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疗效观察的临床研究

2018-03-17 14:50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

于 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 712021)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脑部炎症反应,可累及至脑和脊髓表面,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期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2],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儿的0.02%~0.10%,早产儿可高达0.30%[3-4]。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监护技术和护理水平越来越先进,在经济发达地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也随之下降[5]。但存活者20%~50%可留下失明、耳聋、癫痫、脑积水、智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6]。新生儿化脑的临床表征不典型,症状多表现为发热、拒乳、黄疸、呕吐、休克、反应欠佳等,与败血症症状相似,且颅内压升高一般较晚,又常存在脑膜刺激症缺乏的情况,因而给新生儿化脑的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伴发多种并发症,造成患儿病死率高、预后差等问题,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也加重了家庭的精神及经济负担[6-7]。因此现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21例进行全面评价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预后病例在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辅助检查、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影响新生儿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诊治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1例选自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脑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日龄2~28 d,平均10.6 d;足月儿16例,早产儿5例;顺产17例,剖宫产4例;患病时长0~7 d,平均3.3 d。患儿有羊水污染4例,宫内窘迫5例,产时窒息3例,胎膜早破6例。临床表现:发热者12例、反应低下10例、肌张力增高8例、据乳13例、惊厥6例、呼吸异常6例、面色不佳7例、呕吐4例、前囟饱满3例、低体温1例;患儿并伴有不同的合并症,其中败血症15例、肺炎8例、缺氧缺血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4例、脐炎1例、颅内出血2例、脑积水1例、中耳炎1例、尿路感染2例、中毒性肠麻痹1例,血管内凝血1例。

2 诊断标准 诊断方法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诊断标准进行[8],符合下述①②③则可进行诊断,若同时具备④项即可确诊:①体温有异常升高或降低,患儿表现出惊厥、拒奶、精神差等,或表现出败血症症状;②患儿颅内压升高,可见前囟凸起、骨缝裂开、阳性脑膜刺激征等;③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0×106/L,糖降低,蛋白升高;④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或涂片上可见细菌。

3 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常规: WBC<10×109/L 2例,(10~15)×109/L 3例,(15~20)×109/L 7例,>20×109/L 9例; ②脑脊液检查: WBC均>20×106/L,其中(20-100)× 106/L 6例,>(100-1000)×106/L 11例,>1000×106/L 4例,蛋白定量>1. 5g/L者10例,糖定量<2. 2 mmol/L 者9例。③血培养阳性7例, 致病菌为: 大肠埃希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 2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1例。脑脊液培养及涂片阳性4例,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1例。

4 治疗方法 入院后、致病菌未明确前,患儿选用头孢噻肟钠150~200 mg/(kg·d),分2~3次静滴)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0 mg/(kg·次),每日2~3次静滴)治疗,实验室检测明确致病菌后,依据药敏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并加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3 ml /次, 每日2次。病情急性期,据具体临床表现酌情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支持等对症治疗。疗程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时长为14~21 d。

5 观察和疗效 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相关生化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新生儿化脑的症状及体征全部消除,脑脊液重复检测呈阴性,无后遗症和相关并发症者为治愈;症状、体征、并发症改善明显,脑脊液检测呈阴性或弱阳性,未见神经性后遗症者为好转;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脑脊液检测阳性,存在神经性后遗症或死亡者为无效[9]。

结 果

治疗前患者脑脊液的WBC、蛋白含量、糖含量分别是(441.6138.5)106/L、(3.41.5)g/L、(1.70.6)mmol/L,治疗后,排除死亡病例,三者分别是(22.710.1)106/L、(0.40.1)g/L、(3.61.3)mmol/L,治疗前后比较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患者治愈13例,好转6例,死亡2例(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治疗有效率是90.48%(19/21),病死率是9.52%(2/21)。对存活的19例患儿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无失访病例,存在后遗症患者5例,后遗症发生率为26.32%(5/19),其中意识障碍或肢体运动障碍者3例,脑萎缩者1例,脑积水者1例,癫痫者1例,有1例患者同时存在意识障碍和脑萎缩。

讨 论

随着抗菌药物和新治疗手段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总体预后仍不太理想,幸存者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约为20%-50%[9]。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达31.51%。3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是化脓性脑膜炎的易患人群,过去的临床研究表明小于1岁可以作为预后不良的一项重要指标,还可以在肺炎链球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性1岁以下发病者预后不良。针对新生儿患者,医学人员研究发现早产、低出生患儿体质量为预后不良因素,同时也有研究发现虽然体质量大于2500g不同体质量的患儿神经系统体征更明显,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上不同体质量儿并没有区别。我院所选研究的全部为新生儿患者,并没有发现年龄及入院体质量对于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没有发现入院体质量与预后相关,可能与患儿就诊较及时、治疗水平相对较高、入组患儿中早产儿相对偏少、体质量均较一致等有关。

新生儿在临床表现情况,很多研究表明均提示昏迷、持续抽搐超过72h、瞳孔异常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听力损伤提示预后不良。同时也有临床实践显示呼吸机辅助通气为导致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提示抽搐、意识改变、前囟改变及瞳孔改变为预后不良因素,其中意识改变多为意识水平下降,包括嗜睡、昏迷;前囟改变表现为前囟张力增高、前囟隆起;瞳孔改变为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出现这些表现均提示颅内压明显升高,甚至出现脑干症状、颅神经损伤等,故预后不良。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研究表明脑脊液蛋白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也有研究发现脑脊液糖降低、白细胞减少、CRP 升高、血小板、低钠血症为预后不良因素。本研究表明反应颅内炎症的脑脊液改变更能表明病情严重程度,而外周血的各项炎症指标虽能够提示炎症反应的轻重,但不足以表明颅内感染的严重程度。严重的低钠血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水肿甚至不可逆转、持续抽搐昏迷,预后差。胎儿及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免疫力弱,补体分泌不足,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使致病菌极易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膜、脑室发生感染,进而造成化脓性脑膜炎。通过分析本文病例资料,与儿童期化脑比较,新生儿化脑无典型临床表现,高颅内压症状出现晚,脑膜刺激征缺乏,故而造成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新生儿发生化脑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有:①围产期感染: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是引起早发性化脑的重要因素,羊水污染为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而胎膜早破则为致病菌供了进入胎儿机体的条件,研究中羊水污染4例,发生率是19.05%,羊水早破6例,发生率是28.57%;此外,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也是造成新生儿化脑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合并宫内窘迫和窒息患儿共8例,发生率是38.10%,呼吸窘迫和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能减小患儿血氧含量,损伤脑血管自主调控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还能破坏血脑屏障而增加致病菌的脑部感染风险[10-11];其他如早产、体重、胎龄等都与化脑发生存在一定关系;②败血症:本研究中有15例化脑患儿伴有败血症,合并率为71.43%(15/21),人们认为该病是败血症的一部分或是继发于败血证,化脑病发前均存在血液散播性感染,故而有败血症时需警惕化脑的发生,临床诊断对于新生儿疑似败血症者应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测,以排除化脑;③机体各器官、组织的脓肿、炎症、感染等:本研究中患儿有肺炎、脐炎、尿路感染、中耳炎、中毒性肠麻痹等症,这些均为引发新生儿化脑的重要因素;④医源性化脑: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行,医院生产产妇人数增加,新生儿出生后处于医院环境,尤其是剖宫产及早产、难产者自身机体抗性低,这也增加了医院院内感染风险,研究中条件致病菌有较高的感染率,进一步表明医源性感染是引发新生儿化脑的危险因素之一

新生儿化脑为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致病菌所致感染性疾病,因此抗菌药物的应用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我们选用头孢噻肟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对抗感染,因二者均可透过血脑屏障杀灭致病菌并抑制其增殖,以改善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脑膜炎炎性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发热、炎症反应以及高温导致的脑神经细胞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新生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腠理不密,外邪侵袭肌表,邪易入里,郁而化火生热,热毒瘀滞,上犯脑络而致,故见神昏、纳差、发热及惊厥等表现[12]。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是纯中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苦地丁 、板蓝根、黄芩4种中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且蒲公英消痈散结、苦地丁活血消肿、板蓝根清热凉血、黄芩泻火躁湿, 诸药合用可使表里瘀滞热毒透泄、脑络开通。经现代药效学研究证实 ,这4种药物均具有广谱的抗菌、消炎及调整免疫力作用, 对新生儿化脑治疗起到既祛邪又扶正之效。本文患者经治疗,脑脊液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是90.48%(19/21),死亡率是9.52%(2/21),死亡的2例患儿均为病发后3天确诊治疗;存活患儿随访,有5例存在不同的后遗症,其余无明显后遗症的14例皆是早期诊断患儿。因此,重视新生儿化脑的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在有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肌张力、前囟张力等是否有所改变,以及是否有反应力低下、惊厥等表现,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提高新生儿化脑的早期诊断率,及早采取治疗,降低中枢神经损伤,减少了死残率。

综上,积极治疗能增强新生儿化脑患儿的存活率,但其存在的后遗症依然较多,临床应增强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新生儿脑膜炎的警惕性,重视危险因素以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为改善预后提供有力条件。

[1] 洪琳亮.醒脑静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评价[J]. 中医临床研究,2014, 34(6):16-18.

[2] 胡 波.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危险因素与早期诊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2):4791-4792.

[3] Yang Hui, Feng Jinxing, Lin Sufang,etal.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in 46 cases [J].Journal of Neurology and Neurorehabilitation Journal,2013,10(1):18-21.

[4] 胡月圆,高喜荣,占彩霞,等. 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13-16.

[5] 赵丽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佐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4,13(3):191-192.

[6] 胡永艳.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 124-125.

[7] LI Yangfang, Zhao Xiaofen, Xi Min,etal. Analysis of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J]. Chinese Journal of Neonatology,2015, 30(5):364-366.

[8] 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7-351.

[9] 王 珏,王海燕,林 瑜,等.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2):43-45.

[10] 庞红霞.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76-77.

[11] Namani S,Milcnkovic Z,Kuchar E,etal.Mortality from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 in Kosovo[J].Child Ngurol,2012,27(1):46-50.

[12] 钟红平,袁 强,王娟娟,等.小儿化脓性脑膜炎80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58(9): 1263-1265.

猜你喜欢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