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模式探索

2018-03-16 07:43田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思政课

田建军

摘要:在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解的前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于终结考核,过程考核更适应思政课特点,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抬头率和参与度。过程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充分体现在学生的课程总体评价中。

关键词:思政课;过程考核;模式设计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052-02

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具有检验教学效果、深化理论认识、引导发展趋势、查漏补缺、选拔评定等功能,所以不可或缺。但是,考核方式却必须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走向时代化、科学化。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较为多样:有的采取闭卷笔试,有的采取撰写论文,有的采取开卷笔试,有的采取面试交流,等等,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些形式都可以归为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特点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一考定高下,一考定优劣,虽然平时表现也占有一些分值,但仅仅作为一种参考。终结性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构建过程考核模式的背景

过程考核,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表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考核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态度行为,并据此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过程考核,是我们基于国际形势、社会期待、课程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结论。首先,当前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高校逐渐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控制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他们施加影响的重点人群,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2015年1月,原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的“三个决不”: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适合采用过程性考核。因为虽然也有科学思想,但专业课的主要特点是知识教育,内容是从知识到知识,学生最终输出的依然是知识,主要区别仅仅在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不同。这些类型的教育,一两次考试完全可以科学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之所以也提倡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因为当下大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教育机构和教师认为如果平时不勤加督促,最终效果也很不理想。而思政课教学中最核心的关系之一,就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我们通过知识讲解,主要希望学生能够在思想上逐渐成熟,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个人都有理性认识,最终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通过日常情感、行为表达出来,即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侧重于意识塑造。仅仅通过一两次考试,显然无法作出客观评价。再次,经过课题组问卷调查和座谈摸底,了解到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主要有三类:一是消极型,他们先入为主,或道听途说,或主观臆造,觉得思政课是意识形态教育课、是洗脑课,学了也没啥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上课之前已经失去了兴趣,能旷课就旷课,能请假则请假;二是被动型,他们养成了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特别看重成绩,也知道思政课是必修课,学分都比较多,不及格要补考,影响奖学金、保研、出国和找工作,所以勉为其难去教室,但往往人在心走;三是积极型,这类学生一般都坐前排,很认真、很专心,有兴趣、爱思考、常提问。在三类学生中,第二类数量最多,第一类和第三类相对都比较少,但影响力却都比较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考核方式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过程考核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任务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指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任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如何科学利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大好形势,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建设目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打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过程考核更有利于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

无论具体实践还是理论分析,我们的结论都是:过程考核符合思政课教学规律,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首先,过程考核适应思政课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大学生,侧重于他们的精神和意识,而人的精神、意识十分复杂,其定型成熟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优劣程度也难以用十分明确的刚性标准来评价,需要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科学引导的过程。其次,过程考核能够克服终结考核的缺陷。终结考核的操作方式,决定了它的结论中必然存在偶然性因素导致的偏差,比如学生由于天气状况、身体健康、家庭关系、日常生活、矛盾纠纷等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的心神不宁、发挥失常等问题,这种条件下的考核结果,对所有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是很不公平的,有可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再次,过程考核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术界一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来,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是等着注水的容器,他们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过程考核,就是建立在对学生高度关注、高度尊重和高度信任的基础之上,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和课堂表现,尊重他们的理性选择和意愿表达,信任他们的基本态度和自觉能力。最后,过程考核能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两张皮”的现象。

三、过程考核方式设计

过程考核的基本理念是将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以评促学,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课程学习档案的建立及管理。真实准确、规范稳定的学习档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记录,是进行过程考核的基本依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号、姓名、班级、性别、民族、年龄、生源地)、课堂表现(积极:时事播报、主题演讲、回答问题、课程作业、抄写笔记、专心听讲等;消极:旷课、迟到、早退、睡觉、手机、说话、做其他课程作业等)和随机测验。

第二,教师要进行课堂设计,对整体进程必须了然于胸。课堂教学应该包含引入—发展—高潮—结束几个循序渐进、跌宕起伏的有机环节,案例运用、问题提出、课堂交流、学生兴趣点把握,教师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切忌漫无目标、随心所欲、浅尝辄止。

第三,不能过度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过程考核给学生和主讲教师都提出更多的要求,学生要达到优秀和免考的水平,有一定困难,所以应多加鼓励,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情绪,防止走向自暴自弃的极端。教师工作量相对传统考核也肯定有相当大的增加,助教的设立及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要。

第四,要凸显过程考核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过程考核结果一定要和最终评价相结合,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占有较大比重。我们设计的二级指标包括学习态度评价、基本理论阐述和现实问题分析三个方面,学习态度评价又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基本理论阐述通过上课提问、随机测验、专题讨论等方面来表现,现实问题分析包括时事报道、社会调查等内容。在教师充分准备、精心授课的基础上,通过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能够培养大学生认真思考、开拓创新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期末免考,占5%左右;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期末面试,占10%左右;剩余85%的学生参加期末闭卷笔试。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小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