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伟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5)
当全球各国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护理队伍始终战斗在灾害救援中的最前线,是处理灾害突发事件人力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报道指出,救援过程中护士不仅能提高预减分诊的时间,同时能抢救生命、减少致残率的发生[2]。本文研究拟从军队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入手,探讨其灾害应急知识现状。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某疗养院护士140名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在疗养院从事临床或非临床(护理管理岗位等)护理工作满1年,已签署劳动合同的护理工作人员,知情同意,自愿参加问卷的填写。排除标准:进修、实习及在外学习的护士。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该量表为自行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护龄、工作岗位、是否参加过大型紧急事件的救治工作和身份。
1.2.2 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量表采用是由李书梅[3]编制的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量表共有40个条目,量表6个维度,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75,内容效度为0.951,重测信度系数0.916,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采用Liket5级评分方法,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对灾害应急知识越熟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为93.1%。研究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本次研究调查的122名护士中,其中男6名(4.9%)、女116名(95.1%);年龄25岁及以下56名(45.9%)、26~30岁40名(32.8%)、31岁及以上26名(21.3%);已婚64名(52.5%)、未婚58名(47.5%);大专55名(45.1%)、本科64名(52.5%)、研究生3名(2.5%);护龄1~5年59名(48.4%)、6~10年40名(32.8%)、10年以上23名(18.9%);初级职称92名(75.4%)、中级职称25名(20.5%)、高级职称5名(4.1%)。
表1 军队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得分(±s,分)
表1 军队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得分(±s,分)
灾害应急知识 得分 平均分事故指挥系统 33.87±4.90 2.55±0.71检伤分类 28.11±2.73 2.87±0.22沟通和联络 23.65±3.77 2.16±0.83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 39.86±10.12 2.12±0.87报告和获取重要资源 8.45±2.31 2.24±0.32生物制剂 8.12±2.76 2.05±0.74总分 37.59±4.83 2.48±0.27
以灾害应急知识得分作为因变量,护龄、学历、职称、工作岗位、是否参与过大型紧急事件的救治工作、身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军队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在各维度得分中,检伤分类得分最高;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方面得分最低,而在隔离去污、灾民心理护理等方面,对军队疗养院护士来讲,日常的工作中很少涉及。本次研究对象对灾害应急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全面,这与一些同类研究结果相似[4]。
对经历过灾害救援现场,有救援经验的护理人员能明确审视自己在救援过程中做得不足的地方,在今后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和训练自己在灾害救援护理方面的能力,以应对今后的灾害救援活动;从杨雅娜[5]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对于参加过灾害救援社区护士,其灾害应对能力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护士(P<0.01),此为影响社区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首要因素。
高学历护士的灾害应急知识得分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其接受教育的时间相对较长,知识储备也相对越丰富有关[6];本研究得出,不同身份的护士其灾害应急知识得分不一,这或许与其不同教育背景有很大关系。军护大都在军事院校接受过救护能力和军事技能等相关教育,而非现役文职人员多数是在招聘进入部队后接受一些相对不够系统的军事救护知识和技能,聘用人员更是缺乏相关学习与培训。因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非现役文职人员和聘用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1]李宗浩,金 辉.论中国救援医学的创立及其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地位[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19-1520.
[2]娄 伟.医学院护生对灾害护理的认知现状及医学院校开设灾害护理相关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1.
[3]李淑梅.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3.
[4]符 敏,胡少华.护理管理者灾害护理能力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9):698-701.
[5]杨雅娜,罗 羽,刘秀娜.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10-12.
[6]李书梅,王 玚,韩金凤,等.国内外灾害护理学继续教育现状及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835-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