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宇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饮食方面的需要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营养需求,更多是凸显品质和多样性选择的需要。健康绿色的水产品成为了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使水产业由传统的粗放养殖,转变为商品化饲料投喂的高密度、高产量的精细化养殖。目前,一线养殖业盲目追逐着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大规模的使用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饲料,蕴藏着严重养殖风险。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养殖动物的抗应激能力正随着高密度、高投喂等因素的加剧而显著下降,往往表现出典型的脂肪肝和消化道疾病,导致养殖动物在高温季节和运输阶段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随着国际局势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水产品海洋捕捞量显著下降,鱼粉产量大跌,价格走高,导致养殖成本升高,因此寻找一种优势的蛋白质替代原料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由此,经济动物的健康生态养殖和开发高营养的绿色蛋白质来源成为了行业和学界的热门领域,也促进了植物性蛋白质原料的开发和研究。
近年来,桑叶、垂盆草及赶黄草等植物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中桑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蛋白质替代和代谢改善等方向已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在家禽方面,适量的添加桑叶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率,缩短养殖周期,并增加鸡蛋蛋黄的色泽。在哺乳动物上,桑叶所含的黄酮、总多糖等物质可调节小鼠的血脂与血糖代谢,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在水产养殖上,桑叶作为鱼粉理想的替代品,也受到了行业和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桑叶水分含量在61%~79%,蛋白质含量因产地和种植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风干基础下桑叶蛋白质含量在13.61%~28.97%;在常规的饲料作物中,桑叶所含的氨基酸种类最为丰富,且优质桑叶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仅次于大豆,高于有“饲草之王”之称的苜蓿草,而粗纤维的含量却不到苜蓿草的一半。由此可见,桑叶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植物性蛋白源。
在水产方向上,桑叶作为蛋白源的利用分为直接添加和发酵后处理添加两种形式。在桑叶发酵后的利用上,发现在低鱼粉饲料中,当桑叶发酵蛋白替代鱼粉40%时,不会影响罗非鱼的正常生长。此外,国外也有类似的探索,对鱼体的生长均没有负面的影响。这说明桑叶发酵后可高水平的添加到水产动物的饲料中。
在水产上,发酵桑叶可有效降低已患高脂血症罗非鱼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血脂水平的减低效果在合适剂量内与添加量成正相关;同时,预防性的添加发酵桑叶可以提升高脂血症罗非鱼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的含量。这说明发酵桑叶不仅可抑制脂质的代谢,还可以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从而调节机体的代谢水平,起到提升抗病力的作用。在畜禽上,桑叶的利用已较广泛。已证实,桑叶中的有效成分黄酮可通过促进机体抗氧化力和胰岛素分泌的方式加快小鼠的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且桑叶在改善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亦可调节机体脂类物质的代谢而改善肉类品质。
桑叶的化学成分复杂,其营养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桑叶中黄酮、总多糖类物质对机体的糖、脂类物质代谢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相对于鱼粉而言其粗蛋白含量仍较低,且粗纤维、单宁及植物凝集素等物质含量较高,使得现阶段桑叶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不能太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单宁,该物质可以与饲料中的其他蛋白质结合,导致所形成的复合蛋白质不容易被消化。此外,单宁在消化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苦涩感,还可以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导致动物采食的积极性降低,并减缓饲料消化吸收速率,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已证实开发相关酶制剂或采用发酵等措施可减少桑叶中的抗营养因子,尤其当桑叶混合菜籽粕、豆粕等原料进行联合发酵时,能有效的提高桑叶的营养价值,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桑叶提供了可靠途径。
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强和养殖业的发展,只重视蛋白转化率的投喂方式和健康生态养殖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新型饲料已经成为支撑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是传统种桑养蚕的国家,桑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年产桑叶鲜物量最高可达60 t·hm-2;但每年用做蚕桑产业的仅占总产量的65%,剩余的桑叶大多被闲置扔弃,同时,蚕所排出的蚕沙中含有大量的未被消化的桑叶。如果将未被利用的桑叶资源开发出来,不仅可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可满足水产行业对绿色健康的植物性蛋白的需求。此外,桑叶是多年生深根性作物,一年种植,多年收获;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泛等优点。鲜桑叶生产供应时间长达10个月,即每年2~11月均可供应,以四川盆地与两广地区的桑园为例,1年可采摘4~5次,填补了其他植物性蛋白资源季节性短缺的劣势。
总之,桑叶是一种理想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到水产养殖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