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斯 廖庆义 白林壮 田书荣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门,415319)
野生动物保护与土地的多形式利用往往无法整合,尤其在人类和野生动物共享自然资源的区域,野生动物对人类造成的损害难以避免[1]。造成损害的野生动物主要为兽类和鸟类[2],损害重点包括破坏农作物、捕食家禽家畜、威胁人身安全等[3]。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这个问题在以集体林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表现尤为突出,因为集体林形式的自然保护区内往往居住着众多的社区居民。如何缓解社区居民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对于自然保护工作是否能够长期而有效地开展具有重大影响。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武陵山区东北部的一个典型的集体林形式的自然保护区,97%的面积为集体所有,区内社区居民居住分散。自2013年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肇事事件进行规范的信息收集和统计,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地反映武陵山区集体林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肇事现状。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省石门县境内,位于武陵山脉东北端,地理位置在E 110°29′~110°59′,N 29°50′~30°09′之间,最高峰壶瓶山主峰海拔2 098.7 m。保护区总面积66 568 hm2,是以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豹(Pantherapardus)、红豆杉(Taxuschinensis)、珙桐(Davidiainvolucrata)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群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据《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本区兽类一共有8目26科64种[4],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Neofelisnebulosa)、林麝(Moschusberezovskii)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有黑熊(Ursusthibetanus)、猕猴(Macacamulatta)、青鼬(Martesflavigula)、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斑羚(Naemorhedusgoral)、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等14种。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辖38个村(居),484个村民小组。截至2016年年底,壶瓶山总人口为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行政上,各村均属壶瓶山镇政府管辖。区内无任何工业,因而社区居民多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计。
保护区每年对区内的野生动物肇事事件进行调查。自2013年起,进行规范化的数据收集工作。1)由保护区巡护员收集区内野生动物肇事信息,或村民主动向巡护员报告野生动物肇事事件;2)巡护员实地查看野生动物肇事现场,拍照并详细填写记录表格,记录事项包括:肇事野生动物种类、肇事时间、肇事地点、损害家禽或家畜种类、数量和重量、损害农作物种类、面积和数量、受损农户信息;3)巡护员对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家禽家畜重量进行现场称重,无法称重则进行估计,受损农作物面积现场进行估算,清点受损株数,进行产量估算。
2013~2016年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计收集有效的野生动物肇事事件信息1 266条。
经统计,在2013~2016年的1 266件野生动物肇事事件中,肇事野生动物包括野猪(Susscrofa)、黑熊等11种。其中野猪肇事频次最高,达834起,占总肇事事件的65.88%,其次黑熊、猕猴分别为243起和161起,分别占总肇事事件的19.19%和12.72%。野猪、黑熊和猕猴3个物种构成保护区内主要肇事野生动物(表1)。
表1 肇事野生动物情况(n=1 266)
Tab.1 The role of damage species(n=1 266)
续表1
造成的损害以农作物为主,共1 213起,损害家禽家畜32起,破坏蜂桶21起。受损农作物以玉米和红薯为主(表2)。
表2 造成损害情况
Tab.2 Damage situation
我们详细统计了每个月野生动物肇事频次,绘制了野生动物肇事频次趋势曲线,结果显示,野生动物肇事主要发生在7、8、9月,在8月达到顶峰,其他月野生动物肇事频次非常低(图1)。
图1 肇事频次月变化Fig.1 Damage frequency change by month
我们将肇事事件发生的地点依据保护区功能分区进行统计,并与功能区面积和社区人口数量(未包括居委会4 872人)进行了对比(表3)。
表3 保护区功能分区对应野生动物肇事情况
Tab.3 Damage situation responding to reserve functional zone
表4 2013~2016年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情况
Tab.4 Compensation situation of wildlife damage from 2013-2016
野生动物肇事研究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和种/属性[5],我们获得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肇事现状:野生动物肇事频次高,对社区居民造成的损害大。此外,本研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陵山区集体林形式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肇事现状。
据研究,在威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9个因素中,偷猎和捕捞排在第4位[6],由于野生动物肇事引起的人兽冲突每年都有发生,因冲突采取报复和防卫措施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也不少见,此时,有效及时地补偿,能够直接缓解冲突,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而现状是,目前我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办法存在着主体不明确、责任范围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重大缺陷。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由地方政府解决,而我国至今为止也只有数个省份出台了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的具体规定,且大部分规定由于过于原则化而缺乏具体可行的执行措施,所以受害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救济[7]。如:2014年湖南省林业厅起草了《湖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政策到现今依然没有出台,而石门县也没有关于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的相关政策。多年来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没有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资金来源,每年通过向镇民政所申请民政救济,给予受损社区群众一点补偿。因此明确责任主体,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专款专项制度,明确补偿标准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急需建立起来[8],这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调查数据显示,玉米、红薯和土豆等传统种植农作物是野猪、黑熊和猕猴青睐的食物,其成熟时期也即是野生动物肇事的高发时期;而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白及(Bletillastriata)、贝母(Fritillariaspp.)等中草药则极少受到野生动物的损害,因此,引导社区居民发展林下经济,调整社区居民种植结构,对于缓解人兽冲突同时增加经济收入意义重大。
保护区核心区地广人稀,人口多不集中分布,此外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状况较好的区域,因而野生动物重复多次损害相同农户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情况在核心区比较普遍。壶瓶山镇政府自2012年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政策,采取自愿搬迁、保留山林所有权、拆旧房给补偿的方式,逐步将一些想要搬离深山的老百姓移到集镇。目前针对集体林自然保护区,地方政府尚没有关于开展核心区移民的相关政策,如能逐步实施核心区移民搬迁,或通过土地购买等方式开展核心区移民,对于缓解人兽冲突,提升保护区的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益处。
致谢:感谢所有现场收集数据并安抚社区群众情绪的一线巡护员陈振法、覃正勇、金绍银、周定教、黄昌美等24人,感谢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康祖杰、李进忠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
[1] Gadgil M,Berkes F,Folke C.Indigenous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J].Ambio,1993,22(2/3):151-156.
[2] 杨文忠,和淑光,沈永生.白马雪山南段野生动物肇事的时空格局[J].山地学报,2009,27(3):306-310.
[3] 徐建英,桓玉婷,孔明.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农地特征及影响机制[J].生态学报,2016,36(12):3748-3757.
[4] 张国珍,杨道德.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Madden F.Preventing and mitigat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s:World Parks Congress recommendation[J].Human Dimensions of Wildlife,2004,9(4):259-260.
[6] 康祖杰,杨道德,陈华,等.壶瓶山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因素分析及保护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3):33-40.
[7] 褚宏状.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8] 康祖杰,田书荣,龙选洲,等.壶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危害现状及其保护法完善的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