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相关创业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仅在2014年,全球的平均创业指数较上一年度增长了3个百分点,创业规模创历史新高,仅在中国,这一指数就以每年4.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为我国经济创造超过30%的产值。
然而,尽管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措施,引导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根据2015年6月相关机构做了一份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的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高校学生只有8.4%。究其原因,除了“互联网+”创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外,多数是由于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活动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制约了其创业意向。与此同时,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此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使得这类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大大制约了创业的发展。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立足“互联网+”这一宏观背景,着重研究创业认知借助机会识别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为后续开展相关领域的创业研究提供铺垫;另一方面就是从实用主义角度,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为解决现实中的创业问题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
Bird的创业点子实施模型指出,理性、逻辑推理、感知与整体思维对创业意向的产生和强化具有促进作用[1]。Krueger(2000)认为创业环境对创业意向存在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很强的引导性[2]。Shook等人(2003)认为自身认知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创业意向的强弱[3]。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互联网+”背景下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H1a:“互联网+”背景下创业自我认知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H1b:“互联网+”背景下创业环境认知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机会识别
SEE理论认为创业认知会影响机会识别感知,而机会识别感知又是创业意向产生的主要来源。Norris(2000)认为希求性知觉和可行性知觉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Barbara(2007)认为创业个体的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意向具有正效应[4]。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将机会识别能力简述为机会识别,提出以下假设:
H2:“互联网+”背景下创业认知与机会识别具有正相关关系。
H3:“互联网+”背景下机会识别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
Scott(2005)认为环境因素会对个体认知结构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认知水平的程度会进一步通过知觉辨识影响创业意向。[5]牛志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以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从认知视角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机会识别对两种变量的媒介作用。[6]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4:“互联网+”背景下机会识别在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一)实证分析
1.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主要借助相关分析来分析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由于之前的研究中,创业认知解析出创业自我认知(ECCE)和创业环境(ECSK)认知两类因子,所以在实际探讨中,将会具体从这两类因子与创业意向(EI)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相关分析
**.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如表所示,ECCE与EI两种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290,同时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水平0.01,表示创业自我认知与创业意向呈现正相关。ECSK与EI两种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820, 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水平0.01,说明创业环境认知与创业意向呈现高度正相关。
积差相关系数体现了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及正相关的程度,但没有涉及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及其因果关系。因此,接下来本文将以创业认知的两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创业认知对创业意向的具体影响情况。
2.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回归分析
如前述,本研究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揭示创业意向与创业认知的两个因素ECCE、ECSK之间的线性关系,为创业认知的两个因素ECCE、ECSK作为自变量来预测因变量创业意向提供科学依据。
借助SPSS21.0对回归模型的汇总出的结果,得出可决系数R2=0.776,即自变量所能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77.6%,这表明该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的检验结果,计算出F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自变量ECCE、ECSK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关系。
表2 回归系数
如表2所示,我们根据回归模型系数的检验结果给出的变量的偏相关系数,可以列出该回归模型的线性方程:
创业意向=0.519+0.024ECCE+0.842ECSK
(式1)
从中也可以直观发现,ECSK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要比ECCE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要大很多,这也与之前的相关分析的结论相契合。
3.创业认知与机会识别的相关关系分析
由于之前的研究中,创业认知解析出创业自我认知(ECCE)和创业环境(ECSK)认知两类因子,所以在实际探讨中,将会具体从这两类因子与机会识别(OR)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表3 创业认知与机会识别的相关分析
ECSK0.259∗∗1—OR0.253∗∗0.881∗∗1
**.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如表3所示,ECCE与OR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253,表示创业自我认知与机会识别呈现正相关。ECSK与OR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881,说明创业环境认知与机会识别呈现高度正相关。
4.机会识别与创业意向的相关关系分析
本研究主要借助相关分析来分析创业意向(EI)与机会识别(OR)的关系,力求通过具体的数量描述,呈现出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机会识别与创业意向的相关分析
如表所示,EI与OR两种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842,同时相伴概率P值小于显著水平0.01,说明机会识别与创业意向呈现高度正相关。
5.机会识别的中介效应验证分析
根据研究实际情形,本研究将创业认知作为自变量X,机会识别作为中介变量M,创业意向作为因变量Y,具体验证步骤如下:
第一步:验证回归方程Y=cX+e1中的X的系数c是否显著,验证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模型摘要
表6 回归系数
由表5和表6所示可知,方程Y=cX+e1的回归效应显著,c值0.786且显著性为p≤0.000,可以进行方程M=aX+e2和方程y=cˊX+bM+e3的显著性检验。
第二步:分别检验a和b的显著性,如果都显著,则需检验部分中介效应和完全中介效应;如果都不显著,则停止检验;如果a或b其中只有一个较显著,则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7 模型摘要
表8 回归系数
由表7和表8结果分析可知,在方程M=aX+e2中,a值等于0.843而且p值≤0.000,符合检验条件,因此适合进行方程Y=cˊX+bM+e3的检验,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由表9和表10两个表的结果分析可知,在回归方程Y=cˊX+bM+e3中,b值等于0.607且显著性p值≤0.000,综合来看两个方程M=aX+e2和Y=cˊX+bM+e3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a值和b值都比较明显,可以进一步验证该中介作用是部分中介还是完全中介。
表9 模型摘要
表10 回归系数
第三步:检验cˊ值的显著性,即验证中介作用是完全中介作用还是部分中介作用。
由表9和表10可知,cˊ值为0.287,其p值≤0.000,因此是中介作用表现为部分中介,即自变量创业认知对因变量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不完全通过中介变量机会识别来达到,创业认知对创业意向具有直接效应,中介作用占总作用的比重为:
Effect M=ab/c=0.843×0.607/0.786=0.65
(式2)
因变量创业意向被中介作用解释的方差差异为:
Sqrt(0.733-0.615)=11.8%
(式3)
由以上检验程序得出结论可以看出,自变量创业认知和因变量创业意向之间存在的中介作用为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作用的比重为0.65,因变量创业意向被中介作用解释的方差差异为11.8%。
(四)研究结果讨论
1.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结果分析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创业认知的两个维度创业自我认知和创业环境认知与创业意向存在相关关系。具体来看,创业自我认知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正相关,即创业自我认知程度越高,创业意愿水平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同样从相关分析可以得出,创业认知的另一维度创业环境认知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创业环境认知程度越高,创业意愿水平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通过之前的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假设1以及假设1a、假设1b的成立。
2.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相关结果分析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创业认知的两个维度创业自我认知和创业环境认知与机会识别存在相关关系,这与牛志江(2009)关于创业认知的研究结论相一致。通过之前的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创业认知与机会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这验证了假设2的成立;通过之前的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机会识别与创业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假设3的成立。借助温忠麟等人(2004)的中介作用检验的研究成果[7],得出自变量创业认知对因变量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不完全通过中介变量机会识别来达到,创业认知对创业意向有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0.88,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创业意向11.8%的方差变异。这表明机会识别对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具有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4的成立。
第一,“互联网+”背景下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创业认知的创业自我认知维度与创业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认知的创业环境认知维度与创业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创业自我认知、创业环境认知对创业意向具有预测作用。
第二,“互联网+”背景下创业认知与机会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创业认知的创业自我认知维度与机会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创业认知的创业环境认知维度与机会识别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并且创业自我认知、创业环境认知对机会识别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第三,“互联网+”背景下机会识别与创业意向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第四,“互联网+”背景下机会识别对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变量创业认知对因变量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不完全通过中介变量机会识别来达到,创业认知对创业意向有直接效应。
(一)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提高学生的创业自我认知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多方协调统筹。在高校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计划,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加大创业相关知识的灌输;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办创业方面的社团组织,引领学生主动参加各种创业比赛、组建创业团队,开发创业项目,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从而用行为来使他们的认知得到转变。
(二)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创业活动开展。优化创业环境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创业者树立创业信心,解决创业难题,化解创业风险,最大限度地调动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应该加大创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对大学生创业要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创业行为,积极借助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培训、创业补贴、贷款补贴等途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大支持。与此同时,与高校开展联动,加强宣传沟通,消除学生创业的阻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性的环境,带动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增强其创业信心。
(三)学生自身要加强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大学生应主动接触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拓宽思维,培养自身创业素质,提高对机会的辨识能力。学生自身要破除传统的桎梏,改变以往守旧的观念,不墨守成规,不一味求稳。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志向,有意识的培养创业的意志品质,积极主动地了解创业相关政策措施。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当下的利好时机,果断抓住机遇,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学生自身要加强创业学习,积极尝试创业。
[1]Bird B J.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 Thecase for inten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3):442-457.
[2]Norris F, Krueger J R.Competing Models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iness Venturing,2000,15(5):420-445.
[3]John R. Shook. Entrepreneurship and values in a democratic and pragmatic economics: commentary on 'A transactional view of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Methodology,2003,10(2):181-190.
[4]Barbara, Bird, Connie, Marie, Gaglio, Jeffery. The Central Question in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Research 2007[J]. ETP, 2007, 3(12): 1-14.
[5]Scott,E,Set.The Mediating Role ofSelf-Effica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5(4):23-45.
[6] 牛志江.认知视角下创业意向影响机制[D].浙江大学,2009.
[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