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红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策略;兴趣;预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4—0094—01
小学生还处于爱玩闹的年纪,不懂得自主学习,因此,有的时候教师要一边上课,一边管课堂纪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率就很难提高。要想让学生认真听课,不捣乱,首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然后引导他们自主预习,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认真听课。尤其是语文课,它是学习其他一切科目的基础,只有把语文学好,才能为学习其他科目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甚至排斥语文,归根结底是由于当前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自然就不爱学习。上课的时候很容易说话、睡觉、搞小动作等。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这一“百科之母”感兴趣,就要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语文知识融入其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他们增长知识。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于一体,比起天天看黑板粉笔字,学生会更享受这样的视觉盛宴,而且小学生年纪小,对色彩鲜艳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多放一些图片会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放一段关于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视频,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起来,之后,教师问学生:“大家觉得小兴安岭美吗?”学生会说美,教师说:“那你们还想更多地了解小兴安岭吗?翻开你们的课本,上面会有你们想知道的内容。”于是学生就会带着求知欲翻看课本,寻找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这个过程会比平时更认真,因为他们是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做的,注意力也会很集中,这就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围着教师转,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问题要由他们自己想办法拿主意,教师只给他们提供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对以后的初中高中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在上课的时候,有些问题要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会让他们更想知道答案,从而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如,在学习《神笔马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会说:“我想知道马良是谁?”有的会说:“我想知道神笔是什么?”有的会说:“我想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教师说:“好,现在你们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文章,找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这样,在学生自主提问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更认真地去看课文,寻找答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习惯要趁早养成,学生的好多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预习也是一样。只有学生认真预习了课文及生词,上课的时候才能听得更明白,否则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这样效率就很难上去。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要求学生对下一课进行预习,培养他们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课内容,我会在下一课找几名学生给大家讲一下课文的大致内容。”小学生正是喜欢展示的年纪,为了第二天能有好的表現,课后就会认真地预习课文,把课文读熟读透,了解文章主旨及线索,第二天上课教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会争抢着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做法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复述课文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会更深,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预习很重要,这样一来,学生学得开心,教师讲得舒心,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高效,首先,要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这种配合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此之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其次,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不是被动听取教师的指挥。最后,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自由探索,这样在课堂中他们才会积极地表现自己,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