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谭仕伦
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加大招商力度,实现产业聚集和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铝和铝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和食品、医药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1992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开发区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48平方公里,是全省最早成立的经济开发区之一。开发区成立后,按照“全方位、高起点、超常规”的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环境建设、经济总量、综合效益、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2012年,在全省17家千亿级培育类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在全省17个千亿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排名第一;在全省1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考核评价中,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连续五年获得第一名。
近年来,白云经济开发区持续领跑全省千亿级开发区,在贵阳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发动机”“顶梁柱”作用日渐显现,白云经济开发区将向着一流投资环境、一流技术成果、一流技术人才、一流工作成绩的目标迈进。
2011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贵阳白云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贵州白云经济开发区,管辖面积约为33.4平方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和“南、贵、昆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
白云经济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按照“全方位、高起点、超常规”的发展要求,坚持“自我解放、自费开发、自我平衡、自我发展”的开发方针和“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开发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的开发思路,一方面依托区域内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的优势,实施服务企业、厂地联台、共同发展的厂地联动战略。引导支持驻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体现了厂地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开发区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以工业为主,外资为主,创汇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为主、一致力”的方针和“低门槛、零收费、红地毯、高效率”的服务原则,强化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发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力度,实现产业聚集和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铝和铝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和食品、医药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贵州省重点建设的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白云经济开发区在投资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上下足了功夫。在投资硬环境建设上,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出发,初步形成铝及铝加工基地、新材料产业园、医药食品产业园等工业园区,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在全省17个千亿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多次获得同类开发区排名第一,实现了从“一铝独大”的传统工矿区到科技部评审验收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013年,白云经济开发区已有国家“863”计划项目8个;国家和省、市火炬项目及星火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27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个;新上3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43个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
白云经济开发区持续领跑全省千亿级开发区,在贵阳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发动机”“顶梁柱”作用日渐显现。图为吉利车间安装设备。(白云区吉利公司供图)
同年,燕京啤酒、美国岱高汽车橡胶制品、中铝铝板带、浙江今飞轮毂、拜特制药、香港融音等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产业项目31个建成投产;杭州娃哈哈饮料(四期)、永青仪电、中泉电气等21个工业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上海华源铝箔、景浩电子科技等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项目21个开工在建,新增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66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
近年来,在产业结构方面,白云经济开发区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大数据为引领,以大生态为基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打造主导产业园区,设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修文白云高新产业园。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吉利发动机项目、燕京啤酒集团、娃哈哈集团、康恩贝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康师傅百事饮品、中铝彩铝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吉利发动机、娃哈哈、燕京啤酒、康恩贝、康师傅百事饮品,贵州中铝(板带项目)、今飞轮毂、贵阳煜兴车轮、华恒机械等重大项目为引领的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型主导产业占全区比重达到60%以上;贵州铝厂已基本完成退城进园,2017年中铝贵州企业占GDP比重降到了11.5%,“一铝独大”的局面明显改变。同时,服务业不断壮大,德邦、贵州品骏等物流项目发展迅速。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开发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达到省级一类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入驻条件,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白云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指导,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低门槛、零收费、红地毯、高效率”的服务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实现了产业聚集和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业、新材料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
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贵州省重点建设的非公有制经济区,白云经济开发区以大数据、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为引领加速发展。截至2017年,贵州白云经济开发区稳增长扩总量,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开发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01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总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13.45%;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1.5亿元,同比增长20.9%;工业用电量4633274168kwh,同比增长2.59%;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个,年末规模工业企业个数73个;新增就业人数15250人,期末就业人数195000人。
在2017年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考核中,白云经开区在全省6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排名第十二位,在贵阳市开发区中排名第二。
2018年,白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发展有力抓手,围绕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大教育、大文化、大旅游、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六大两高”产业领域,全面启动并持续推进大招商行动,积极引进具有带动性、引领性和高成长性项目,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白云区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29.0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68.84%,位列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3296.7万美元,同比增长16%,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新引进项目33个,完成全年目标61.11%;新引进项目开工率近97%;新增投产(投入运营)项目27个,完成全年目标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