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奇,韩敬凛,陈波,高应超
(解放军第五医院骨科二病区,宁夏 银川 750004)
多节段颈椎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对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目前手术方式较多,但缺乏统一认识[1],现将我科近年来治疗25多节段颈椎病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8-72岁,平均 (58.±2.3)岁;病变部位:C3-C6:11 例 ;C4-C713例;C3-C71例。病程3-36月。
1.2 手术方式 对2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12例。麻醉及手术人路同常规颈前路手术。显露并定位需减压的节段后,按患者病变不同的受累节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7例采用颈前路单阶段减压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 (ACDF);5例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内固定(ACCF)+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11例,麻醉及手术人路同常规颈后路手术,其中采用锚定法固定7例;开门钢板固定2例,单开门加侧块钉棒固定2例。本组病例有2例多阶段前后同时压迫的高龄患者采取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
1.3 疗效评价 所有手术病例术后1周、4周 3月、6月、12月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分别对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时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3,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
术时间:60-150 min(98.33±31.92)min;术中出血量:50-900 ml(450±313.62)ml。2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月。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窦道形成。术后出现咽喉疼痛2例;顽固性呃逆1例;颈5根性麻痹2例;6例颈椎轴性疼痛,以上症状术后1年均逐渐消失。症状改善情况,术后JOA 评分明显改善(P<0.01),术后 3、12个月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7.30%、71.22%(表1),颈椎前后路JOA评分改善率无差别(P>0.05)(表 2)。按照 Odom[2]临床效果分级进行评价,本组优1 7例,良1例,术后复查X线片,脊柱内固定位置良好,颈椎前凸恢复,术后一年患者病灶渐骨性愈合,术后复查CT及MRI片椎管明显扩大。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折断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和维持良好。
表1 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比较(JOA评分)
表2 颈椎前路、后路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目前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总体分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术式三大类,后路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后路手术能够扩大椎管,利用脊髓有向后移动的趋势躲避来自前方的压迫来实现减压[3]。不适合存在有颈椎不稳及颈椎前凸减小的患者;且椎板切除后血肿瘢痕的形成还可能造成新的致压因素。目前多用椎板开门成形术,而对于椎管开门成形术为减少术后出现的轴性疼痛及再关门现象,为防止再关门现象我们对于后期实施椎管开门成形术的患者使用带线锚钉及开门钢板固定,相比较与早期单纯缝线悬吊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复查未见手术节段再次狭窄出现.颈椎前路被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4]。术式由先期的单节段减压融合(ACDF)发展至今已的椎体次全切(ACCF)、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多节、分节段前路减压及以上几种术式的混搭(hybrid)等多种术式。而对于多阶段颈椎病治疗来说多阶段椎间节段减压融合(ACDF)及椎体次全切 (ACCF)仍是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Cunningham等[1]研究发现,多节段椎间盘切除与椎体次全切术在临床疗效与融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在重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对于椎体后缘骨赘压迫的患者则需行椎体次全切,椎体次全切术式切除两个以上则对于椎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发生融合失败的几率大增。为减少以上并发症出现目前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变前路手术多主张分节段减压[5],分节段前路减压可以看作是ACDF与ACCF两种前路术式的结合,针对各节段的主要致压因素去除压迫,结合个体情况设计手术,避免了多个椎体的切除,对颈椎前柱破坏较小,有利于术后颈椎稳定,本组病例中有2例采用这种术式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对于合并有广泛椎管狭窄或黄韧带明显肥厚造成后路压迫者应前后路联合手术应是最理想的方式,但这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应慎重进行。本组病例有2例多阶段前后同时压迫的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弱我们采取分期手术。
总之,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节段、致压物来源方法认真综合分析,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1]Cunningham MR,Hershman S,Bendo J.Systematic review of cohort studies comparing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Spine,2010,35(5):537-43.
[2]Kiely PD,Quinn JC,Du JY,Lebl DR.Posteri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reviewarticle[J].HSSJ,2015,11(1):36-42.
[3]王伟,于海洋,梁成民.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4);317-322
[4]Cheung KM,Mak KC,Luk KD.Anterior approach to cervical spine[J].Spine,2012,37(5):297-302.
[5]袁文,张颖,王新伟,等.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087-1089.