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担当 一心为农
——记资阳市雁江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坤清

2018-03-18 22:09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技员李坤资阳市

□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局

他,不是医生,每年却开出近千份“药方”,精准治疗农作物的疑难杂症,是庄稼的好医生。他,不是老师,每年却数十次站上“讲台”,无私地给成千上万农民传经送宝,成为农民致富的好老师。他,不是学者,却屡获省市科研大奖,多次承担部省农业推广试验示范项目,编写了多部专业技术著作。他,不是英雄,是一个二级智障残儿的父亲,却依然忘我工作,跑遍资阳市雁江区466个村子,一干就是30年,曾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优秀农技员。

他,就是资阳市雁江区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李坤清。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为广大农民服务一生、奉献一生。”

扎根30年 忠诚一路为初心

花白的平头,敦实的身板,结茧的手掌……眼前的李坤清浑身透露出老农民般朴实敦厚,站在村民中,很难一眼发现他。

可一说起李坤清,村民们却关不住话匣子。“他可是好样的,是咱们的‘财神爷’。要不是他这么多年来给我们讲技术,搞指导,哪有我们蔬菜基地的今天。”雁江区临江镇李家坝蔬菜基地村民许光明说。

在雁江这片广袤富饶的大地上,李坤清跟不少村民都是“老熟人”。30年来,李坤清的足迹遍及全区22个镇乡40多个果蔬基地,与很多果农菜农成了好朋友。

1987年,李坤清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选择回到雁江区农业局经作站工作。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李坤清有自己的主见:虽然身边不少同学毕业就进了企业和机关单位,但他知道自己的舞台在农村,希望用一技之长为村民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帮助村民们致富增收,不再吃没技术的亏。

30年坚守,30年与农为伴,李坤清践行了自己的选择。经历了毕业初期的短暂适应,在与农民打交道的实践中,李坤清从秀气书生变成了行家里手,既能做给村民看又能带着他们干,成了村民眼中的“李专家”“李医生”,一遇到蔬菜果树栽培、病虫害等难题,村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坤清。

但是生活总是充满诱惑。20世纪末,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身边不少农技人员“下海”捞金。面对家人和亲友劝说,面对捉襟见肘的工资收入,李坤清有过犹豫,但他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对妻子说:“我是做农业的,不是经商的料,再说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了,还是做老本行,穷就穷一点吧。”

由于工作出色,作风过硬,李坤清曾被其他局领导看重,表示愿意调动他进入税务系统。这个外人眼里的“油水”部门,不少人挤破脑袋也想往里钻,但想到手里的工作,李坤清又打起了“退堂鼓”:“走了,手头这么一大摊事,谁来干?走了,那些菜农怎么办?刚启动的试验示范项目,又谁来干?”

但他也明白,这么多年辛苦了他的妻子。她一个女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够累的。李坤清两个儿子,大儿子1岁时患上了智力发育迟滞症,智力一直停留在幼儿阶段,生活不能自理。如今23岁了,智力却如同两三岁的娃儿。

“在他心里农民永远是第一位,农技工作永远是第一位。”妻子说。选择留下来的李坤清坦然接受了一切,包括生活的不幸。为了弥补对家人的亏欠,30年来的每个周末,只要不加班不下乡,李坤清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孩子们,特别是陪大儿子玩耍。唯有如此,他才觉得心里好过些。

但30年来,李坤清身边的村民们却是幸运的。30年间,每年李坤清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时间都在200天以上,每年在田间直接指导农民超过1 000人次,每年为农民开展大大小小的农业技术培训讲座近百场。2009年,他在全省率先推广药剂拌种技术,有效解决了花生蛴螬(老母虫)和蚜虫的危害,增产干花生750 kg/hm2。近5年来,已累计推广拌种技术超过6 666.67 hm2,新增产值2 000万元以上。

心血+汗水 农技推广结硕果

李坤清深知:“农技员不仅仅是个头衔,它的份量很重。一技之长,关系着村民的一年收入,甚至身家性命,容不得半点闪失。作为‘庄稼医生’,必须拥有过硬技术。”

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李坤清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1991年,李坤清考入西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函授本科。白天,他坚守工作一线,利用下乡机会对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基数消涨规律及发生特点进行调查,作好记录;晚上,他看书看资料,记下数万字心得,圆满完成了函授本科学业,成为单上位少数取得了本科学历的农技员。

1997年,雁江区决定派李坤清到临江镇李家坝蔬菜基地推广大棚蔬菜。种了一辈子蔬菜的菜农们对突然搞大棚种植很是茫然,认为花钱费力不讨好,没人愿意干。李坤清找到6名菜农,决定搞试点,承诺“赔了算我李坤清的,赚了算你们的”。为确保试点成功,李坤清每天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20 km,天天泡在大棚菜地里。通过摸索,总结出了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大棚配套栽培技术。村民许光明种了0.04 hm2大棚黄瓜,当年就卖了6 000余元。而往年按传统种植模式计算,仅能买600元左右。当地菜农看见实效后,改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多年来,李坤清先后承担了农业部扶持“菜篮子”项目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农技推广工作中,他准确及时地提出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上应采用的技术措施,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引进和推广了蔬菜嫁接新技术,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技术难题,保障了雁江区蔬菜产业特别是老蔬菜基地的持续健康发展。近5年推广的用药剂(60%的吡虫啉种依剂)拌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蔬菜、玉米、水稻、花生、油菜等农作物。累计推广蔬菜新品种30余个,切实促进了雁江区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和品质提高。

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30年,李坤清在科研实务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已评聘为高级农艺师,2017年又评审通过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资格;先后获得四川省农牧厅丰收计划三等奖、丰收计划二等奖和四川省农业厅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次,资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雁江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先后发表有实用价值技术文章4篇;与他人合著了《南方秋冬蔬菜露地栽培技术》《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图说南方生姜高效栽培》《图说菜用鱼腥草栽培技术》《生姜高效生产实用技术》5本共55万字的专业技术书籍。

勇担“大课题” 脱贫路上忙“赶考”

2016年,雁江区启动了贫困村“五个一”帮扶驻村活动,每个贫困村都要派驻1位农技员驻村帮扶,指导产业扶贫。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派谁去,53岁的李坤清站了出来,作为部门的副职和“老人”,他毫无怨言地把这个“烫手山芋”接了下来。“年轻人家里娃儿小,需要照顾。我虽年纪大点但却有经验和技术,只要干得动,就继续干。”可不少人却不知道,李坤清家中其实还有个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全天候照顾的智障儿。

脱贫攻坚如一场大考,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答好这道“大考题”,李坤清把自己作为“赶考人”,誓要考出好成绩。

去1次扶贫村——资阳市丹山镇新盟村,单边开车就得一个半小时。为顺利开展产业调整,他赔笑请来菜老板,订单保底规模种植榨菜。哪家村民有难处,一个电话,他必定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赶到。为修路,他拉下老脸动用各方资源,跑部门、访企业要资金……而这样的艰辛他却从不给外人言。在他笔记本上,满满的文字尽是编制129个贫困户个性化精准方案和农业技术知识。

如今,新盟村已是旧颜换新颜。全村硬化村道6 km,发展核桃33.33 hm2、脆李6.67 hm2、榨菜33.33 hm2,引进业主规模流转土地20.00 hm2。利用养猪家园项目,全村贫困户新修建标准圈舍750 m2,新增养猪107头,全村累计增收300万元……2017年,李坤清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优秀农技员。

30载风霜雨雪,30载清贫坚守,30载克己尽责,30载默默奉献,李坤清同志30年的言行举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名基层农技人员忠诚担当、一心为农的时代形象。

猜你喜欢
农技员李坤资阳市
基于VEC模型的资阳市居民收入与物价指数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
农技员带头——中化碧邦助力 共建美丽乡村
猪八戒吃西瓜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产业调整给予基层农技员的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