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梅,王廷斌,黄美静
( 1.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穆棱 157516;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 穆棱 154007)
危害: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非常敏感,且不同生理阶段公、母猪的中毒症状有别。玉米赤霉烯酮可导致反刍家畜排卵减少,发情周期延长或长期不发情,受胎率下降,流产。还可引发牛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减少、繁殖性能下降和处女母牛乳腺增大等症状。
防控措施:对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或原料进行有效的处理,主要还是依靠防霉来控制其危害。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和生物转化法两类。
物理吸附法:用各种吸附剂吸附玉米赤霉烯酮,以达到脱毒的目的。研究表明,通过酶解法从酵母细胞壁提取的葡甘露聚糖可以结合饲料、谷物中大部分的玉米赤霉烯酮;加5%消胆胺,在pH7.5、37℃下振荡1 h,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大为降低;添加2%消胆胺可使其含量从32%降低到16%;添加2%活性炭,能使其含量从32%降低到5%;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水合硅铝酸钙钠(HSCAS)、沸石、酵母细胞壁等均可吸附霉菌毒素,降低毒性。
生物转化脱毒法:此法是将玉米赤霉烯酮转变成无毒产物的全新脱毒技术。其先进性在于能将玉米赤霉烯酮彻底分解而不会有毒素残留;其次,特异性高,只对该毒素起作用,不会破坏饲料中的其他成分及降低营养价值;再则,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有效,采用酯类水解酶能将该毒素的球形结构打开成为直链,使其不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消除高雌激素症。例如,毛孢子菌属中的一种酵母菌,具有降解玉米赤霉烯酮能力;还有一种能催化玉米赤霉烯酮水解的特异性内酯酶。
加酶脱毒:一些酶可使玉米赤霉烯酮失活,如内酯酶可断裂其内酯环,环氧化酶可降解单端孢霉毒素12、13环氧环。通过酶分裂霉毒素的功能性原子团,使毒素降解成非毒性的代谢物,并不引起副作用。
补充蛋氨酸:添加高于NRC标准30%~40%的蛋氨酸,并增加饲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添加量及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可有效降低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效应。
危害:T-2毒素是常见于谷物和饲料的单端孢霉烯毒素中的一种,常通过污染农产品、饲料及食品而致人、畜中毒。T-2毒素导致各种畜禽产生的病理变化基本近似,明显影响肠道分裂相细胞及淋巴系统。畜禽采食受T-2毒素污染的饲料后,表现精神委靡、呕吐、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口腔和鼻腔发炎、溃疡、流涎;皮下、肌肉、浆膜和黏膜广泛出血,皮肤出现红斑,一些部位发生疥疮或坏死。妊娠2~3个月的母猪易发生流产、弱胎、木乃伊胎或外观正常的死胎。慢性中毒造成生长缓慢、僵猪、慢性消化不良和再生不全性贫血等。在牛的饲料中人为加入T-2毒素50 μg·kg-1,仅出现胃肠道充血与水肿。给泌乳牛投饲T-2毒素,在一段时期内可从乳汁中检出。用高剂量T-2毒素喂牛,前凝血时间延长,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升高,白细胞计数与骨髓无明显变化。雏鸡中毒后,增重转缓,羽毛欠光泽,膝关节略变粗,腿间距加大,站立不稳,步履蹒跚。T-2毒素急性中毒主要危及小肠,中毒后1~9 h肠腔内含水量增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数减少,血容量降低,血细胞比值上升。
防控措施:去毒或减少毒素含量的措施如下。① 水浸法。按1:4的比例向霉变饲料中添加水,搅匀,浸泡12 h,弃水并再重复操作1次,可清除大部分毒素。也可先用清水淘洗被污染饲料,再用10%生石灰水浸泡12 h以上,重复3次,水洗滤干,小火炒熟(约120℃)。② 去皮减毒。毒素多存在于谷物表层,除去表皮再加工成饲料即可减少毒素量。③ 限制法。限制配合饲料用量,减少单位饲粮中毒素含量。④ 免疫学方法。国内外现已研制出T-2毒素的抗原,这会使免疫治疗和抗T-2毒素疫苗的发展更进一步。
麦角菌产生的一类毒素,通称麦角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禾本科籽实及禾本科牧草籽穗中,对畜禽的危害不容忽视,猪、牛和家禽对麦角毒素最敏感。① 危害:麦角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型和末梢组织坏死型。急性中毒多为神经型,慢性中毒常为坏死型。②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型:发生于肉食动物、马和羊,普遍出现痉挛,但牛不多见。急性中毒最初病畜显眩晕,经短时间兴奋和不安后,出现抑郁、行动失衡、肌肉震颤,继而暂时性麻痹和精神不振,消瘦、抽搐,最终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慢性抽搐,胃肠道功能紊乱(口腔黏膜发炎、流涎、腹泻或便秘),采食量下降,消瘦,严重时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③ 末梢组织坏死型:主要发生于鸡、猪和牛。病变多在末梢组织,特别是后肢下部、尾和耳等,身体各部出现坏死、脱落,局部出现淋巴结肿胀。病变部位最初有局部疼痛感、变凉,继之萎缩变黑紫色,皮肤干燥,最后导致动物肢端坏死脱落。除上述特有症状外,还常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一般症状。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如牛、绵羊、猪产乳减少或不分泌乳汁(猪),妊娠母猪流产,乳猪缺乳致死亡率升高,生长猪增重减缓等。④ 防控措施:一旦发现饲料和牧草被麦角菌污染,应立即停止饲喂。可采用机械净化或用25%浓食盐水漂洗,以去除谷类中含油较多的麦角;对受污染饲料采用阳光暴晒或紫外线照射,可减弱麦角毒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