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2018-03-17 02:4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庄志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止汗味苦苍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庄志宏

1 白术的鉴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处方用名:白术——菊科Composita;性味归经: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晕,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

药材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下部瘤状突起,形似古代“如意头”,有的白术个体似古代“如意”。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有的茎基状如“鹤颈”。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品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饮片鉴别:饮片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品切片角质样,色较深,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专用术语:“如意”和“如意头” 特指白术外观形状,全体有多个瘤状突起,根茎下部两侧膨大部分,形似古代“如意”之“如意头”,又称谓“云头”。鹤颈特指白术外部形状,根茎部形似仙鹤,有时还带有上部残茎,如仙鹤脖颈。亦有因其木质状茎如腿形,故又称谓“白术腿”。

2 历代医学著作对白术药用功效的总结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汤方理中丸(《伤寒论》卷七方):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温中祛寒,补益脾胃。治疗太阴病,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寒多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中寒霍乱等症。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散寒。

真武汤(《伤寒论》卷六方):茯苓三两,赤芍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功能温阳利水。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肢体浮肿等。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主脾之运化。

附子汤(《伤寒论》卷六方):炮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赤芍三两。功能温经助阳,祛寒化湿。治疗少阴病,身体关节疼痛,手足寒,口中和,背恶寒等症。

附子汤,即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附子、白术用量加倍,意在温补而祛寒湿,重在治阳虚,寒邪内侵所致之身体骨节疼痛;真武汤旨在温散以祛水气,治疗阳虚水气内停。方中白术均为燥湿健脾。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卷上方):麻黄三两,桂枝(肉桂)去皮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白术四两。功能散寒除湿。治疗外感寒湿,一身烦疼。方中白术除寒湿。

名著记载:明·李中梓《本草通玄》——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是故劳力内伤,四肢困倦,饮食不纳,此中气不足之证也;痼冷虚寒,泄泻下利,滑脱不禁,此脾阳乘陷之证也;或久疟经年不愈,或久痢累月不除,此胃虚失治,脾虚下脱之证也;或痰涎呕吐,眩晕昏眩,或腹满肢肿,面色痿黄,此胃虚不运,脾虚蕴湿之证也;以上诸疾,用白术总能治之。又如血虚而漏下不止,白术可以统血而收阴;阳虚而汗液不收,白术可以回阳而敛汗。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白术缘何专补脾气?盖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以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通溺止泄,消痰治肿,止热化癖,安胎止呕,功效甚多,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凡水湿诸邪,靡不因其脾健而自除,吐泻及胎不安,亦靡不因其脾健而悉平矣。

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性温而燥,气不香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经文记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本经》只言“术”,未明示白术或苍术。陶弘景云:“术乃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痈;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而在《伤寒杂病论》汤方中有赤、白术之分。说明《本经》所述之“术”应是指白术和苍术功效。

再则,在《本经》中有“山蓟”一名。“山蓟”则是苍术之别称。

清·张璐《本经逢原》载:“苍术,《本经》名山蓟。苦辛温,无毒。《本经》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等症,总取性专开腠,故能发汗而去风寒湿气,祛湿而去死肌痉疸,下气而消饮食饮癖。”可以佐证,在《神农本草经》时代就已经有白术、苍术之分了。至于苍术和白术在临床上之区别,前人已有详述。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者,《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

张志聪按:“太阳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痹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作润,温而能和,此先圣教人之苦心,学者所当体会者也。”

张志聪同时在苍术项云:“苍术,气味苦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实乃《本经》白术之经文)

白术性优,苍术性劣(烈)。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陶弘景《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亦佐证了白术、苍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赤术,即是苍,其功用与白术略同,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但白术味甘,苍术兼苦;白术止汗,苍术发汗,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后人谓苍术之味苦,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

猜你喜欢
止汗味苦苍术
雪莲花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22
大剂苦参治不寐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5期)2018-06-06 03:11:59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蓝花参复方止汗作用的实验研究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妙用止汗露
爱你(2015年16期)2015-11-15 06:05:39
从不用止汗露?因为你还不够懂它
优雅(2015年5期)2015-09-10 11:50:34
从不用止汗露?因为你还不够懂它
幸福家庭(2015年7期)2015-07-15 02: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