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莉
【摘 要】本文论述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高中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提出针对内容实施分类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实施分类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实施分类教学、以学生需求实施分类教学等对策。
【关键词】分类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 教学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164-02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分类教学需要全面考虑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不同的个体,其兴趣爱好、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在体育课教学中开展分类教学旨在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恰当的教学安排,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兴趣及个体需求安排教学,全面挖掘学生的特长,在尊重学生自身学习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分类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展开差异性教学,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一、高中体育课教学现状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高中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家长都比较注重文化课成绩。体育课作为“不重要”的课程,課时安排较少,且还常常被占用来进行模拟考之类的,课下的锻炼时间也往往被其他课程所占用,甚至有些学校还选择采用多个班级一起上课的模式,即几个班级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体育教学。这样的体育课程安排非常不合理,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偏低,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课程重视度有待提升。高中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转折阶段,高考则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比较重要的考试。高一阶段的学习在于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二则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高三则是努力复习冲刺高考。由此可知,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和家长都比较重视高考,为获得优异的文化课成绩,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体育、美术等科目。
(三)教学方法单一。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是体育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只是对体育课中涉及的知识简单进行叙述,不在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也并未真正意义上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等方面予以考量,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学习兴趣。
二、体育课中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分类教学就是依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及身体素质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及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缓解压力,提升学习效率。首先,体育是一个在户外进行的教学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暂时从三点一线的“学习套房”里走出来,去舒缓被闷在教室里的心情。其次,体育是一门没有作业的科目,完全没有作业负累。最后,高中阶段开设体育课程,不仅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需求,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锻炼将压力挥散出去,是一个有效发泄压力的方式,且这种锻炼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高中体育课开展分类教学的方法
分类教学属于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其用于体育教学中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分类教学适合所有的体育课程,仍然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对其合理地应用,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针对内容实施分类教学。传统体育课教学一般比较死板,按照“教师教、学生学”这一过程进行教学,全班学生统一学一个运动项目,但并不是全部学生都喜爱相同的项目,导致教学氛围低迷。而分类教学以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角,依据学生的爱好及其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展开针对性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排球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实施分类教学,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也可以交叉选择,让每个学生均有发展自己优越技能的机会,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教学形式上实施分类教学。传统体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整个教学课堂很沉闷,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使用灵活分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学生安排在与自身综合水平接近的小组内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教师应该先进行练习,了解学生的协调能力、动作规范性等情况,把综合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小组之内,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组内交流。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对学生实施分组,确保组内的学生存在不同的水平差异,鼓励综合水平高、动作优美的学生帮助动作不佳的学生,实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又如:高中女生、男生在进行 800 米、1000 米跑训练时,教师可以先让全体学生跑一次,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这项体育项目上的能力。随之,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针对各小组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体育水平发展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若学生的跑步水平较低,可以把原先的“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转变为“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依据运动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训练质量和体育教学效果。 (三)在课程安排上实施分类教学。充分考虑高中生所面临的高考压力,尤其是高三学生,由于文化课与考试周之间的轮换冲击,难以确保可以合理安排高中体育课程时间。分类教学模式要依据高一、高二、高三不同阶段学生的压力展开教学,对这三个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程安排。高一、高二学生课程安排比较宽裕,安排的体育课程要支持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锻炼;高三开展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舒缓身心、缓解学生压力,确保身体素质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特别是考试周成绩的起起落落,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体育课程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学习压力的舒缓,是一个调节身心的过程。
(四)以学生需求实施分类教学。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会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有意识地疏远或者放弃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热情,尽可能地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根据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异,结合他们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运动水平差异,实施男女生分类教学,即同一个体育项目男女生分开教学,确保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在保留原有的高中体育教学传统项目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运动需求添加新的体育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添加网球项目,选择篮球、排球的学生若喜欢网球运动,也可以申请参与网球运动,不局限于一种运动项目的技能锻炼,通过丰富的运动项目实施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巧用分类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体育潜能的发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毕 海.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
[2]王晓琴.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分析思考[J].体育时空,2016(14)
[3]卢 明.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
[4]杨宏宝.对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7(7)
[5]郑奕熙.浅议高中体育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带来的价值[J].未来英才,2017(17)
[6]公彦国,杨焕峰.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
[7]马爱祖.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9)
[8]罗海辉,董翠英.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8)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