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类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策略

2018-03-18 01:34钟光霞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高中语文

钟光霞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文学类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功利性问题、无效化问题及教学工作过于程式化的问题,提出挖掘学生欣赏文章內在美的思维能力、开辟想象思维的通道、诱发学生的情感思维能力、巧设提问引导学生思维流畅等策略,提升学生文学类阅读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类阅读  思维训练  想象思维  情感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126-02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感受到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而文学类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让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意境之美、结构之美和语言之美,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美”。本文探索在高中文学类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主要来自教师所进行的文本筛选以及文本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讲解往往局限于对经典名篇的精讲与精练上,而对于其他部分仅仅进行简略学习或者让学生开展自读。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不愿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自己的阅读以及深入研究提炼文本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讲解文本的核心思想后让学生掌握文本当中的基础知识,例如一些字的读音和意义等,仅选用一些能够满足于高考需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没有进行深入延伸。这种具有功利性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来说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突破。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无效化问题

无效化主要体现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状态和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对于文本阅读都有非常强的抵触心理,在他们认为无论使用怎样丰富的情感开展阅读,都不如有效掌握解题技巧重要。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之后,学生往往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阅读,这种被动的学习并不会带来十分好的学习效果。还有些学生虽然自身十分喜爱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找到自己的阅读快感,但由于没有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过后所能够得到的理解都是片面的、肤浅的,学生很难得到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工作过于程式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程式化,如按照解题的方式介绍作者的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进行生字词讲解,分析课文内容和结构,最后再总结文本的核心思想与写作特点,之后开展课堂训练并布置相应的作业。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学生的兴趣点更多地集中在对作者的介绍上,而对于文学作品本身却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学生掌握到的并非阅读的技巧与能力,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对重点语句的体验,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中学生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挖掘学生欣赏文章内在美的思维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类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的词句,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景物美、形象美和结构美。教师应根据作者的个性和写作的心境,引导学生深挖内在美,体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思想与灵魂,提高审美教育的成效。

文学类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注重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透过文字表面深入到文字的内在,然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心理机能体味这种美,“悟”出文章中深藏的意境。所谓的“悟”是对阅读活动的深层次理解,更是对文本深层意蕴的理性化揭示。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提到的这是让我惦念的江南这句话”,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领悟,进一步挖掘这句话中的深层次内涵。从表层意思理解这句话无关痛痒,但若能联系前文“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文字中“到底”和“且”是遥相呼应的,通过这两个词就能看到作者心中的不宁静,作者在这里使用的是“惦”江南,而不是回忆江南或者思念江南这种话语,“惦”本就有不放心的意思,所以能推断出在江南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

又如,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中的文字类阅读《微纪元》选段,“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的问话方式很特别,是还有人活着,他不确定但内心深处希望依旧有人类存活,所以使用中一种设问的方式,希望获得肯定的回答,但内心中已经对答案有预判。最后提出“人类还在,文明还在”,是想揭示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依靠的是文明,文明才是人类生生不息传承下去的重要物质财富,学生在初期阅读这个选段的时候仅认为这个是超现实题材的文章,但通过细致阅读能了解到文章有更多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进行“悟”。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要线索,并能理解作者想要营造的环境,能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内涵,并能将文章中的内在结构美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开辟想象思维的通道

真正的艺术品是人们想象当中的事物,而并非人们看得见的、听得到的。人类的想象力比其所能够掌握的知识更加重要,每个人能够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则能够囊括整个世界,并有效地推动世界进步,想象力是知识产生的源泉。想象力对于艺术品的创作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拓宽学生想象的通道,让学生能够在大脑当中将文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幅幅画面,透过文中的语言去观看其所描绘的生活,从而获得人生当中最好的感受并享受人生的美好。开辟学生的想象通道,让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想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兴趣,让学生所具有的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有效的满足,让学生在想象当中更好地体悟自己的能力,并在不断的创造当中体会快乐,从而有效地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理解这两句诗时,必须能够用眼睛看到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其中包含了四样景物,分别是大漠、孤烟、长河与落日。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展开想象:一缕炊烟孤独地上升着,在空中没有一丝的风,没有一丝风声的环境当中驻足远望空旷的沙漠给人带来了一种荒凉与静寂的感觉。在长河的衬托下一轮落日缓缓下沉,这样的景色也将旷远荒凉的景象有效地描述了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两句诗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象其中所描绘的景色,学生在想象当中会得到非常大的收获。锻炼学生的想象通道能够使得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具体的画面,从而对文本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有更好的体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读书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想象的乐趣,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诱发学生的情感思维能力

文学类文本富含审美性和情感性文本内容,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体会情感类内容,这是开展文本阅读精髓所在,能通过阅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亲历文本,体会情感,引发共鸣,教师尽量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进行碰撞,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更好生成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实质性发展。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讲授冬天的情形,并结合文章中的文字描写,将济南冬天的景色更好地呈现出来。教师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将暖和安适的阳光山城、秀气的小山和淡雅如同水墨画的老城济南更好地展示出来,能让学生体会到济南冬天比其他地方多一份温情。又如,2017 年全国三卷中的选段《留住乡愁》也是让学生能感受到物质文明变化的今天,留下的精神层面东西,留住乡愁,是人对情感最好的尊重。教师带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思考乡愁是什么,乡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必要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将选段朗读出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对其进行理解,产生一定的感悟,最终通过读的方式抒发出来,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巧设提问引导学生思维流畅

教师开展文学类阅读的时候,促使学生的思维流畅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文学类阅读教学和谐性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通过和谐美的呈现,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引领,才会变得更加流畅,教师可以在这里通过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流畅度。教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过程中需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并合理地运用提问,使得学生能通过思考不断地深化自己的学习思路,从而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守财奴》这篇文本时,其中一个片段是葛朗台讨好女儿的一段对话,教师可以就这段对话与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何葛朗台要讨好自己的女儿。虽然教师与学生对话是平等的,但教师需要在对话中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提问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很多学生对葛朗台讨好女儿行为的定义是他要用情感欺骗女儿财产,从他讨好女儿的行为中能感受到葛朗台的虚伪,他不是真心对女儿好,仅想欺骗女儿。然后学生为验证自己的论点,去文章中找对应的材料支持論点。教师在本堂课中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讨论文章内容,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失掉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能在和谐愉悦学习中更加深刻地认知文本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开展文学类阅读教学能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阅读教学,在不断深化学生阅读思路的同时,让学生对文字有不同的感悟,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激发,开阔学生的视野,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璐.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略论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5)

[2]于慧颖.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试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9)

[3]郝慧莹.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5(8)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