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君 刘学东 侯秀明 孙 岩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36)
裂果是番茄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发生在果实成熟转色期,保护地、露地栽培均可发生。现将温室番茄裂果的发生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顶裂果:果实脐部及其周围果皮开裂(菜农将其称为笑果或破肚子),主要因畸形花花柱开裂造成。(2)放射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延伸呈放射状开裂,绿熟期先出现轻微裂纹,转色后裂纹明显加深、加宽。(3)环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在附近果面上发生同心圆状的细微裂纹,严重时裂纹呈环状开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5)纵裂果:果实侧面有一条由果柄处向果顶部走向的弥合线,轻者在线条上出现小裂口,重者形成大裂口,甚至胎座、种子外露。(5)细碎纹裂果:果实表面出现密集的细小木栓化纹裂,通常以果蒂为圆心呈同心圆状排列,也有的纹裂呈不规则形随机排列。
一般果皮薄的番茄品种环裂严重一些。
(1)通风时间不当:棚室昼夜温差大,番茄果面、叶片易结露。若果面结露较多,早上突然放风,果面水分迅速蒸发,易出现菜农说的“风扫果”现象,表现为果面环裂。(2)蘸花过晚或药剂浓度过大:番茄应在开花前1 d或开花当天蘸花,蘸花时间过晚,易造成花柱头开裂,从而加重裂果的发生;早春番茄不易坐果,菜农常加大蘸花药剂的浓度,也易造成番茄裂果。(3)浇水不均匀:番茄生长前期,为防止植株徒长,一般严格控水;进入结果期后,往往加大肥水量,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生长速度快,果皮一旦受到药害、干湿度剧烈变化等影响,生长速度相对减慢,就会出现大量裂果。(4)缺硼和钙:番茄植株缺硼后,花芽分化不良,表现为花柱短、黑、扁或开裂等,进而造成果实开裂;环状裂果、顶裂果都是因开花时花器供钙不足引起的,肥料过多、光照不良、白天温度过高等,都可引起花器供钙不足,低温时发生更严重。(5)用药不当:喷药时药剂浓度偏高或环境温度过高,药液挥发快,致使果面残留的药液浓度迅速变大,在药物的刺激下,果皮容易受害老化产生裂口,形成裂果。因此,生产中不可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应尽量选择上午9~11时或下午3时以后番茄果面无露水时喷药。(6)疏叶过多、摘果过晚:过度疏叶,只留上部几片叶,造成功能叶片不足,果实因营养供应不足而发生裂果;果实后熟期也会膨大,如不及时摘果,果面易出现纵向细小裂口,若摘果过晚,则会出现从果柄处向下延伸的长裂口。(7)病害:病毒病发生严重的植株,叶片卷曲,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果实营养供应不足,易出现裂果。
选择抗裂、耐贮运、抗逆性好的番茄品种。一般植株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中小型番茄品种比较抗裂。
上午温室内温度27~28℃、果面结露消退后进行通风,同时避免风直接吹到番茄果实,可减少裂果。
高温通风,低温保暖,避免温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昼夜温差不可太大。果实膨大期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在白天大通风时使温度升至28℃,可提高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有机质的积累。前半夜保持18~20℃,有利于将有机质充分输送到果实等各个生长中心;后半夜温度降至12~15℃,以减缓植株呼吸作用,避免消耗营养。
增施有机肥和质量好的生物肥,改善土壤结构,为番茄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施底肥时,可配合施用磷酸钙或钙镁磷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钾肥,一般钾肥的施用量为氮肥的2倍;叶面经常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开花前1周,结合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加施优质硼肥,间隔半个月再喷1次。合理灌溉,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番茄定植活棵后,为防止植株徒长,前期一般不浇水,但应保持土壤湿润;果实长至核桃大小以后,应经常浇水;果实膨大期尽量避免大水漫灌,严防田间积水,避免土壤干湿度剧烈变化导致根系受伤。合理密植,科学整枝,使果实隐蔽在枝叶间,防止阳光直晒。
适度整枝打杈,保留足够多的功能叶片,促进植株通过蒸腾作用挥发体内多余水分,避免养分集中供应果实造成裂果。摘心时,在果穗上方留2~3片叶,为果实遮阳,避免阳光直射果皮,引起裂果。在秋延晚和春提早栽培后期,不可过早打掉底部叶片。
选好花、多蘸花、少留果。先去除每穗花的第1朵花,在开花当天,选择开花时间接近、花型正、花冠开展、柱头较长的花蘸花,2~3 d后确定每穗花所要留下的花,摘除其余的花。一般每穗留4~5个果,及时摘除畸形果和多余的果,以免消耗营养。
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植株无露水、温度为18~20℃时蘸花。应根据番茄品种、气温合理确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气温高时,药剂浓度要低;气温低时,药剂浓度应适当提高。每朵花只能蘸1次,激素中可加入颜料,以便区分,防止重复蘸花,减少裂果。
果实达到商品要求时及时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