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成
摘 要: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能在资产管理方面有良好发展,应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资产管理的积极推动作用,并能结合现代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相应需要,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策略。本文就事业单位在其资产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资产管理;信息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当前社会的发展使事业单位在各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而社会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变革发展之后,也就更需要事业单位能错还能更多方面对社会进行管理,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但在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发展中,由于信息数据的增多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事业单位当中的资产管理效果受到了影响。
1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阶段的工作分析
1.1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
在国家不断发展中,事业单位的管理侧重点以及发展的重心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并且事业单位也逐将发展的方向确定为公益类型以及服务类型的机构。在实际的事业单位发展中,在固守竞争方面以及盈利方面的投资数量逐渐降低,并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公共服务领域,并通过建设资金的使用建设了大量的公益性设施以及建筑物,这些设施以及建筑物的出现都在改善人们生活、提升城市基础公益设施建设质量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在不断开展公益性设施建设的同时,事业单位所管理的资产数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给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工作带来了难度。
目前事业单位正在积极的优化资产管理制度,但在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点。比如,现代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的时候,一些地区仍在使用陈旧的管理方案,导致资产管理账目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由于资产记录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直接对后续的管理带来了影响。其次,当资产数量不断扩大的之后,对于资产的管理、运作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导致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未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出现了资产闲置情况,这也相当于由于资产管理问题而造成了资产利用率低。
1.2 资产处置环节管理薄弱
资产处置环节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地方行政单位中,也体现在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于资金的直线型管理,资产的管理链条非常多,因为资产存在的状态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资产使用者手里。很多时候,资产管理者根本见不到资产,即便是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点都存在难度,更何况是进行资产处置。
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使用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现资产账账、賬实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也给资产处置带来一定的难度以往的制度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标准、程序、处置收入管理等规定得不够细致。对于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进入处置环节没有确切的标准,对于处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处置后所获收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等,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
2 强化事业单位发展中资产管理方面控制质量
2.1 建立信息化资产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过去的资产管理由于技术以及模式的干扰,对资产管理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而在提升资产管理质量的时候也要能以此为突破点,强化信息技术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应能根据其现阶段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事业单位发展中。这样通过信息化资产管理方案的运用,能保证资产管理信息录入的精确性,达到精细化资产管理的目标。其次,在信息化资产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联合使用之后,管理人员也就能更高效的调取某一项信息数据内容,从而实现更快捷、更高效的管理效果。
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所具有和体现的协同性、技术性、规范性、集约性、效率性、效益性,从本质上契合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所提出的“精益理念、集约管理、注重效益”核心要求,也将有力地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是实现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有效形式首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变分散使用为集约化的集中使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效益。资产的共享共用作为中间环节,联系着配置和处置两端;在资产配置环节,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重复配置和构建;在资产处置环节,可物尽其用,避免随意处置。这就抓住了资产流转和运营的源头和终端,减少了浪费,节省了资产配置的资金。
2.2 资产管理化内部控制制度落实
目前,一些员工的思想觉悟不高,工作态度随意,对于上级部分下达的相关政策存在应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心理,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不能发挥功能。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制度的落实问题,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组织或者个人严厉处分。此外,管理者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跟踪机制,对制度的落实情况、执行效果、员工反映等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
2.3 险评估工作分析
为了能够正确反映内部控制的工作过程的变化,还要建立起定期、定时报告的规范制度,还要积极采用各种收编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方法。其分析应当涉及到事业单位具体下设的各个部门中去,囊括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对加强风险控制的评估,来提升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中所有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2.4 建立资产清产核资机制
要将资产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帐清,防止资产流失,帐实相符。设置专人管理,建立资产明细账,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有四个“关键主体”;一是单位负责人。领导对资产的重视与否、重视程度决定着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单位负责人要经常定期听取本单位的资产运转情况汇报,熟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了解并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问题;二是单位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设置总账和明细账,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资产变动的财务处理,并随时了解掌握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确保资产账目真实准确。三是资产管理员。作为具体的资产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要真正做到认真管、积极管、主动管。
3 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良好发展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并且事业单位当中资产管理质量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效果也有着紧密联系。当在事业单位发展方向逐渐向公益建设方面发展之后,事业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的阶段中所积累的资产数量越发的庞大,其中既包括流动类型的资产同时也包括固定类型资产,同时这些资产在当前国家整体经济之中比重有较大,需要事业单位能更加合理科学的制定出管理方案,实现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棣华,陈艳红.从COSO框架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
[2]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
[3]宗文龙,魏紫,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