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615000)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辖17个县(市),草地资源丰富,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降雨量 800~1200mm,年日照 2000~2600h,各县、市间年平均气温为 10.1℃~19.3℃,≧10℃的年积温为 2947.8℃~6451.4℃,为各类牧草的生长和人工种植牧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为发展凉山养马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在凉山州高山、台地占85%的地理环境条件下,许多乡村还处在山高、坡陡不通公路的地区,以建昌马为主的役力动物,一是为解决高山、二半山边远山区广大农牧民运输难、行路难,开展商贸活动及交往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为山区农牧民播种、收获,驮运种子、肥料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为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彝家新寨等修建房屋驮运沙石、砖瓦及矿山矿石、修建输变电线路的建材钢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对建昌马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较好的开发利用,存在品种退化和混杂的问题,建昌马选育是利用良好的地方品种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建昌马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地马优秀地方品种之一,已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之《中国马驴品种志》和《四川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具有体小精悍、体质结实、机警灵敏、性情温顺、易调教、负载能力和适应性强、善于行走山路等特点。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实现农业机械化还受自然生态条件制约,在山高坡陡的乡镇实现农业机械化,一是受条件限制,二是需要大量资金。当前都不能用机械完全代替畜力,应该采取机畜并举的方针。在改良点对不同引入品种马的杂交后代,进行初生重、各阶段体尺体重、生长发育测定,筛选最佳组合,并选择优良个体培育乘骑、驮挽、赛马等多用途多功能马种。
在品种改良的基础上推广科学的饲养技术,改善饲养管理,加强疫病防治。改变过去养马完全靠放牧的饲养模式,推广以补饲、舍饲加放牧相结合,种植优质牧草饲喂和补充配合精料的全价日粮饲养新模式。科学培育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的优良马种。并加强马的常见病和地方病防治,确保马匹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
引进乘骑与驮挽兼用型良种马2~3个品种,作为父本,建昌马作为母本,进行杂交(配种方式采用本交),比较不同引入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在F1代中进行选育,对体格轻快高大步伐好的,适宜乘骑用的马培育成旅游观光用马或赛马,体格结实粗壮适宜驮挽用的马培育成运输挽马。
在保持建昌马优良特性的基础上,防止近亲退化,提高建昌马体质体况,抗病力和适应性。加快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生产性能,培育适应凉山生态条件的多功能、多用途优质马种。
建昌马选育能有效解决凉山州海拔2500m以上高山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农耕用马,缓解一些地区因机械化无法施展给生产带来的困难,更好地发挥马灵活性强,不受使役场地限制,能在崎岖山路,陡坡斜地作业的优势,帮助农牧民搞好农牧业生产。对发掘保护利用彝族传统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马文化,开发凉山旅游观光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