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2018-03-15 03:11岳小瑞
关键词:巴氏源性导尿管

岳小瑞

(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10)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于膀胱中枢或周边神经受到损伤而导致排尿功能发生障碍的疾病[1]。该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尿潴留,该种疾病的发生常常需要到导尿管帮助排尿[2]。长期如此将会导致患者的泌尿功能受到影响,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3]。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并且获得痊愈的报道鲜少,通常是利用护理对病情实现控制,为探究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本文将针对我院康复科于近期收治的120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运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120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发放的数字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8.4±3.9)岁;B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9.3±3.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的常规治疗。A组行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案为:将导尿管留置在患者体内,并开放引流;利用5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对其膀胱进行清洗,清洗频率为2次/d,导管更换频率为1周1次;实施治疗2周后对患者实施间歇性开放导尿管引流,随后根据其情况,选择在大约35天后进行导尿管的拔除,如患者还是不能自主进行排尿,则重复以上治疗操作。B组被施予的方案为:将导尿管留置在患者体内,但不对患者的膀胱进行清洗,7天后直接改为间歇性开放导尿管进行引流,并在5~6 h进行1次导尿,若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或可自主进行排尿时减少间歇性导尿的次数。除此之外,给患者实行功能性训练,具体内容为:每5 h轻拍耻骨1次,且与间歇导尿配合,待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指导其进行提臀弯背、仰卧起坐、直腿高抬等帮助膀胱功能恢复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

对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后进行随访并做好记录,利用超声检查,如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少于80 mL,并且出现反射性膀胱则可将其设定为自主性排尿。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改良巴氏评分情况及残余尿量等;另外,还需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与膀胱残余尿液量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改良巴氏指数无明显差异;经治疗,B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且B组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与膀胱残余尿液量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与膀胱残余尿液量情况(±s)

组别 改良巴氏指数(分) 膀胱残余尿液量(ml)A组(n=60) 3.6±0.7 136.54±5.32 B组(n=60) 8.4±0.8 58.14±3.26

2.2 两组患者膀胱的康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B组膀胱康复5 3例,明显多于A组的3 5例(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A组的4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膀胱康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神经系统疾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就是神经原(源)性膀胱疾病,而该疾病又可分为3中类型,分别为失禁型、潴留型、潴留伴失禁型[4]。其中,潴留型神经原(源)性膀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种疾病类型的发生是由于排尿中枢或传出支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排尿反射弧的消失。我国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一直是以抢救生命作为重点,常常将功能障碍的恢复忽略,再者,以往对神经原(源)性膀胱的认知不足,迫使许多病人错失了良好的功能康复的机会[5]。医生对尿潴留的处理不当使得泌尿系统受到感染或者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现象,进而使得上尿路受到感染。有研究报道称,该疾病得到康复的关键就在于间歇性导尿、康复训练及避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治疗与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建立自主排尿的节律,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6]。

本疾病的传统护理方式为:在早期任意开放,以便膀胱处于空虚的状态,防止逼尿肌过于牵伸或疲劳;在7~14天后实施间歇性开放引流,与此同时,等待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的治疗,最终使得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恢复,但该种方式是相对被动的,而且比较容易引起并发症,再者,功能康复比较费时;如在7天后实施间歇性导尿并加以肌肉协调的功能训练,便可加速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本组研究中,B组在接受护理后,膀胱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且改良巴氏指数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B组膀胱康复率为88.33%,明显高于A组的58.33%,在并发症对比上,B组也有明显的优势,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远低于A组的46.67%,说明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康复形式能显著提患者的康复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且能降低患者承担并发症的风险,以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此次研究所涉及的康复训练的手法可诱发中枢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亢进,对该类患者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用。

[1]钟其香,刘 玲,白定群.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24(07):995-997.

[2]宋翠梅.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3):113-114.

[3]刘碧健.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7):84-85.

[4]李红梅.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可行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5,18(07):173-174+193.

[5]李 浩.神经原性尿失禁的外科治疗功能训练及随访调查[D].郑州大学,2014.

[6]孙春林,刘昌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3(03):138-139.

猜你喜欢
巴氏源性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