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洲 宋金宝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只要求学生会做题目,其余一概不予重视。自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正确而科学的导向使小学生实践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各级各类小学对学生的“三维目标”逐渐引起了重视。然而由于小学生学习风气的淡薄,加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也成为儿童学习兴趣的隐形杀手,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仅仅成为教师的一种良好愿望而已。基于此,小学三环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势在必行。
理论基础: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模式背景:设疑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依据。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模式介绍:模式总体来讲分“学习——融合——测试”三大步,即: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现具体介绍如下:
首先,课前预习——依境而学,学而自测。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激趣导学”,用时一般为3--5分钟。如果是新课的教学,那这一过程主要为创设情境,为进入新课奠定情感上的认知基础;如果是第二课时的学习,则可以依托迁移,回顾旧知,为进一步的学习做铺垫。第二个步骤为“自学互测”,用时一般为10-15分钟。在进行新课学习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去进行独立自学。期间,教师一定要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学生提醒和帮助。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问题”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感知之后,可让学生针对自我的学习结果进行小组内的互测和交流。这一过程既可以让学生自我感受自学的结果如何,更能通过“生生交流”让自我的积累得到改善和升华,为下一步的大交流奠定基础。
其次,当堂巩固——交流互融,巩固提升。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二环,是师生大交流并知识完整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含第三个步骤——合作探究,主要任务为“学生、教师间的互动释疑并巩固重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议论、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或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就是课堂大融合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进行知识、难点间的互动,以厘清重点,同时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让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巩固。这一环节用时一般为10-15分钟。
最后,总结检测——自我沉淀,检测内化。這是课堂教学的第三环,主要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即第四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精讲点拨”,用时一般为3-5分钟。此举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主要的学习内容,待教师及时点拨之后,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此过程主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可说可写可展示,只要能获知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即可。第二过程,即第五个步骤为“总结拓展”,这是一个补充性的过程,用时一般为2--3分钟。在对一节课所学进行系统的整理之后,既能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延伸的训练,亦可结合本节课所学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以此来提升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准,达到“活学”的境界。这一过程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酌情运用,一切以为课堂服务为前提。
以上就是我校现总结和推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虽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一定会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以期待有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出现。
[作者单位:沭阳县悦来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