能在“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更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深化改革面对以90后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需不断改革。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生活,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运用新媒体方式通过宣传身边优秀大学生典型来弘扬正能量,把握青年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校园LED展览板、学生社团活动等线上校园文化活动和运用QQ、微博、微信等线下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使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夯实青年思想基础。
坚持依法治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和公正法治等理念,在办学、教学中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也要使高校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4]。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将法治理论教育和普法教育落实到课堂学习上、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和法治精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容体现在学生教材体系中,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法治工作的格局。高校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法律是国家层面一个“规则”,而学校里的“法律”主要体现在校纪校规上,以法治教育为契机教育学生在学校里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想,从而保证在学校里能够正常学习、生活和活动,顺利完成学业。
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根本,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发展高校教育科学事业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坚持各级党委领导高校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力量,其队伍的政治素质好坏直接决定教育和工作的效果,因此,为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要提高思政队伍的政治素质[5]。从学生层面来讲,一定要严格控制学生入党的质量和数量,程序上按照规范做好入党工作,纠正学生不良的入党动机,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保证党员的纯洁性,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从教师层面来讲,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意识培养,课堂上不发表不当的言论,多传播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弘扬社会正能量,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