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服务与共享空间模式研究

2018-03-18 19:53陈斌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陈斌

摘 要 论文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教育服务最新理念入手,对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素质现象、学术信息教育、信息服务管理和服务空间方式做全面的剖析,通过图书馆信息平台和信息空间的整体组织,进行信息教育服务的模型设计。

关键词 信息教育 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 G254.9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2.011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ervice and Shared Space Patter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Chen Bin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new concep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 the academic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service spac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t designs the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ervice by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information space.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hared space. University library.

0 前言

高校图书馆承担科学资料保存和教育教学文献服务的双重文化职能,高校图书館的主要用户群是师生,其服务主体和功能目标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和空间环境的转型发展。新环境下,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大背景功能形态的变化,教学方式和课堂定位也随着模式重心的偏移而呈现出学习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是师生的需求改变了信息的获取途径。其次是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图书馆的技术革新。再次,理想的高学术成果引导着图书馆作为服务空间编织起团结协作、进步研产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学生的信息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实施战略科教人才计划的重大项目,是“十三五”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高校提出了高要求,高校图书馆肩负几何。

国外信息教育起步较早,赞可夫、布鲁纳作为当代素质教育的主要代表,其基本精神是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的技术应用,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在教育环境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可以说信息教育服务与共享空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互为补充。信息教育带动了共享空间的变革和创新,共享空间推进了信息教育的提高和深化。

1 信息教育服务的方法

1.1 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标准建设

我国高校引入信息教育概念较国外晚,常规的教育以信息检索、数据计量分析、引文分析、专利分析等为主。开展信息教育服务随着电教化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思维的变化,大多数图书馆是抱着尝试的心态,信息教育的比重已呈逐年上升之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优势是在传统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手段,让用户具备对文献资源的整合、分配、组织、利用的技能。尤其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学习需求的催化,信息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收集信息、分拣素材、比较研究、科研问答中,使学生于无形中养成了“勤思考、爱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国内信息教育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偏好“信息素养”系列。其实,信息素养就是信息素质教育,包含在信息教育中。马海群(2002) 较早提出如何在现有国情下实现高校信息教育观念的变革, 培养与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与创新精神[1]。徐兴余(2002) 认为要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并主动地、有意识地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获取信息,把创新活动的每一步建立在广泛的信息基础之上,形成并提高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认知水平,增强在信息活动中的参与意识、时间意识、空间意识、未来意识等等[2]。这为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标准建设打下了理论基础。

实验型信息教育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更适应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学习中,充分调用眼、耳、口、鼻感官系统,亦是课程项目协调的教学新内容。场景型信息教育主张学习目标有多个假设来证明结果的一致性。依托场景预设和场景转换,围绕一组场景提出有意义的课程目标,让师生的思维激荡并沉浸其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课堂内外的学术信息教育

面对信息教育模式的融合和变通,课堂内外的学术信息教育以组团、社区、门户、板块单元的“学习场”的方式,逐渐深入到师生的大教学环境中去,从而推动了共享空间的技术革新。共享空间更关注师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信息教育服务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素质和管理指导三大板块,分别对应九类子项:(1) 学习体系建构,学习情景设计,学习策略服务;(2) 信息教育思维,信息资源评价,信息能力支撑;(3) 信息教育指导,资源协作管理,信息教育绩效。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信息教育带动师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需要有媒介的催化,这一介质就是教育通道。个体是群体的传感器,个体表达是与对话人达成语境共识的数据通道。图书馆学习的过程设计从释放兴趣入手,定义有意义的空间环境,在环境内制定情境再现,共同讨论有价值的对象,并充分利用目标资源服务系统提高搜索能力,提升创意技能,把挖掘到的资源“切题整合”(Point integration & concordancy)。

信息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课程内容展示的是智能整合和智能推送合二为一,学科馆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师生建立自我表达的情境对话,通过参与、合作、共享等服务为师生量体裁衣,挑战服务前沿。个体的学习成果在共享环境互动中被标签、定义或重新分配。学生代表运用帮带服务(Cooperation service) 保证了院系学生整体学习素质明显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是善于学习的人,他们具有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运用周围环境中的资源来完成学习[3]。

1.3 案例分析与信息教育改良

2003年,笔者携中国美院学生会开展读书迎新大会。当时正有《江南传统木刻版画》 和《皖南水乡和浙南山房》 两大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而同学们在美术创作和论文写作方面鲜有思路。随后,在分析了研究进度和创作的最新进展后,即把突破口放在了学校图书馆,以下乡实践为根基,文献资料为线索,馆藏文物为佐料,图文调查为装备,全方位立体架构起研究框架。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从下乡分享到图书分享,从创作分享到技法分享,一时间“交流共融,共享协作”之风弥漫整个院系。同学们带着作品在文献中找原因、找技法、找问题,整体创作层次大幅度提高,写作水平也连跳几阶。把文献资源带入课堂,在作品中体现了文献的关联,在文献中折射出作品的造型语境。

上述案例视为共享空间下的信息教育雏形。可见,学生在预习一门新课或着手展开一项科研时,导师布置的“文献参考导读”似乎对信息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毫无疑问,通过搜索、集合相关文献,在浩如烟波的资源中找共性,找特性,需要相当的信息素质。难怪萧菲电台主播孙善春博士在2013年中国美院硕士生精品课程上主讲《学术论文的写作指导》 课,以丰富的史料和精准的信息关系描述了“资源捆绑,师生共勉”的信息素质教育情景。最后在引用成语“打草惊蛇”的经典论断中,分析了以用户(师生) 为需求情境下的信息交流与授课服务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哲理性问句:“我们的初衷是一起捕蛇,但后果为什么惊跑了蛇,又把时间浪费在了打草上了呢?”笔者深信,从圈养的素质教育走向放养的开放教育的春天会即将来临。美院信息检索课程的彭建波教授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笔者在与彭教授多轮探讨后,形成一份信息课程教案表,如表1所示。

2 信息教育與共享空间的体系建构

2.1 信息教育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以往大学里“重教育、轻服务”的弊端,在新模式下,有望得到改观。信息教育服务更多的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持续进步为宗旨。反过来,服务的成功则确立了“建大建全”共享空间建设文化的蓝本描绘。

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的重心应结合各学科的实际需要放在可操作的层面上,开展信息教育服务需要平行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学生处文体双娱的宣传工作,教务处教产学研的评价工作,各教学单位、院系策略规划的献策献计工作。一方面,图书馆是教育服务的推广窗口,组织实施仍需调动高校总体智慧的最佳切入点;另一方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共享空间的不断充实和技术创新。改善师生的学习环境,为充分营造“参与互动、知识共享、情境体验、进步合作”的空间模式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信息教育支持全过程的两个变化是需求变化和服务变化。变化反映出教育课程的进步势态,体现了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的改良成因。除了教与学的课堂时间,日常课外时间占据了大学总时间量的60%以上。信息教育拓展到课堂之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打通了信息教育的边界,高校与高校之间也可通过共同的学科分布、价值评估、学术兴趣、个性需求等观念元素,搭建信息教育的服务大网。其平台的组织是一张关系大网,设备平台、环境布局、馆员导航等必要条件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高校信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科馆员、专业教师、辅导员、驻地专家,甚至学生会代表都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为同一的服务目标而扮演共同的角色——信息教育教员。他们相互支持,通力合作,通过海量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使数据最终趋向于有意义的,把大数据转化为“智慧数据”[4]。信息教育的任务是维护和监测教学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定时检测数据,及时修复漏洞,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实时通感师生的需求变化,以内容为框架,丰富、优化课程的内容素养,使之超越传统课堂的审美灵感,为校园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使用户真正学到实处。

信息文化行为折射出信息教育的素质,信息教育是民族文化精神与图书馆时代精神实现的主战场。发挥系科实验室学习机制,仍需发挥参考咨询的服务先锋作用。岗位导师、专业教师与学科馆员一道担起答疑服务的首要责任。配备学科导航体系,与兄弟院校建立通用教育合作伙伴关系,诚聘交流导师(Communication tutor),架构学术共享交流的桥梁。

图书馆有效的信息教育机制保障了服务质量与信息管理的协调性、一致性,包括对学科馆员的人才引进,空间组织与设计管理,馆员参与服务能力的提升等,这几个方面是图书馆实现空间战略服务的有效途径。

2.2 共享空间模式下的信息教育

共享空间指资源服务和资源利用共同组成的空间。虚实相间的共享空间延伸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功能,教学场所的拓宽和课堂化教学形式的开放,无疑加大了师生对共享空间的需求依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协调了文献资源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使师生的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更清晰,方法更得体,交流更顺畅,效果更精致,体现学习过程的通力合作和科研突破。

图书馆信息教育使师生参与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认识到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解释和解读其概念,分析和计算其公式均需要应用技巧的知识拓展。信息的共通性可让学生在知识点的比较中产生新的学术发现。

信息教育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期望型的研究教育,教育范围可在各教学单位开展,图书馆的中心是名义上的指挥棒。从高校系统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到服务的整合,都为信息教育的手段整合打下基础。各教学单位有着丰富的学科资源,外派式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服务主力军,他们围绕图书馆师生的个性需求展开目标服务,一般以“信息知识培训→师生科研计划制定→信息教育和馆员服务过程合作→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四步流程模型为主。

信息教育提倡资源多维利用和学习过程的协作。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发布是针对大多数希望上进的学生的。他们可能暂时没有找到学习方法,或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高效地学习,图书馆的服务能改善这一现状。为此,建立一套信息教育关系下的共享融合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体现信息教育的实施流程,而且能厘清在信息空间框架中学习目标的完整性。信息教育关系下的共享融合详见图1。

3 共享空间配套研究

3.1 共享空间的顶层设计

信息教育是在实体环境下开展的虚拟信息服务,共享空间是在实体空间下开展的虚拟空间服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和服务精神是两者的交集。从信息教育中定位共享空间的特征,从共享空间里调整信息教育的服务方向,俨然成了高校图书馆舰船驱动力的两大引擎。

由于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教育的服务重任,以用户需求变化和需求现实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路,拓宽了实施教育服务的功能區域。由学习情况和学习场组成的信息教育空间环境,进一步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空间实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共享空间真正融入服务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共享空间反哺信息素质人才的培育是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顶尖设计的应有之义。

深入有效的信息教育是共享空间体系形成的直接动因,而共享空间是信息教育的高级服务形式。除了软硬件的支撑,更多的是讲究服务的模式,不是纯粹为空间而空间,共享空间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的加持服务(Addition phase service) 和空间布局的教育服务。能否产生良好的重点考查的是共享空间模式的关键性设计对信息教育的影响。参见笔者《图书馆IC的服务艺术》共享空间的区域关联到功能关联,再到服务关联,是由多种群体服务连结的。而信息共享空间则是用现有的信息去引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创新创造新的知识,所以信息共享空间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要让用户真正的参与进去[5]。

高校图书馆要基于自身定位建设本校的共享空间。当前只有以信息教育为最佳服务目标,才能建立好、发展好共享空间,实现信息+,信息教育+,或共享++的服务愿景。信息教育是图书馆馆制体系转型的服务内容,共享空间是图书馆资源配置重心位移的真实写照。信息教育绩效反馈机制,有助于推进共享空间的顶层设计。如信息台、导教台、功能科室、功能专区和无障碍信息共享渠道集成空间的缜密设计。功能空间设计离不开设计元素,共享空间功能分配布局可按图2进行设计。

3.2 共享空间演进发展的回归法则

创客空间和慕课情境的联姻是共享空间落地实施的创意源泉。信息教育的联盟群落(Alliance Community) 可以设想,协作与交流的模式可以打造,共享空间的服务环境也可以付诸实施。如果我们把信息教育的主体功能放大,就会在变化的学习能动性中找到解决用户所需的各类问题的办法。如学校开发“国美日新、跨媒体知识库、国美星空本地库”,让师生在共享服务设定中充分享受虚拟和现实的学术滋养。从各教学单位到学生管理部门,图书馆信息教育服务的触点不再囿于课堂,而是在课堂外、学生公寓、校园,甚至复杂的社会中。

在空间中养成的信息教育培育过程,活用单元教学与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方法,即关注服务模式的前瞻性,又重视服务效果的完善性,平衡好“学与用”的动态变化需求。共享空间的信息教育服务以多层次、多内容和多目标形成良好的服务绩效环境,可用雷达图表达出多模关联,如图3所示。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势态,走可持续信息充实、学术净化的发展道路,是我们信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高校共享空间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合拍第五文化空间的战略格局,以信息教育的教学特征为基础元素,加大探索力度。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区域共享空间,杭州市西湖区华利百杂货商店提供项目赞助经费,籍此将《区域提升与高度学习空间研究》列为“2016年三墩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SDS-SR20160005)。希望高校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为发展准绳,积极落实服务指标,克服服务困难,使共享空间服务和信息教育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谱写学习革命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马海群.新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教育观念的变革[J].图书馆学研究,2002(2):2-4.

徐兴余.高校信息教育刍议[J].现代情报,2002(12):49-50.

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95-101.

张国杰,陈喜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功能拓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105-108.

朱小香,宋国臣.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实施模型及其内容分析[J].现代情报,2007(11):45-47.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