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国
摘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推进,企业对具备高素质、掌握新技术的新时代技术型工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培养当代技术型工人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等职业学校除了要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下大力气适应新形势要求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无疑成为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各地要统筹规划,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先建设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基地,集中力量建设好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实训基地,努力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关键词: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一、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就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一大批能在生产一线担当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能要求的劳动者,而中等职业学校相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更应该着力培养在某一技能领域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需要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显然后者在专业技术水平上要高于前者,是从前者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但是如何才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把一个个文化底子薄、纪律意识差的初中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呢?职业学校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发和实践了各种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比如“工学一体”、“小组教学”“学徒制教学”“任务驱动法”等等,但是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无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的养成和锤炼都需要让学生有一招一式的真功夫,而练就这些真功夫的就需要“真刀真枪”而不是“纸上谈兵”。因此各个专业都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设备和环境,而且设备和环境要力戒“仿”而力求“真”,当然能和对口的企业达成共建,使用企业的在用设备是最“真”的,但是由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生产效率要求、安全生产等诸多原因导致企业不会积主动地极配合学校的学生实训。职业学校必须建设自己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3、校内实训基地保证培养人才零距离就业对接
中等职业学校长讲“生源是学校的第一命脉”,但是生源、特别是好的生源从哪里来?仅靠招生广告的狂轰滥炸也许能短时间解决问题,仅靠暗箱操作的“人头费”也许能维持生源,职业学校最好的广告是毕业生和企业的“口碑”,毕业生毕业时能到效益好收入高的企业就业,企业能从你这里招到了技术高、素质好、守纪律的工人,学生和企业的好“口碑”就有了,“出口顺入口畅”的良性循环就建成了。
建设一个与对口专业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从求学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平台,又可以为企业前移新工人入职培训,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还为学校赢得好口碑,保证了学校的办学后劲。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
1、设备购置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购置实训设备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和设施,为了收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学校在购置设备前必须做充分调研,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目前在用生产设备的指标、型号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选择设备时要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与企业在用设备的指标、型号契合度高的设备,此外还要适当考虑设备更新换代的前瞻性。毋庸讳言,有不少学校资金筹集是问题,但是以笔者看来,资金不足可以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来分期分批的逐步解决,切不可有“贪贱买老牛”的心态,低价购置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淘汰的设备。
2、环境氛围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必须重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优良的环境可以塑造人。笔者曾经走访过许多知名企业,可以说各个企业的环境布置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企业都能从其庭院植被、企业形象墙、厂区的励志标语感受到企业的“静魂”,再加之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构成的企业的“动魂”。
学校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时也应该注重通过环境建设塑造自己的“魂”,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就是指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置身于干净整洁、调理分明的实训环境中,感受到的是企业般的浓浓的高效率、精细化的生产氛围,自然能顺利的进入生产性实训的状态。
3、选择适合教学实训的生产对象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必须突出“生产”二字,既然是生产就要有产品,也就是说,平台建好了,学生实训过程中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学校毕竟不是企业,必然要考虑到实训生产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而不是产生经济效益,当然鱼和熊掌兼得更好,不过当二者不能兼得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选择前者而舍弃后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选择或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产品,在这些产品的生产、检验、修理过程中要尽量多尽量全面的囊括本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等,使这些产品成为学生实训学习的载体,把应该练习的技能通过这个载体展现出来。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
1、建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要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必须建立健全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管理机制,包括建立适合生产性实训教学需求的课程目标;实训课程课时设置与编排要以生产性实训需求为主导,实训教师的选聘、管理、评价要重点考察其在生产性实训教学中的表现,等等。以课程课时设置和编排为例,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与文化课、基础理论课混排,对实训课最多能给排成两课时联排课,但是显然这不适合生产性实训课的需要,不然有可能一道工序还没有做完,就必须收拾场地离开实训室,怎么能谈得上按件计酬,优劳优酬?
2、建立以生产性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要开展好校内生产性实训,还必须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虽然不能照搬工厂企业对工人的管理和評价方法,但至少应该在评价机制中充分借鉴和渗透其内涵。以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工艺》课程为例,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把生产任务交给学生,然后把分值分解到每个元件和焊点,学生完成任务后,按照出错的元件和焊点数量扣减相应的分数。这种评价方法貌似很合理,但是这与企业生产和产品评价是相悖的,在企业生产中,只要有一个焊点出现问题,整个产品就是废品,不但不能计算这个产品的工作量,还要对已经完成的工作量进行相应扣减。如果在生产性实训中不改革我们的评价机制,怎么可能去和一线企业生产相适应。
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仅仅做好上述几点还做不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既有企业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和实训指导能力的教师从哪里来?制度建设和改革从何处开始?校内生产性实训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处置?等等。当然,改革总会遇到困难,问题总有解决方案,如果方向正确,向前迈出哪怕一小步也标志着原地踏步状态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