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诗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不断恶化,肝功能衰弱,肝脏损害、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因素都会造成肝硬化患者有出血倾向[1]。肝硬化对肝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医学上通过检测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检测可以判断患者肝功能的受损程度,在医院广泛推广,起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8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更深入地比较,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FIB和PLT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以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化验和影像检查,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所有肝硬化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30~72岁,平均(45.6±5.3)岁,根据肝功能分级,分为1级28例、2级30例、3级32例。选取在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者8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36~70岁,平均(45.1±5.8)岁,排除有肝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并且2周内未服用药物。
1.2方法:两组检测者均从肘静脉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共采集2管血,采集后马上充分混匀,其中一管用EDTA-K2抗凝,对血小板进行参数检测,另外一管放入枸橼酸钠抗凝剂的专用真空管,进行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检测要在2 h之内完成,不可超过2 h,所有仪器和试剂都要在指定的地方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仪器和试剂:采用全自动凝血因子分析仪(美国公司生产的ACL-9000)和原装配套试剂,血小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等。
2.1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都明显更长一些,而FIB则要更低一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分级显示,肝功能级别越低(1级),凝血指标就相对稳定一些,反之越差。见表1。
组别例数TT(s)PT(s)APTT(s)FIB(g/L)肝硬化组9025.9±2.420.5±2.156.9±6.62.0±0.2 肝功能1级2818.2±1.215.2±0.841.5±5.33.1±0.4 肝功能2级3022.8±2.318.9±1.552.4±6.92.1±0.3 肝功能3级3228.1±3.122.7±2.061.9±7.91.8±0.1对照组8215.1±0.910.2±0.630.7±5.13.7±0.5
2.2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对照组的PLT、PCT要更高,MPV和PDW要更低;肝硬化组则与对照组相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比较,肝功能的级别不同,血小板参数变化也不同。见表2。
组别例数PLT(×109/L)PCT(%)MPV(fl)PDW(%)肝硬化组9052.1±10.50.05±0.0111.2±1.917.9±2.5 肝功能1级28111.2±37.30.12±0.047.0±1.715.1±3.1 肝功能2级3054.6±6.50.06±0.029.8±1.317.5±4.2 肝功能3级3231.2±7.10.03±0.0112.1±1.821.4±4.7对照组82210.2±49.60.21±0.066.8±1.214.7±2.2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发生肝硬化时,肝脏会受到损害,又因为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的最终合成场所,所以肝脏损害严重,会直接导致凝血功能出现损坏,加快肝硬化恶化的速度。肝硬化在不断恶化之后,会出现肝脏功能受损严重、胆汁分泌减少、干细胞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干细胞合成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干细胞变性坏死,蛋白合成减少、血小板功能降低,数量异常减少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造成严重肝硬化晚期出血的现象,又因为肝脏功能损害严重,凝血指标功能发生异常,从而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2]。
临床上对肝硬化疾病很重视,有效监测肝硬化指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功能主要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等反映出来,可以进一步判断肝硬化的病情,主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过长,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3]。
本文通过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肝硬化组的PT、TT、APTT均明显延长,而FIB明显降低,根据不同的肝功能分级比较,肝功能级别越低,各种凝血因子就会越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就会更加明显,凝血指标变得显著异常,这就说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与体检健康者的凝血指标还是有很大差别。通过两组的血小板参数比较显示,肝硬化组的PLT、PCT均比对照组少,MPV、PDW则比对照组要高,说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与体检健康者的血小板数量不同,这也是肝硬化患者经常容易出血或血液无法凝固的原因之一,因为血小板是具有酶和生理活性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如果血小板过少,血液将无法自动凝固。结果说明血小板参数发生变化,也会间接再次肝硬化受损[4]。
总之,检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是肝硬化临床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在医院广泛推广,也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出血治疗的主要参考标准,有利于临床医生诊断病情。
[1] 林壮琼,张展青.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986.
[2] 程 玲,马芳芳,王厚照.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
[3] 霍洁茹,常敏凤.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1,17(21):3358.
[4] 吴晓梅,吴淑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的变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